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dhism-台灣佛教網路論壇wiki

buddhist-??

佛教佛法-01

佛教佛法-02

佛教佛法-08

佛教佛法-03

佛教佛法-07

佛教佛法-04

佛教佛法-06

佛教佛法-05

佛教佛法-19

佛教佛法-10

佛教佛法-09

會員登入

佛教佛法-14

佛教佛法-13

會員登入

佛教佛法-11

佛教佛法-12

 

佛教佛法-18 發表主題:轉貼-淨土四忌 佛教佛法-17
 

佛教佛法-15主題發表人:乘璦(sheng6877) E-Mail

淨土四忌  
 
修淨土法門的,在一心念佛的時候, 
<<急遽不得,疑畏不得,放鬆不得.矜喜不得。>> 
 
這四句包含著八種意義,應分四層來看, 
一層深入一層。現在一層層分析說明如下: 
 
第一層,急遽不得。 
急就是焦急,遽就是匆遽。 
在初用功時,往往都是這一現象,急於求成,恨不得立即得到靈感、神通,或一些什麼效益。 
要知道,我們生活在大地上的凡夫,從無量劫來,所造的罪業,所有的妄想,真要比恒河裏的沙還多呢! 
要將這些罪業和妄想清除掉,那又談何容易。若是不知道這一道理,一味想求得速效,是會欲速則不達的。有的人見到效果不快。於是產生焦急情緒,不知焦急是退悔的根,實是學道的大忌。 
所以說,急不得。 
  還有,初發心的人,慕道心很切,恨不得將所有教理,在一日之中就融會貫通;將所有功德,在一個早晨全部做完。今天看到這部經很稀有,就急切地想誦完它;明日聽說某一咒不可思議,又急忙去持誦它:根本沒有考慮到自己的精力和時間是不是夠得到?和自己所修的法門是不是有夾雜?結果,導致終日忙忙碌碌,沒有從容自得的情趣。由於頭緒紛歧,雖然化了不少勞力,可是收效卻很少。  還有,每當做功課之前,應該先靜坐片刻,將遊思雜念打掃打掃,然後再用功,那麼,心就比較乾淨;若是剛做完一事,就匆匆進佛堂,做功課,這就會心頭亂糟糟,一時安定下不來。所以說,遽不得。 
 
  第二層,疑畏不得: 
疑是憂疑,畏是怖畏,這是用功在漸進時所有的觀象。 
在沒有念佛之前,自己覺得心中沒有雜念,念佛之後,反覺妄想很多;等到用功越長久、越加緊,那妄念也隨著愈來愈多,於是產生憂疑,這是什麼道理呢? 
實不知,在沒有念佛用功時,妄念原來是多得不可計數的,只因你自己不覺得罷了。 
現在能覺知它非常之多,正是你的心已漸入寧靜的境界,於是才能察覺到。 
比如日間處身在鬧市中,雖然車來馬往噪聲很大,但不覺其鬧;可是在夜深人靜時,就是蟲鳴鼠跳,也會嫌其煩擾,就是這個道理,如果錯誤地生起憂疑的心.一定會阻礙修道的進步。 
所以說,疑不得。 
  功力日漸增進,或一日之間妄念很少,忽而明日又妄念很多,甚至怎麼排遣也不肯去。 
這時不可強行抑制,只有極力提起正念,或高聲念,或追頂念、或跪念、或拜念。 
時間稍久,妄念敵不過正念,就會逐漸退去。 
有時念佛念得很好,可是妄念突然生起,就像是從天外飛來,甚至會是窮兇極惡的妄念,為生平所沒有想到過的。 
這時切不可恐怖,須知這是多生以前曾經作過這種事,在八識田裏留下的種子,現在幸虧得佛力冥熏,將它逼出。這時應向佛前痛切懺悔,哀求加護,使以前所造的罪業根本拔除。 
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因此生畏怯心,這就會妨礙功德。 
  還有,功夫加緊的時候,或忽覺眼前的山河大地以及自身空無所有,這也不必畏懼,只要極力念佛,求佛攝受,把空境置之度外,不予理睬就是了,否則也會障礙修道進程。 
所以說:畏不得。 
 
  第三層,放鬆不得。放是放任,鬆是鬆弛。這是對用功漸純時說的,念佛到了純熟的時候,一句佛號沖口即出,本是好事。但如果認為已到了無念而念的境界,放開胸懷隨口念去, 
像世俗所謂「滑口讀過」那樣,這又成為毛病了。病在什麼地方呢? 
因為求佛攝受的心不切,這時必須聲聲著實,字字靠緊;應當聚精會神.一心悲仰,句句都從心中懇切流出,然後生西的願才能著實有憑。 
所以說,放不得。 
  功夫越做越純的時候,心裏沒有渣滓,遍體輕快,異常安適,這就是佛經裏所說的「輕安」。但是切不可—味悠遊自在,自以為得;相反地,更應緊緊著力,更加勇猛。否則,不進則退,就連這既得的輕安也將失去了。應該知道,要想逆生死流而出輪回,豈可片刻鬆勁呢? 
所以說,鬆不得。 
 
  第四層,矜喜不得。 
矜就是自誇自大,喜就是欣喜。 
這是用功到了接近成功的時候,所容易發生的情況。綿密用功,精勤不息,忽而妄念暫銷, 
心光發露,能夠見到聖境。這時只可向真善知識密求印證,切忌逢人便說,到處宣揚。 
因為,你如果把這種事宣揚出去,就會引起各方面的稱頌。 
同時,自己也會有不正確的想法,認為幾經勤苦,而今終於得到了,這是多麼幸運啊! 
若有這樣的心念,那就是自矜。矜心起來,我慢心也就隨著產生了。於是前功就會退墮,所以,矜不得。 
  如能既不矜張,而還是勤密用功,那末,久而久之,就會自見己身趺坐在蓮花上, 
或見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金容,或蒙阿彌陀佛放光摩頂。 
或自己列隊在清淨海會中。這樣境界能經歷一日二日,甚至數月經年現前不散,這時切不可欣欣自喜。喜心若起,念佛的心就已不專一,不專一就散亂了。這樣,即將得到的念佛三味就會因此失去。所以說,喜不得。 
 
  以上四層,只是依言說方便,排列次第,實際上,或前後互起,或一時同現。也有人念佛很久,並沒有什麼出入,或念雖不久,境界卻是很好的。這要看根性的利鈍,業障的深淺, 
功行的勤怠,隨人而異。總之,無論什麼人,什麼時,發現什麼境界, 
必須審察它的利弊,知道怎樣修治,這是最要緊的。假使自己不能審知,就應當親近真善知識。 
  進一步說,用功固然應該求得念佛三昧,但不可著意去求。 
因為功到自然能證得,不是可以強求的。即使生前不能親自證得,但只須真信切願,老實力行,臨終必能蒙佛接引,切不可自暴自棄,灰心喪志。 
 
  本文錄入自魏磊輯著之《淨宗法語大觀》。此白話文由江味農居士之《金剛經講義節錄》附錄 翻譯而來。 
 
(平心靜氣 文章整理) 
 
引用自: 
http://tw.myblog.yahoo.com/jw!Xh_y4RKeHxk2pLorw7MIKl4-/article?mid=14783 

  TOP

 
佛教佛法-21 佛教佛法-23

 

佛教佛法-20   佛教佛法-22

瀏覽人數:    

   

 佛法心得討論版精華區     佛教熱門話題     佛學藏經閣

 藥師咒咒輪-釋大寬法師-佛網Buddhanet 

 

 

------------------------------------------------------------------------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6 牟尼佛法流通網 地址:台北市信義區吳興街122號 電話:02-2378-0262 傳真:02-2377-5977

| Android APP Store | 佛教網路電視 | 佛教視頻影片 | 佛教文物購物網 | 多媒體下載 | 佛教書店書局 | 清心 | Buddhism wiki |

| 佛教經典功德會 | 大藏經 | 佛學辭典 | 電子書免費下載 | 佛陀紀念館 | 佛光山 | 慈悲小站 | 佛教音樂 | 佛教經典 |

| 牟尼佛法流通網 | 佛教釋大寬法師 | 弘憶有情互聯網 | 佛網 | 新浪網Sina | Yahoo! | Google | 百度 | Bing |

| 佛經 | 梵文咒輪 | 摩尼 | 佛教 wiki | 佛教圖書館 | 佛教論壇 | 佛教 | 佛教經典梵文 | 佛像觀音圖片集 |

 

| 求職 | 新聞 | 電視 | 影音 | 字典 | 拍賣 | MP3 |  健康 | 知識 | 雜誌 | 生活 | 下載 | 網路書店 | 佛光山 | 佛陀紀念館 | 佛教如來宗 |

| 楞嚴經 | 金剛經 | 大悲咒 | 楞嚴咒 | 法師 | 佛教經典數位圖書 | 陀羅尼 | 佛教線上 | 佛教維基 | 網路書店 | 淨土宗第十四代祖師 |

| 楞嚴經 | 金剛經 | 大悲咒 | 楞嚴咒 | 法師 | 佛教釋大寬法師翻譯 | 禪話 | 禪宗 | 禪定 | 禪修 | 標點符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