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dhism-台灣佛教網路論壇wiki

buddhist-??

佛教佛法-01

佛教佛法-02

佛教佛法-08

佛教佛法-03

佛教佛法-07

佛教佛法-04

佛教佛法-06

佛教佛法-05

佛教佛法-19

佛教佛法-10

佛教佛法-09

會員登入

佛教佛法-14

佛教佛法-13

會員登入

佛教佛法-11

佛教佛法-12

 

佛教佛法-18 發表主題:辨析信願稱名求生淨土是否為﹁儜弱怯劣﹂﹖ 宗佛敬述 佛教佛法-17
 

佛教佛法-15主題發表人:寄身未亡太虛一蠹(ike42ws) E-Mail

建議大德們來此觀看 字體明瞭清楚 
http://tw.myblog.yahoo.com/ike42ws/article?mid=281&prev=-1&next=21 
 
八宗共祖龍樹菩薩,在印度享譽為第二佛陀,南天竺諸國為其立廟,敬奉如佛。振興大乘佛教,造論廣被百代,漢譯計有二十餘部。其中《十住毘婆沙論》,是《華嚴經.十地品》之釋論,稱為《大不思議論》十萬偈之二部。共十七卷(或十五卷,又說十六卷)、三十五品(或三十六品)。〈易行品〉在其第九品.第五卷。 
〈易行品〉主要闡述菩薩欲至阿惟越致地獲不退轉,分別有兩種路程:一是勤行精進久久乃得,是名「難行道」,如陸路步行則為苦﹔二是以信方便易行疾得阿惟越致地,名「易行道」,如水道乘船則為樂。本文不多介紹「易行道」的修持內容,旨在援引其他經典,看待「易行道」被龍樹菩薩呵斥為﹁儜弱怯劣﹂,究應如何理解的探討。首先〈易行品〉開頭便如此自設問答﹕ 
 
問曰:是阿惟越致菩薩,初事如先說。至阿惟越致地者,行諸難行久乃可得,或墮聲聞、辟支佛地;若爾者是大衰患,如︽助道︾法中說:「若墮聲聞地,及辟支佛地,是名菩薩死,則失一切利,若墮於地獄,不生如是畏,若墮二乘地,則為大怖畏,墮於地獄中,畢竟得至佛,若墮二乘地,畢竟遮佛道,佛自於經中,解說如是事,如人貪壽者,斬首則大畏,菩薩亦如是,若於聲聞地,及辟支佛地,應生大怖畏」。是故若諸佛所說,有易行道,疾得至阿惟越致地方便者,願為說之。 
答曰:如汝所說,是儜弱怯劣,無有大心,非是丈夫志幹之言也。何以故?若人發願,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未得阿惟越致,於其中間,應不惜身命,晝夜精進,如救頭燃。如︽助道︾中說:「菩薩未得至,阿惟越致地,應常勤精進,猶如救頭燃,荷負於重擔,為求菩提故,常應勤精進,不生懈怠心,若求聲聞乘,辟支佛乘者,但為成己利,常應勤精進,何況於菩薩,自度亦度彼,於此二乘人,億倍應精進」。行大乘者,佛如是說:「發願求佛道,重於舉三千大千世界。」汝言阿惟越致地是法甚難,久乃可得;若有易行道疾得至阿惟越致地者,是乃怯弱下劣之言,非是大人志幹之說。 
 
初閱此段勉力粗揣菩薩聖意,應是要大乘行者莫懼佛道漫長艱苦,不忘初心為人為己,腳踏實地難行能行。世間法中且說﹁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菩薩修行倍超常人,既然意為﹁大道心眾生、覺有情﹂,自當苦厲身心百折不撓,昂首闊步勇往直前絕不退縮。 
然而感佩菩薩修行豪情萬丈之餘,有心立志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我們,面對自身所處的時空環境,必須要有深刻認知,如此未來修學的路程,才能避免功敗垂成徒勞唐捐。俗言天時地利人和,佛法不悖常理,有志成佛者尤應詳細耙梳。 
︽悲華經︾記載釋尊往昔為寶海梵志時,因為不忍見多達一千四佛不願攝受五濁穢土頑愚眾生,義不容辭於寶藏佛前為惡世有情廣發五百大願,勇猛大無畏的氣魄眾佛難望項背,請看何以我們眾佛走避唯恐不及的原因﹕ 
 
是一千四佛所放捨者。所謂眾生厚重煩惱。五濁惡世能作五逆。毀壞正法。誹謗聖人。行於邪見。離聖七財不孝父母。於諸沙門婆羅門所心無恭敬。作不應作。應作不作。不行福事不畏後世。於三福處無心欲行。不求天上人中果報。勤行十惡趣三不善。離善知識不知親近真實智慧。入於三有生死獄中。隨四流流沒在灰河。為癡所盲離諸善業。專行惡業。如是眾生諸佛世界所不容受。是故擯來集此世界。以離善業行不善業行。於邪道重惡之罪積如大山。爾時娑婆世界賢劫中人壽命千歲。是一千四佛大悲不成。不取如是弊惡之世。令諸眾生流轉生死。猶如機關無有救護。無所依止無舍無燈。受諸苦惱而反捨放。各各願取淨妙世界。淨土眾生已自善調。其心清淨已種善根勤行精進。已得供養無量諸佛而更攝取。世尊。是諸人等為實爾不。爾時世尊即告梵志。實如所言。善男子。是諸人等如其所喜。各取種種嚴淨世界。我隨其心已與授記。 
 
嗚呼哀哉!原來我們的根性純然專造罪孽,竟是如此惡貫滿盈,即使釋尊不畏險阻排除萬難垂跡應化,現今正閱讀本文的有緣人啊,我們至今仍舊依然故我業浪漂流,況且釋尊入滅已久,彌勒降生時遙,也是與一千四佛同願不取惡世。今後吾人何所怙恃呢﹖ 
或許有些精進的同修正色暗忖,只要經典猶存就是代表釋尊法身恆在,相信自己依法為師以自為洲,嚴持淨戒恪遵律儀,必能生生世世於菩薩道上,持平安穩不斷邁進。在此誠懇勸請同修們披閱︽佛說興起行經︾http://ccbs.ntu.edu.tw/BDLM/sutra/chi_pdf/sutra2/T04n0197.pdf,讀罷不覺周身悚慄,我們必須無奈接受的慘痛事實,即便是萬德圓備久遠實成的本師釋尊,在過去因地修行又躬逢佛世時,尚且不免因無明妄起而誤犯諸多罪行惡狀,死入泥犁受苦無量極久乃出!吾人根性誰能堪比釋迦前身更善利﹖真有把握自此以往穩操勝券扶搖直上嗎﹖ 
由此可知,凡夫位的小菩薩們,常是發心有餘恆心不足,一朝風雲變色,懈怠退墮墜落沉淪者多不勝數。我們到此應有深刻體認,從應然面說,菩薩修行理當勇敢進取衝鋒陷陣﹔但自實然面言,恐怕以卵擊石敗北陣亡比比皆是啊!所以龍樹菩薩在呵斥不知上進後,不忍卒睹大家前功盡棄﹁砍掉重練﹂,當然要將易行疾至之道接著全盤托出︱︱阿彌陀佛本願如是﹕﹁若人念我稱名自歸,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常應憶念﹂。讓我們從此脫離退墮的風險,順風揚帆悠然自得囉。 
另外就發心修行成佛的歷程來說,以自力取證為通途,本師釋尊可謂是堅苦卓絕無人能及,﹁拋頭顱灑熱血﹂也莫可名狀!恐怕有志成佛者因此望而卻步,幸好成佛之道不一而足,並非人人都堪當慷慨激昂的重任。慶幸︽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中,在釋尊的開示對比下,我們看到普羅大眾無不適合的最佳選擇﹕ 
 
佛告賢者阿難:「我以十事致最正覺。何等為十?一者、所有無所愛惜;二者、妻婦;三者、兒子;四者、頭目;五者、手足;六者、國土;七者、珍寶財物;八者、髓腦;九者、血肉;十者、不惜身命。阿難!我以此十事,疾得佛道。」 
佛語阿難:「復有十事,疾得佛道。何等為十?一者、以法立於戒德;二者、常行忍辱;三者、常行精進;四者、常一其心;五者、常行智慧,度於無極;六者、不捨一切;七者、已得忍心,等於一切;八者、不習空;九者、得空法忍;十者、得無想之法。阿難!我以此十事,自致得佛道。」 
佛語賢者阿難:「我本求道時,勤苦無數,乃得無上正真之道,其事非一。」 
佛語賢者阿難:「彌勒菩薩本求道時,不持耳鼻、頭目、手足、身命、珍寶、城邑、妻子及以國土布施與人,以成佛道,但以善權方便安樂之行,得致無上正真之道。」 
阿難白佛:「彌勒菩薩以何善權,得致佛道?」 
佛言阿難:「彌勒菩薩晝夜各三,正衣束體,下膝著地,向於十方,說此偈言: 
『我悔一切過   
勸助眾道德   
歸命禮諸佛   
令得無上慧』」 
佛語賢者阿難:「彌勒菩薩以是善權,得無上正真之道最正覺。」 
 
這真是令人喜出望外的福音,不假驚天動地可歌可泣的烈行壯舉,代之以老少咸宜的﹁方便安樂之行﹂,讓人人都能輕鬆踏上成佛之道,難怪菩薩化身布袋和尚總是滿懷開心笑臉迎人。還有同本別譯的︽大寶積經彌勒菩薩所問會﹙彌勒菩薩本願經﹚︾,釋尊開示菩薩修行的兩種取向,恰好彌勒菩薩與釋尊本人正是相異其趣的註腳與寫照﹕ 
 
佛告阿難:﹁菩薩有二種莊嚴、二種攝取。所謂攝取眾生,莊嚴眾生;攝取佛國,莊嚴佛國。彌勒菩薩於過去世修菩薩行,常樂攝取佛國,莊嚴佛國。我於往昔修菩薩行,常樂攝取眾生,莊嚴眾生。然彼彌勒修菩薩行經四十劫,我時乃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由我勇猛精進力故,便超九劫,於賢劫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對於釋尊的奮迅勇猛疾速成佛,我們﹁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更進一步說我們無法學習,只能敬佩才是。但如今可喜可賀的是,相較於彌勒菩薩的安樂行仍屬自力漫長的取證,我們先天上擁有比祂更優越的條件,就是信願稱名求生淨土的易行道,完全是阿彌陀佛絕對他力的平等救度,已經預先為我們把成佛的資糧妥善籌備好了,安樂之餘更無退墮的險象環生,穩如泰山臻於化境,直登永不退轉的﹁阿鞞跋致﹂,自此開始邁向成佛必定無疑,《無量壽經》形容為﹁次如彌勒﹂其來有自呀! 
許多同修對此疑慮叢生未敢生信,質疑天下豈有這等天大便宜唾手可得。不能深知尚未成佛的菩薩,往往﹁頭目髓腦悉施於人﹂,雖肝腦塗地在所不惜。無上正等正覺的如來世尊,將所得佛果無私分享又有何難﹖為讓大家破疑生信,敬引法賢大師所譯《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略釋阿彌陀佛真實不虛的本誓弘願﹕ 
 
我若成正覺  立名無量壽  
眾生聞此號  俱來我剎中  
如佛金色身  妙相悉圓滿  
亦以大慈心  利益諸群品 
 
第一、二句是法藏比丘成就佛果後的首要志願,讓充滿無量壽光的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名號揚名立萬,使一切諸佛同心稱歎,令十方眾生聽聞獲益,名聞遐邇遠近周知。 
第三、四句更是阿彌陀佛無遠弗屆的廣袤胸懷,只要您聽聞過祂的名號,便已具備往生的要件,資格是何其容易取得。但又恐眾生無心求往,所以《無量壽經》乃言﹁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事實上法藏比丘成佛以來十劫的慇懃呼喚,你我可曾用心聽聞﹖ 
第五、六、七、八句是法藏比丘頂尖的終極成就,阿彌陀佛慈心悲願的澈底展露無遺,慈悲加祐光明照攝,猶勝密教三密加持即身成佛。五、六句令往生者同佛受用,釋尊在《觀無量壽佛經》早已盛讚娑婆的念佛人﹁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芬陀利花,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當坐道場,生諸佛家﹂,何況是身處微妙莊嚴極樂國土後,終日在阿彌陀佛溫暖的撫觸下,身心自然大改造。善導大師為此頌揚﹁自然即是彌陀國,無漏無生還即真,行來進止常隨佛,證得無為法性身﹂。然而阿彌陀佛高瞻遠矚,不以讓往生者獨善其身為足,七、八句開展出利濟萬物兼善天下的圓滿行願。善導大師鼓舞我們﹁誓到彌陀安養界,還來穢國度人天,願我慈悲無際限,長時長劫報慈恩﹂,在阿彌陀佛無私的呵護關照下,早就得到兌現而止於至善了。 
此偈將往生的條件與受生的福利,白紙黑字朗照青天,萬古不易永遠生效,我們藉此已經得到安身立命的大滿足,可說是﹁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的寫照,法藏比丘長達五劫的思維,對我們遍撒慈悲的觸網,絕不遺漏勢在必得,真正完美實踐法華一乘究竟真實﹁開示悟入﹂,是佛憐眾生更甚世間父母愛子的澈底展現,這無價珍寶就在於你我是否願意信受,直下承擔當體即得呀! 
本文探討至此,對於龍樹菩薩﹁儜弱怯劣﹂的呵斥,應當理解為自我摸索後深刻的體認,真實面對自己的根性,虛心感恩領受佛慈救度,就是符合《無量壽經》所言﹁明信佛智乃至勝智﹂的正確體現。《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中釋尊再次為我們授記﹕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聞無量壽佛名號,發一念信心,歸依瞻禮,當知此人非是小乘,於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 
同修們如果不想當佛的乖小孩,還是認為應該獨當一面,不當扶不起的阿斗,努力拼命給佛看,繼續不屑當儜若怯劣的念佛人,恐怕只能乾瞪眼看到念佛人們,只用這輩子的怯懦換取永生永世永劫的勇猛奮迅,搶先圓滿無上正覺,這的確是比龜兔賽跑還要始料未及的驚人結果啊! 
末了,敬引淨土宗尊宿大德慧淨長老的書信開示,作為本文的結論,衷心祈願同修們守愚守拙,安之若素老實念佛,必定﹁到彼華開聞妙法,十地願行自然彰﹂! 
 
《易行品》先貶淨土門之衆生是儜弱怯劣,接著勸修﹁易行疾至﹂之易行道,所謂﹁呵問許說﹂;其意不在貶抑衆生求生淨土,否則下文之﹁難易二道判﹂即成戲論。其意乃如《大經》所言,要我們﹁謙敬聞奉行﹂,以﹁驕慢弊懈怠,難以信此法﹂故,而善導大師則解釋爲﹁二種深信﹂。若不知自己是儜弱怯劣之人(信機),誤以爲是丈夫志幹之士,則失﹁易行疾至﹂之勝法(信法)。﹁舉三千大千世界﹂,絲毫非末世我等所能也。 
「淨土宗網站」  http://www.pureland-buddhism.org/ 
顯明「淨土宗」獨立教判、清淨傳承、純正教理 
開示彌陀本懷「本願稱名,凡夫入報,平生業成,現生不退」 
 

  TOP

 
佛教佛法-21 佛教佛法-23

 

佛教佛法-20   佛教佛法-22

瀏覽人數:    

   

 佛法心得討論版精華區     佛教熱門話題     佛學藏經閣

 藥師咒咒輪-釋大寬法師-佛網Buddhanet 

 

 

------------------------------------------------------------------------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6 牟尼佛法流通網 地址:台北市信義區吳興街122號 電話:02-2378-0262 傳真:02-2377-5977

| Android APP Store | 佛教網路電視 | 佛教視頻影片 | 佛教文物購物網 | 多媒體下載 | 佛教書店書局 | 清心 | Buddhism wiki |

| 佛教經典功德會 | 大藏經 | 佛學辭典 | 電子書免費下載 | 佛陀紀念館 | 佛光山 | 慈悲小站 | 佛教音樂 | 佛教經典 |

| 牟尼佛法流通網 | 佛教釋大寬法師 | 弘憶有情互聯網 | 佛網 | 新浪網Sina | Yahoo! | Google | 百度 | Bing |

| 佛經 | 梵文咒輪 | 摩尼 | 佛教 wiki | 佛教圖書館 | 佛教論壇 | 佛教 | 佛教經典梵文 | 佛像觀音圖片集 |

 

| 求職 | 新聞 | 電視 | 影音 | 字典 | 拍賣 | MP3 |  健康 | 知識 | 雜誌 | 生活 | 下載 | 網路書店 | 佛光山 | 佛陀紀念館 | 佛教如來宗 |

| 楞嚴經 | 金剛經 | 大悲咒 | 楞嚴咒 | 法師 | 佛教經典數位圖書 | 陀羅尼 | 佛教線上 | 佛教維基 | 網路書店 | 淨土宗第十四代祖師 |

| 楞嚴經 | 金剛經 | 大悲咒 | 楞嚴咒 | 法師 | 佛教釋大寬法師翻譯 | 禪話 | 禪宗 | 禪定 | 禪修 | 標點符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