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dhism-台灣佛教網路論壇wiki

buddhist-??

佛教佛法-01

佛教佛法-02

佛教佛法-08

佛教佛法-03

佛教佛法-07

佛教佛法-04

佛教佛法-06

佛教佛法-05

佛教佛法-19

佛教佛法-10

佛教佛法-09

會員登入

佛教佛法-14

佛教佛法-13

會員登入

佛教佛法-11

佛教佛法-12

 

佛教佛法-18 發表主題:释仁清法师:《大悲咒》的出世间功德(2) 佛教佛法-17
 

佛教佛法-15主題發表人:隆圆(8160266) E-Mail

释仁清法师:《大悲咒》的出世间功德(2) 
二、证果、成就 
 
再讲大悲咒的出世间功德的第二条理证。这个第二条理证是,能证果、成就。共分五条。 
 
能够证果,能够成就,是一个修行人的最终的目的。就是最终成佛嘛。一个正信的佛教徒,修行啊,不是为了求世间福报。求的是一种了脱,是一种证果,是一种成佛,大悲咒,有这种能够证果,能够成就的出世间的功德。所以我们才有修学的可能。才有听闻的必要,是这个含义。 
 
1、【经文】:我於是时始住初地。一闻此咒故超第八地。 
 
五条,第一条,观世音菩萨初次听千光王出世间如来说那个大悲咒的时候啊,有这么一段经文:观世音菩萨说“我於是时始住初地。一闻此咒故超第八地”这段经文,头午我们已经引用了。在这里呢,不再展开讲了。就是这一段,是能够证果的一条理证。 
 
2、【经文】:一切众会皆获果证。或得须陀洹果。或得斯陀含果。或得阿那含果。或得阿罗汉果者。或得一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乃至十地者。无量众生发菩提心 。 
 
第二条:观世音菩萨在讲了大悲咒以后呢,是这样说的,就是在经上啊,观世音菩萨把大悲咒宣讲给所有的在座的人听,宣讲完了大悲咒以后啊,紧跟着一段经文,是这样说的:“一切众会皆获果证”。这就是证果的非常明显的一条例子。后面一个列举:“或得须陀洹果,或得斯陀含果,或得阿那含果,或得阿罗汉果者”、“或得一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乃至十地者”、“无量众生发菩提心。”分三个自然段,这三个自然段,实际是三种不同根性的在听闻了观世音菩萨讲完大悲咒以后,所得到的不同的果证。能够证果的理证嘛。第一小段是讲的小乘根性的众生听闻大悲咒以后啊,他们得到的是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或者是阿罗汉果。这是小乘根性的众生所得的四种果证。也叫声闻乘。 
 
在这里展开讲一下。须陀洹果。就这四果啊,第一果是须陀洹果,是小乘佛教的初果。所谓这个小乘佛教也是佛教。他们的经典也是正确的,也是正法。我们这些修学大乘佛教的人,不要站在大乘佛教的角度去诽谤小乘佛教,也不能去诽谤小乘根性的人。为什么?他就是那种根性,就是那种因缘,就是那种福报,就应该听闻小乘的佛法。通过小乘的佛法的修证,最后证小乘的果位。所以,佛经当中分五乘嘛。分五乘啊,你比如说: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等等。任何一部分佛经都是正确的,都是正法。因为那一部分佛经是讲给有缘的人,就是那部分根性的人听闻的。小乘根性的人,他只能接受小乘佛教的教化,最后是证得阿罗汉果位。这个须陀洹果呢,是小乘佛教的初果,也叫第一果,有好多种翻译,也叫入流果啊,也叫预流果。就是入圣道法流。因为这四道当中的初果,也属于圣人果了。入圣道法流的这种人呢,就是已经断了三界的见惑,断了三界的见惑,进见道位。其轮回的生死,最长在天界当中,各往返7次。如果你证得初果,就必然是见道位,这个见道位就必然是开悟了。这种呢就是断了三界的见惑。断了三界的见惑,他能够在人间和天上往返7次,不会再堕落恶道。不会再堕落三恶道,恶鬼啊、地狱啊、畜生啊,是这样。 
 
第二个果位是斯陀含果。斯陀含果是小乘的第二果,也叫一来果。也叫一来果。如果证得斯陀含果,这个人就断了欲界九品思惑的前六品。他还有欲界思惑当中的后三品还没有断,他需要到欲界再来一次。再来欲界一次,所以他叫一来,一次往返。也叫一来果,这个斯陀含果,是修道位,这个二果是修道位,三果也是修道位。刚才讲的须陀洹果呢,它是初果,它是见道位。 
 
在这里讲的开悟。好几年以前,有两个居士到我们寺院,就是请教关于开悟的问题。说:师父,什么是开悟啊。我说:搞不清,因为我没有开悟。他说:谁谁谁可能是开悟了。我说:搞不清,因为他没告诉我。我也没有资格也没有那个能力去给他印证。我就反问了:你怎么知道谁谁谁开悟了呢?因为那个谁谁谁说了,他看到光了。我说:噢,如果说看到光就是开悟的话,我每天都开悟一次,为什么呢?早上一睁眼就看到光了。最起码是看到灯光了。你起得早太阳还没升,但是要拉灯啊。一睁眼一摸电门,叭,看到灯光了。就开悟一次,看到太阳光,就再开悟一次。闭上眼再睁开眼又开悟一次,那啊呀太容易了。他们一听不对劲啊,这个答案不对劲啊。好像是:噢原来开悟不是如此。古代高僧大德开悟啊,就是见性。见佛性,佛性没相。没有形象,没有任何的形象。看见光,光也是一种相,明白吧?看到颜色也是一种形象,看到男的也是形象,看到女的也是形象,看到佛也是形象,也就是一种形象而已,仅仅是一种境界而已,并不是说你看到相了就是开悟了。看到相了,说明你的眼还是好好的嘛。不管近视也好远视也好,反正你那眼能看到东西了。仅仅是一种色尘而已。就是外境,不是开悟了,开悟是见性,见性本无相。那么古代高僧大德怎么印证开悟呢?他不仅仅是看到什么,而是印证,通过过来人给你印证。印证完了,比方说你开悟了,你找你那师父印证,你师父给你印证了说:“嗯,然”。“嗯,如是”。你师父给你印证你开悟了,反而他不说你开悟了。在这里又讲到一个妄语的问题。这也是个原则性的问题,那么我们在头午提到了。假如你开悟了,不通过印证,你宣讲你开悟了,都是大妄语。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啊。那个须陀洹果啊,必然是开悟了了的人,见性了的人,见了佛性了。 
 
到了第二果,斯陀含呢,它是一个修道位。到了第三果呢,第三果是阿那含。阿那含也叫不来啊。为什么叫不来呢?它也在修道位,但是它比二果又高了一果,这种人是尽断欲界的一切烦恼。尽断欲界的一切烦恼,后当生于色界和无色界,不来欲界了。所以说称为不来,也可以叫不还。二果是一来嘛,初果是七次往返嘛,欲界。那么到三果呢,就不来了。不再来欲界了,它可以再到色界和无色界受生。这叫第三果,也叫修道位。 
 
到了第四果,就是叫阿罗汉。这个阿罗汉,可能是我们佛弟子啊,经常能听到这个词。或者看电影啊,或者看武打的小说啊。你看电影上,两军对垒啊,往往是僵持不下,死伤很多,就是分不出胜负来,这时候突然间一个和尚披着袈裟出来了,把大手一挥,一股黑风过去,死伤一大片啊。电影上往往是这样啊,所以很多人都说:啊了不起啊,和尚会打拳。所以电影上宣传的,给很多人留了个什么印象呢:和尚是杀人魔王啊。所以我走到哪里,那些不太了解佛教的,斜着身子看着你,不敢近你的前。为什么呢?怕我一招过去他受不了。往往还有人问:嗯,少林寺来的吗?我就点点头:少林寺来的。少林寺的和尚,不光会武啊,还会讲法。所以佛教,他有非常深奥的理念。佛学知识博大精深。古代的僧人,很多是练武的。 
 
阿罗汉呢,在之前我们可能没有正确理解。给大家解释一下,阿罗汉啊,是证道位。证道位,阿罗汉也叫圣人,它是印度话,为什么不翻译成圣人呢?为什么不翻译成证道位呢?因为阿罗汉里面还有好多好多种含义。你翻译成哪一种,也不能概全,所以还是用印度话阿罗汉来代替它。它是证道位,通过初果,二果,三果,到第四果就是证得道了,证得大道了。不再轮回了,可以进入涅磐境界。但是阿罗汉进入涅磐境界是一种偏真涅磐,他完全有别于我们凡夫了。所以我们叫六道轮回众生,一到了阿罗汉,他叫圣人。但是这种圣人呢,是小乘根性的人所证得的一种果。小乘根性最终能证得阿罗汉果位,再高没有了。那么有一部分阿罗汉呢,就进入涅磐境界了,享受法乐去了,进入偏真涅磐。而另外一种阿罗汉呢,就是回小向大,回小向大就是说,放弃小乘修法,来修大乘佛教,修六度,再修菩萨道,最后去趋于佛果,去圆满佛果去。所以阿罗汉分两种,是这个意思。 
 
阿罗汉他这个含义有这么三个。第一个含义就叫杀贼,杀贼啊,实际是杀尽烦恼之贼。佛教当中,把这个贼称为烦恼。人如果是有烦恼,他必然有轮回之因。所以证得圣人之位,达到证道位了,就是断尽一切烦恼,没有烦恼了,所以就没有贼道了。所以在这里阿罗汉有一个含义,它是杀贼。这里那个杀贼并不是抓了个强盗抓了个小偷去杀掉他,而是断尽了一切烦恼。就是断尽了轮回之因。他可以不轮回了,所以它叫杀贼。第二呢,就是叫无生。无生啊,就是解脱了生死了。不再轮回了,不受后有了,进入涅磐了,就是这个意思,叫无生。第三个含义叫应供。应供啊,是他有资格受天人和人间的供养了,因为他是圣人了,不管是人也好天人也好,能够供养圣人,将会得无量无边的福报。功德是很大的,这个在很多经典上有所提示。我们在这里不展开了。在这里举一个例子,讲阿罗汉能受天人供养。释伽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他有很多的弟子啊,特点各不一样,其中有很多很多是证得阿罗汉果位的弟子。其中有一位弟子叫牛嘶尊者。牛嘶尊者,就像阿难尊者是多闻第一,目犍连尊者是神通第一一样,牛嘶尊者呢他也有一个第一,什么第一呢?是受天人供养第一。牛嘶尊者当时证得了阿罗汉果位,他有资格享受天人的供养。 
 
为什么他是受天人供养第一呢?这有一个来历。牛嘶尊者在过去世曾经出家,当一个小沙弥,当他当小沙弥的时候,碰到一个老和尚在修行,这个老和尚年龄很大了。这个色身嘛,年龄一大了,这个色身就显得老了,干枯了,所以这个老和尚诵经的时候、修行的时候,他这个嘴啊,老这么嚼。上牙和下牙老是打颤,就像那个牛反刍啊,嚼嘛,懂吧?一说“倒磨”懂吧,就跟那个牛“倒磨”一样。牛它就是这种果报,必然那样。这个老和尚诵经也是嘴老打颤老打颤,这个小沙弥就说了:你看你个老和尚,你念经你就好好念吧,你看你像那个牛“倒磨”一样。这个老比丘一听,马上提醒这个小沙弥,他这样说:你啊,赶紧忏悔。为什么我让你赶紧忏悔呢?你不是诽谤了一个一般人,你是诽谤了一个圣人。因为我证得阿罗汉果位了。那个小沙弥一听:那了不起了。诽谤了圣人了,因为那时候修行人都懂这个规矩,仅仅是一句不经意的话。那么这个沙弥一听啊,罪过大了,诽谤了阿罗汉了。就赶紧忏悔赶紧忏悔,由于他极力的忏悔,猛力的忏悔,他死后啊,没有堕落地狱,而成了一头牛啊。为什么他得了这么个苦报呢?没有下地狱而堕落畜生道。相对来讲报轻了,因为他曾经忏悔过。为什么成了一头牛呢?因为他说人家,说那个圣人,跟牛一样倒磨,他就当牛,也去倒磨去了。是五百世,这个牛嘶尊者的前生啊,是五百世为牛啊。五百世懂吗?五百世为牛就是五百生都是牛。那么既然是牛,一个正常健康的牛,它就倒磨,就等于说它倒磨了五百世。这一生当中投生为人,就是果报报完了,这一生当中是人了,由于过去世曾经出家,曾经种过善根,那么得遇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摄受他出家了,通过修行,证得阿罗汉果位了。但是呢,阿罗汉有个特点,“尚有余习未除啊”,这是天台宗说的啊。一个即使证得阿罗汉了,尚有余习未除啊。这个牛嘶尊者这个余习,也没有除干净,哪一个余习呢?就是倒磨。这个牛嘶尊者证得阿罗汉果位以后,他这个嘴啊也经常这么倒磨。这是一种串习,就是不好去改。释迦牟尼佛为了慈悲当生的众生,意思是你要是托钵化缘的话,在人间可能有人说你跟牛一样,那么谁说你跟牛一样,也可能下地狱了。为什么,你现在也是阿罗汉了。是不是,过去你说个阿罗汉像牛一样,忏悔了还是条牛呢,就是这个含义。所以释迦牟尼佛啊,为了现在的众生,所以不让牛嘶尊者在人间托钵化缘。一到吃饭的时候,就命令牛嘶尊者:你,不要在人间托钵。你拿着钵,天上吃饭去。阿罗汉都有神通啊,一到吃饭的时候,托着个钵,“唰,”天上去了。因为天人啊,有神通,天人啊他比这个人啊,相比之下,他这个业障轻,轻多了。他们也知道牛嘶尊者为什么倒磨,所以他也不去造这个口业,天人都知道。突然间地下飞起来个阿罗汉,托着个钵,天人来供养,花啊,甘露啊,这个顶礼啊,求法啊,天人也可以种福田嘛,就是这个含义。所以牛嘶尊者是释迦牟尼佛弟子当中,受天人供养最多的一位。也叫受天人供养第一。 
 
一个人如果证得阿罗汉的话,根据经上说,他六种神通悉皆具足,六种神通悉皆具足,能在空中飞行,这个在《观无量寿佛经》当中就体现出来了。《观无量寿佛经》那不是韦提希夫人问释迦佛嘛,他的弟子从空中飞行来,为频婆娑罗国王,或者受八关斋戒,或者讲法。空中飞行嘛,根据论典上也是这样讲的。这个得了阿罗汉以后啊,六种神通悉皆具足。举一条神通,叫“神境智证通”。经上有一个“神境智证通”,听说过没有?简单的讲叫“神足通”。头几年很多气功应世,那么很多气功他们的宣讲也是有六种神通啊,最少是宣讲有五种神通,其中有一种神通叫“神足通”。气功界也讲这个,但是佛教当中这个神境智证通是一个什么概念呢?经上有过描述了,就是能变内境,能变外境,神境嘛。变内境是他能把自己化现了,举一个例子说,如果我有这个神足通的话,坐在这里讲法,如果我显神通的话,可以变现,那不是我了,可以变现,把自己变了,也可以能变人,这朵花是花吗?一发神通它不是花了,成了一盆水了都可以,即能可以变外境。也可以把大变小,也可以由小变大。小入大大入小,这个是无阻无碍的。你比方说当我讲到:美国一个什么什么州,那里一个塔多好多好,大家都没去过啊:“师父不知道啊,没看过,没有资料”。假如我有神足通的话,就这么往这里一比划:“来,你看,那个美国那个塔就在这显现了”。这是佛教当中描述的这个神足通啊。给大家解释,让大家正确理解佛教当中的境界神通,它的一种真正的什么表象。还有一个天眼通,佛教当中说的天眼通和民间说的天眼通大不一样的。大不一样的,佛教当中说的天眼通,是天人的眼所能看到的地方,天人的眼所能看到的地方,这是事相上这样讲。如果你是个四天王天的那个众生的话,那么你只能是看到四天王以下了,往上不太容易了。 
 
经上有一个实例啊:忉利天,玉皇大帝那个天,有一个天子啊,将要命终了。这个天子啊,他有神通啊,知道命终之后啊,将会堕落到人间,当畜生。哪一类畜生呢?就是咱们说的那个猪。他提前就知道了,因为他有神通嘛。提前七天就看到了,所以他非常害怕,非常恐惧,然后就求阿罗汉了。求阿罗汉啊,给他授的三皈五戒,授的八关斋戒。结果他命终之后呢,没有堕落成猪,就是没有堕落到人间成为畜生,借着这个受三皈五戒和八关斋戒的功德啊,欲堕反升了。应该是堕落了,结果他反升了。往生到大梵天,上那去当天人去了。结果这个玉皇大帝呢,经上讲的啊,这个玉皇大帝呢,知道,到了时间了,就看看那个小子上哪儿去了?就是看看他那个孩子上哪儿去了?他用他的天眼往下看,看了好多地方,没找到,找不到啊。玉皇大帝就问佛了:有一个天子,应该堕落成猪,堕落到畜生道,可是世间道里找不到他了。他上哪儿去了呢?佛就说了:因为他临命终的时候,受的三皈五戒和八关斋戒,欲堕反升,往生到大梵天国里去了。所以你啊,就看不到了。所以大梵天比玉皇大帝那个天更高啊。他就看不到了。这是佛在经上讲的。但是这个天眼呢,还有一个形象的描述啊,怎样描述的呢?说得天眼通的人,观三千大千世界。就是真正佛教的修行的天眼通啊,看三千大千世界,“如观掌中庵摩罗果”,“庵摩罗果”是印度的一种果子。用咱们的话说,如果一个人,真正修出了佛教的天眼通了,他看三千大千世界啊,就像看手掌中的一个核桃一样。历历在目,想看哪看哪。懂吧?这是天眼通。他不必要发功,不必要闭眼,大家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当我们有着相应的境界出现了,不要轻易认为,噢我有了天眼通了,不要轻易的认为那样,懂不懂,他更不是说,使劲发功,这一次没发挥好。只要是天眼通,他就是通了。跟咱们的眼一样,睁开就看到了,睁开就看到了。就这样,很简单。一定要正确理解啊。阿罗汉嘛,刚才讲的是阿罗汉。 
 
第二条理证是这样,观世音菩萨在宣讲了大悲咒以后啊,一切众生皆获果证,或得须陀洹果,就是说小乘根性的人,有的证得了初果。或得斯陀含果,有的证得了二果。他根性不一样嘛,因缘不一样,福报不一样嘛。或得阿那含果,有的证得了三果。或得阿罗汉果者,有的证得了四果,就是小乘根性的人。各有所报。这是前边一个章节。 
 
第二个小节:“或得一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这是原经文啊,“乃至十地者”。这就是大乘根性的人,大乘根性的人呢,是修行六度,走的是菩萨之道。菩提道嘛,求的是佛果。他们在这个修行当中,证得的是几地几地,那是不一样的。因为这个一地啊二地三地四地五地乃至十地在前面已经讲了,在这里就不再多说了。后面一句话,实际是第三层意思,叫“无量众生发菩提心”。无量众生发菩提心,就是福报浅的、根基差一些的,只要得闻了大悲咒,那么也发了菩提心了。求了脱的心,就是这个含义。这是第二条理证啊。 
 
3、【经文】:有诸菩萨未阶初住者速令得故。乃至令得十住地故。又令得到佛地故。 
 
第三条理证:有诸菩萨未阶初住者速令得故。乃至令得十住地故。又令得到佛地故。还是一段经文,这是在另外一个地方讲的,若声闻人,又是小乘根性的人,这是在另外一个地方的一条理证。若声闻人,就是阿罗汉这一类的人。声闻呢,已经讲了,就是在佛陀跟前啊,听闻佛陀的教诲,修的是苦集灭道,断的是见思二惑,证得的是四果,最后证得阿罗汉果,这一类的人,叫声闻。 
 
【经文】:若声闻人闻此陀罗尼一经耳者。修行书写此陀罗尼者。以质直心如法而住者。四沙门果不求自得。 
 
“若声闻,闻此陀罗尼”,就是一闻大悲咒,听闻大悲咒,一经耳者,一个层面的含义,就是一部分这样的人,一闻大悲咒,就是大悲咒一经过他的耳朵了,这是一种。“修行、”这是一个顿号,“书写此陀罗尼者”,修行此陀罗尼,或者书写此陀罗尼,陀罗尼就是咒嘛,“以质直心如法而住者”,以质直心如法而住啊,就是按照一定的修法仪规,观想,以平等的心,慈悲的心,空观的心,无染着的心,去观想,所以他呢,又加了一个前提啊,这种人,根性相对利一些。那么后面有句话叫:“四沙门果,不求自得”。四沙门果就是我们刚才讲的那个初果,四果,这种果报,“不求自得”。不求自得非常简单,就像咱们坐到那儿吃饭了,你不要问我吃饭干什么吗?你也不要一块儿吃的馒头说,我饱吧我饱吧,你就吃就行了,它就饱。 
 
佛在经上给阿难举了一个例子,他说:阿难啊,如果有一个人,在悬崖边上,一不小心踩空了,跌下悬崖来了,佛就说了,阿难啊,你说这个人不堕落,可能吗?懂吗?一个人在悬崖上,一下踩空了,释迦佛就问了,这个人不堕落可能吗?阿难就说了:不堕落不可能。同样,释迦佛又说,如果一个人得闻正法,又按正确的方法,如理如法的修持的话,不成就可能吗?阿难就说了:不成就也不可能。就是这个意思。你看刚才这一段,你只要如法的去修,四沙门果,不求自得。不求自得。你自然就达到了脱的那个目的。就是这个含义。 
 
刚才讲到一个“未阶初住者,速令得故,乃至令得十住地故”,这个呢,比较专业了。只有到初地,才算是入圣人之流啊。这里不展开讲了啊。这个第三条理证是这样说的。 
 
4、【经文】:若能为诸众生,拔其苦难,如法诵持者,当知其人即是具大悲者,成佛不久。 
 
能证果第四条理证。第四条理证:“若能为诸众生,拔其苦难,如法诵持者,当知其人即是具大悲者,成佛不久”。假如一个人,能发心,为一切众生拔其苦难,发了这种菩提心以后,而如理如法的去诵持啊,佛说了,“当知其人是具大悲者”,他是具有大悲心的人。“成佛不久”啊,这是佛陀的一种授记,只要你是这种人,那么就是成佛不久。若能为诸众生拔其苦难啊,有两种。哪两种呢,第一种是世间苦难,世间苦难是用的大悲咒的世间利益,包括了治病,包括了消灾,包括了免难,这个我们在接下来那个章节中解释。就是世间利益。最主要的在这里我们讲的是拔其苦难,什么苦难?就是轮回之苦、轮回之难。当我们真正没有苦难的时候,那应该就是了脱轮回了,就是不再轮回了,也叫证果了。所以我们把这段理证,放到能够证果能够成就的来说明。“当知其人即是具大悲者,成佛不久”。 
 
5、【经文】:口中飒飒诵此陀罗尼声声不绝者。四沙门果此生即证。其利根有慧观方便者。十地果位。克获不难。何况世间小小福报。所有求愿。无不果遂者也。 
 
第五条理证,是这样说:口中飒飒诵此陀罗尼声声不绝者。四沙门果此生即证。这是小乘根性的人。还是讲的一个证果。小乘根性的能证四沙门果。“其利根有慧观方便者”,就是假如说你这个根性是非常利的,有智慧的,又能够通过一定的修行方法去观修。智慧是什么智慧呢?是佛教当中的那种般若空性之智。缘起性空那种智慧,出世间的一种智慧。观方便就是依照一定的修行方法,去观想去修法的话,“十地果位克获不难”。十地果位就是刚才讲的那个十地果位啊。“何况世间小小福报,所有求愿,无不果遂者也”。何况世间小小福报,一个修行的人,他的最终目的是了脱生死,直至成佛果,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世间这个福报啊,能够带得出来,能够开显出来,所以世间这个福报再大,和这个出世间相比,和出世间的功德相比,是这么一句话叫:“世间小小福报”。世间那个福报它称为“小小”的,不足挂齿的一种,是这个意思。在这里呢解释一下,有很多人不太明白,你比方说,我也修行好多年了,为什么没富起来啊?我问他你干什么啊?在家呆着。在家呆着,也富起来了,你只要修行嘛,它就有福报,这种福报就在家里给你闷着呢。是不是啊,没有开显嘛。怎样才能开显呢?就是你去做生意啊、你去做工,或者去搞一些加工、或者搞一些贩运等等,要做,亲自去做,这是一种因缘。因缘和合的时候啊,就能够开显你这种福报。你就老这么在家呆着,什么也不干,有福报也很难开显。就这个意思。最后我告诉他,你已经很富了,只不过没有开显而已。是这个道理吧? 
 
刚才讲到,口中飒飒诵此陀罗尼声声不绝者,这个“馺”啊,是个象声词啊,实际上就是那个马啊,飞常快的走的时候,而不是跑,是走的时候,叫马急行,马蹄子发出来的那个声音,叫馺馺。实际上这是一个象声词啊。“口中飒飒诵持此陀罗尼,声声不绝者,四沙门果,此生即证”、“其利根有慧观方便者,十地果位克获不难”。这个有慧,不是说聪明,而是一种智慧。刚才讲了,这个慧就是通达法的谛实性,叫做有慧,如果你没有通达法的这个谛实性,不叫做有慧。在这里观方便啊,就是以正慧观照,诸法之本来面目,就是以佛教的正法去体悟,去观修,那个法性。就是这个意思,观方便。“十地果位克获不难”,这个克获啊,应该知道,克获。获啊,是成功的得到的意思,克是遂的意思。就是最终能得到。无量寿经有这么一句话嘛:“求道不止,会当克果”。如果你如理如法的修持的话,一直精进的话,就能够克果,达到目的。在这里我们把能够证果成就啊,用五条理证给大家解释完了。 
 

  TOP

 
佛教佛法-21 佛教佛法-23

 

佛教佛法-20   佛教佛法-22

瀏覽人數:    

   

 佛法心得討論版精華區     佛教熱門話題     佛學藏經閣

 藥師咒咒輪-釋大寬法師-佛網Buddhanet 

 

 

------------------------------------------------------------------------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6 牟尼佛法流通網 地址:台北市信義區吳興街122號 電話:02-2378-0262 傳真:02-2377-5977

| Android APP Store | 佛教網路電視 | 佛教視頻影片 | 佛教文物購物網 | 多媒體下載 | 佛教書店書局 | 清心 | Buddhism wiki |

| 佛教經典功德會 | 大藏經 | 佛學辭典 | 電子書免費下載 | 佛陀紀念館 | 佛光山 | 慈悲小站 | 佛教音樂 | 佛教經典 |

| 牟尼佛法流通網 | 佛教釋大寬法師 | 弘憶有情互聯網 | 佛網 | 新浪網Sina | Yahoo! | Google | 百度 | Bing |

| 佛經 | 梵文咒輪 | 摩尼 | 佛教 wiki | 佛教圖書館 | 佛教論壇 | 佛教 | 佛教經典梵文 | 佛像觀音圖片集 |

 

| 求職 | 新聞 | 電視 | 影音 | 字典 | 拍賣 | MP3 |  健康 | 知識 | 雜誌 | 生活 | 下載 | 網路書店 | 佛光山 | 佛陀紀念館 | 佛教如來宗 |

| 楞嚴經 | 金剛經 | 大悲咒 | 楞嚴咒 | 法師 | 佛教經典數位圖書 | 陀羅尼 | 佛教線上 | 佛教維基 | 網路書店 | 淨土宗第十四代祖師 |

| 楞嚴經 | 金剛經 | 大悲咒 | 楞嚴咒 | 法師 | 佛教釋大寬法師翻譯 | 禪話 | 禪宗 | 禪定 | 禪修 | 標點符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