buddhism-台灣佛教網路論壇wiki

buddhist-??

佛教佛法-01

佛教佛法-02

佛教佛法-08

佛教佛法-03

佛教佛法-07

佛教佛法-04

佛教佛法-06

佛教佛法-05

佛教佛法-19

佛教佛法-10

佛教佛法-09

會員登入

佛教佛法-14

佛教佛法-13

會員登入

佛教佛法-11

佛教佛法-12

 

佛教佛法-18 發表主題:轉貼-逆緣是修心的良藥 佛教佛法-17
 

佛教佛法-15主題發表人:乘璦(sheng6877) E-Mail

轉貼-逆緣是修心的良藥 
 
作者:袞卻格西 
錄音整理:高餘 
 
我們既然生而為人,同時具足一切修學佛法的內、外在條件── 八暇、十滿的人身,應該慶喜自己。這麼難得的機會, 未來要再一次遇到,是非常不容易的,即使有的話, 也不是永遠擁有的。所以為了追求無量來世的利益, 我們應該生起清淨的歸依心,而且很謹慎地注意因果的問題, 也就是何種行為該斷除、何種行為該修持, 按照自己目前能力好好做,然後逐漸使業更清淨。  
 
如果我們修學佛法的目的,是希望來世能夠生到、天善道, 這個目標是很不夠的,因為人天道的安樂只不過是短暫的, 並不能永遠保持。生死的本質是苦的,不管是苦苦、 壞苦或者是行苦。 
 
在生死當中沒有絕對的朋友或敵人,身處上層或下層社會, 也都不是固定的,所以生死裏面的現象不可依賴。 我們在生死輪回的經歷,就是經歷生、老、病、死的種種苦, 不斷地投胎到不同的生存狀況。除非達到覺悟的境界, 我們才能脫離生死苦。 
 
如果我們修學佛法只是由於你已經無法忍受自己的苦,而想脫離它, 這個佛法不是大乘的佛法。所謂大乘, 是指你發心學佛唯一的動機是要使一切有情脫離痛苦, 成就究竟的安樂──佛果。為什麼說‘大’,因為這個心是很大的。 
 
因此,不管我們所用的法門是禪思、誦經或念佛, 只要動的念頭是為了能利益一切眾生, 那怕僅是誦一部經或念一句佛號, 所造的功德就是像所關心的眾生的數量那樣大。 假定這種隨時要利益一切有情的心態能夠維持,那麼就連穿衣、 吃飯等行為,都不會造惡業, 因為它的基礎就是利益一切眾生的念頭。 
 
然後我們把一切善業的功德回向給眾生,希望它變成眾生安樂的因。 也許你會想:‘這樣回向的話,那我自己什麼都沒有!’ 這個念頭來自把我當做實有的那麼一個無明,也來自愛惜自我的心。 兩者都是根本的惑、癡。事實上我們真的利益一切眾生時, 間接地也是在利益自己。 
 
如果我們修學佛法,一切修持、所作所為都僅僅為了眾生: 如願生善趣,只因期望利益一切眾生;追求佛果, 也只是希望能給有情安樂,也就是,修我們的心,培養這麼一個利他 的念頭,那麼我們碰到任何的困難,都會變得非常渺小。 
 
舉例來說,如果父母發狂,拿武器來攻擊我們, 因為我們知道他的心有問題,不但不想報復他, 反而只會生起悲憫心。同樣地,在日常生活中, 如果有什麼敵人要奪取我們的財物,危害我們的身體、生命, 我們也可以把他當做中了煩惱的毐而發狂的眾生。如此思惟, 可以減少對這類眾生的嗔恨心。 
 
對一般行者來講,如果他受的損害小,如小東西遺失、碰小傷, 要忍受,還可以,但假定是重大的損傷, 要在這重狀況下維持平衡的心態,就很難。 除非已經成就忍辱波羅蜜,而且調伏了嗔恨心。不過這是例外。對修 菩提心的菩薩而言,無論遇到的傷害或損失有多大, 他的反應是感到非常喜悅,而且深深感激。 為什麼菩薩在有損失的時候會感到喜悅呢? 因為當財物丟了或身體受傷,他會感覺到這是還多世惡業的債。 相反地,人家給他東西,並不會很歡喜, 因為他瞭解這只是進一步造新的債,而且不只是債本身而已, 還有利息,所以即使是很小的東西,他都不會很歡喜。 
 
一般而言,我們不熟悉這種觀念,從未培養我們的心來習慣它, 一旦碰到損失、傷害,很難馬上有如法的反應, 只會再造更多的惡業──生起種種煩惱、不善的念頭, 所以除了損失以外,還加上更大的損失。這是多麼划不來! 不如去思惟:宿世的債,現在就還了。尤其,那種感激的心, 不能生起的話,最起碼不要起嗔恨心。假定我們能夠這樣修心, 是非常值得、有意義的。 
 
 
 
有故事說,某人曾接受一大塊肉跟很多奶油,為要還這個債, 來世便投胎為牛,生在送他奶油的人家,讓那家人擠它的奶。 多年後,有次天災,牛被大水淹死,就沖往給過他肉的人家裏, 他們便吃它的肉,直到肉盡骨出,只見上面刻著字,說:‘ 奶油跟肉的債已經還了。’這是一個例子,說明所謂逆緣── 看似困難或不如意的情況, 是可以怎樣轉化為修學佛法的道路上有利的條件。 通常我們有損失時,感覺都是不很妙的, 但實際上按照修心的這個法門來講,可說是宿債已還。 因此表面上是損失,其實我們獲得很多。 
 
我們的生活的確需要一些物質的財產,但除了真正需要的以外, 如果擁有的財富太多,真正的行者會把它視為一種障礙。有故事說, 有個人獲得了一大塊田,可以抉擇自己耕種或變賣。他選擇自己來。 而為了能自己耕作,就娶妻,努力生子。人家問:‘ 孩子怎麼那麼多?’他回答: ‘我需要幫手。’ 所以他一輩子都花在那麼一塊田上面。  
 
可見,不管我們的財富有多少, 所想的只是要維護或增加它我們整個心不由得被捲入, 相應的心所法如貪欲、吝嗇,統統會一個個冒出來,也就是說, 把我們困在生死裏的因會不斷加強。因此對修學佛法來講, 財富太多,是一個障礙。因為它防止我們把心放在佛法上, 不能很清淨地修持。如果沒有很多財富的話, 才是能夠好好培養佛法的基礎。 
 
有句諺語說:喝醉的人一直想喝酒。同樣地,富有的人一心想, 怎樣能更發財,甚至貪求很貧窮的人家所擁有的東西。 所以的財富變成不斷貪著更多財富的基礎。當然是有例外, 也有人懂得善用財富,把它用在做善事、供養方面。但假定只是不斷 想累積財產,並不拿來佈施或做善事,那麼這種人所擁有的財富, 就等於他來世生到餓鬼道的因的寶藏──因多得猶如一座寶藏。 
 
因為他為了累積財富,造了許多惡業,使很多其他眾生受苦, 結果他帶到來世去的是這種惡業,費心累積的財富卻留給別人享用。 對菩薩道的行者而言,財富不多,反而是他學佛的寶藏。 因為他少欲知足,就有辦法把心放在佛法上。講到這裏, 請各位不要誤會:要修學佛法,就必須當乞丐才對。重點是說, 我們不是不斷貪著更多,而是不管獲得或損失,心都不受影響。 獲得時,不會高興,而且懂得怎麼善巧利用;有損失, 也不感到難過,反而把它當做可能獲得更多的基礎。 
 
通常假定有人說我們的壞話或罵我們,我們就會感到很不是滋味、 忿怒;相反地,人家講了什麼好話,就很興奮。實際上, 聽到讚美的後果只會讓我們感到驕傲、自大,進一步增長煩惱, 妨礙我們好好修學佛法。所以下一個結論:當受人稱讚, 我們沒有理由很高興,而當被人指出錯誤,或被講得一文不值, 我們應該非常高興。藉著人家的批評, 我們一方面可以注意自己有哪些缺點或不正當的行為, 他方面過去世口業的過失會淨除,以免來世投生惡道。 
 
換句話說,批評我們的人是非常慈愛的。他就像是善知識、師父, 把我們帶離開惡趣。因此我們應該照顧我們的心,認識清楚: 如果受到讚美,不值得高興;反之,在別人的批評, 其實可以找到自己的安樂。 
 
朋友和敵人也是一樣。世俗的想法是,看到自己的親朋好友, 就覺得很親切、高興,而碰到所謂的敵人,就分外厭惡。 然而我們思考得比較深入的話,可以發現:對親朋好友的執著, 只是我們進一步貪著的基礎,猶如把人捆在生死裏的繩索一樣。 而如果要成佛,則必須要有敵人。 
 
當阿底峽尊者到西藏時,有個隨行的侍者,脾氣非常不好, 連細微的小事,都可以很生氣。尊者的弟子覺得很奇怪:‘ 師父怎麼會有那麼一個侍者?’阿底峽回答:‘ 他是我修習忍辱的一個物件。’ 
 
寂天菩薩在《入菩薩行論》裏也提到,敵人比上師還珍貴。 因為忍辱的無量利益,不能依止上師、三寶而生起, 是要依止敵人才行,所以從這點來看,敵人比上師還珍貴。 何以忍辱那麼重要呢?因為惡業中沒有一重比嗔恨心的力量還大。 
 
嗔心的果報是要墮落到熱地獄。 如果我們覺得熱地獄裏的苦會讓自己受不了的話,就可以瞭解, 碰到傷害或不如意的事,不用嗔恨心來回應,反而修忍辱, 是很劃得來的。更何況, 不起嗔心報復和進一步思惟忍辱無數的利益,都有莫大的功德。 
 
因此不管我們跟什麼人生活在一起,或在那個團體裏, 如果有那麼一個可以生起嗔心的物件, 就要好好利用機會來轉化我們的念頭,修習忍辱。 尤其是利用他的念頭來修我們的心。培養那麼一個善心, 對自己無量來世來說,是非常有價值、有意義的。 它不只是安樂的基礎,也是取得成就佛果很重要的一個因素。 至於有人學武術、拳擊,為了賺錢或出名,跟別人拚, 他也可以忍受皮肉之痛。因為他的動機不清淨, 跟在此所謂忍辱不同。 
 
再談一般世俗的看法是,假定一切都很順利,就高興慶賀, 而碰到苦的情形,就覺得受不了。然而對菩薩道的行者來講,順利、 舒適的情形,不值得高興,因為他瞭解, 如果不把它用在成就佛果的善業上, 那只是在耗掉過去世所累積的善業,反倒是苦的狀況, 讓他覺得歡樂、值得。 因為他平時發願都要替一切眾生代受他們的苦,一旦經歷苦境, 便是滿了他的願。這是菩薩的修行。 
 
至於我們雖然不應該刻意追求舒適、安樂,但經歷的話, 應該把它當成遍滿虛空的海洋,然後供養出去。而遭逢苦難, 可以把它想成是還惡業的一種方便, 不像真的長期墮入惡道裏那麼痛苦。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患絕症的人, 在那種情況下會想到佛法、三寶等歸依處,想要佈施、供養等等, 可見,苦反而能促使我們的心生起善的念頭。 
 
也許有人覺得自己修得很好,經常佈施等等,卻不斷遭遇到障礙, 他看到別人既不學佛,也從不佈施,反而一切都很順利。 這樣的思惟是對因果不瞭解,屬於邪見,不應該這樣想。 
 
修學佛法的人,平時看起來好像受的苦比較多, 但事實上他把惡業都淨除了,剩下的只是善業。 而那些常常造惡業的,雖然好像一切都很順利,沒什麼障礙, 但是一旦他的善業用盡,他有的只是一大堆惡業,往生的時候, 便直奔惡趣。 
 
如果我們能夠修心,懂得用這些善巧方便來轉化一切逆緣、困境, 那麼我們在佛法上的心便會不斷地有進展,而且獲得的利益很大, 可以說,我們已經入了安樂城。 
 
又假定安樂來的時候,我們不去貪著它;痛苦時也懂得怎麼轉化它, 則可以說,我們已經活在安樂城中。總而言之,這個法門的要點是, 當經歷很順利的情況,我們就應該思惟:這全是一切有情的恩惠, 是來自三寶的加持;經歷到痛苦時,應該思惟: 這是在消除過去世的惡業,而覺得很歡喜。以上是簡單地說明, 如何把逆緣轉化成佛道。

  TOP

 
佛教佛法-21 佛教佛法-23

 

佛教佛法-20   佛教佛法-22

瀏覽人數:    

   

 佛法心得討論版精華區     佛教熱門話題     佛學藏經閣

 藥師咒咒輪-釋大寬法師-佛網Buddhanet 

 

 

------------------------------------------------------------------------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6 牟尼佛法流通網 地址:台北市信義區吳興街122號 電話:02-2378-0262 傳真:02-2377-5977

| Android APP Store | 佛教網路電視 | 佛教視頻影片 | 佛教文物購物網 | 多媒體下載 | 佛教書店書局 | 清心 | Buddhism wiki |

| 佛教經典功德會 | 大藏經 | 佛學辭典 | 電子書免費下載 | 佛陀紀念館 | 佛光山 | 慈悲小站 | 佛教音樂 | 佛教經典 |

| 牟尼佛法流通網 | 佛教釋大寬法師 | 弘憶有情互聯網 | 佛網 | 新浪網Sina | Yahoo! | Google | 百度 | Bing |

| 佛經 | 梵文咒輪 | 摩尼 | 佛教 wiki | 佛教圖書館 | 佛教論壇 | 佛教 | 佛教經典梵文 | 佛像觀音圖片集 |

 

| 求職 | 新聞 | 電視 | 影音 | 字典 | 拍賣 | MP3 |  健康 | 知識 | 雜誌 | 生活 | 下載 | 網路書店 | 佛光山 | 佛陀紀念館 | 佛教如來宗 |

| 楞嚴經 | 金剛經 | 大悲咒 | 楞嚴咒 | 法師 | 佛教經典數位圖書 | 陀羅尼 | 佛教線上 | 佛教維基 | 網路書店 | 淨土宗第十四代祖師 |

| 楞嚴經 | 金剛經 | 大悲咒 | 楞嚴咒 | 法師 | 佛教釋大寬法師翻譯 | 禪話 | 禪宗 | 禪定 | 禪修 | 標點符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