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心法要

 

淨空法師講述

陳傳淨居士整理

 

一、道的真相—十德:真誠 清淨 平等 正覺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隨緣 念佛

二、擇法要精當——契機•契理

三、心門

四、行門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于新加坡居士林•對第二屆弘法人材培訓班講話)

 

一、道的真相——十德:真誠 清淨 平等 正覺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隨緣 念佛

 

世出世間法,都很重視道;「道」究竟是什麼?傳道弘道,你弘的是什麼道,必須要有很清楚的概念。我們將佛的教誨,佛法的教學歸納成: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這十句二十個字。當然每一個人歸納的不盡相同,雖然不盡相同,正如古人所謂:「瞎子摸象!」都摸到了。無論是摸到哪一部分,都沒有錯,雖然只是全體的一部分,也都能成就,都能證得圓滿的無上菩提,因為方向、目標沒有錯,都是純正的。因此有種種說法,像古時候印度的部派、中國佛教的宗派,都是純正的佛法。純正的佛法決定能夠幫助人明心見性,幫助人成就無上菩提,所以都叫正法。也正是世尊在《金剛經》上所說的:「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是我們首先要肯定的,然後就不至於懷疑了。

 

二、擇法要精當——契機•契理

 

我們修學淨宗,特別是現代人,世尊所說的經論,浩如煙海,我們在這裡面要怎樣取捨?取捨要精當;精是精華、精要,當是恰當。精當這兩個字並沒有標準,原理原則在哪裡呢?「契機」,契機就是精當。古人的根機跟現代人的根機不一樣,中國人的根機跟外國人的根機也不一樣。如果是同一個根機,那麼大家的取捨應當是相同的,為什麼在印度是部派,在中國是宗派呢?從這裡就曉得取捨是個人取個人的,只要對他適用就好。

 

世尊在經裡面常常作譬喻,將佛陀譬喻作大醫王,將佛所說的一切法譬喻作藥,九法界眾生都是病人;要怎麼樣取捨才是精當呢?取這個藥如果對症就精當。對症了,藥到病除;如果藥不對症,那就不精、不妥當了,可能還會使病情加重,也可能病人吃了這個藥,起反作用死了,那就不當了。所以諸位要曉得精當,是因時、因人、因處三番審機,「契機、契理」才是精當。

 

三、心門

 

1、真誠

 

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眾生的根機是怎樣的,我們要很清楚、很明瞭;如何在佛法的大海裡來作選擇,以對治現代人的毛病,對治現代人的習氣,這些都是取捨的原則;而這十句就是對治現代人毛病習氣的良藥!

 

第一個是真誠。現代人常常虛偽、作假,這兩個字真是一副良藥啊!我們是現代人,我們的心真不真,誠不誠呢?不真、不誠!我們也搞虛偽,也搞假的,所以這副藥拿來,先治自己;治自己很有效,我們才有把握說這個藥不錯——你的病跟我差不多,大概你也可以用用。這是基礎的基礎。我們學佛,學佛就是想作佛;作佛哪有作假佛?佛怎麼能作假呢?無怪乎善導大師教我們:「一切要從真實心中作!」你看他老人家講這一句話,在《觀經四帖疏》裡重複好多遍。重複的遍數多,沒有別的用意,就是希望你看一遍註解,其他的也許都記不住,只要記得這一句就行了,這是最重要的一句。

 

縱然別人對我們虛假,整個世界的人對我們都虛假,我們對一切人還是要真誠。為什麼?我們要作佛。他們為什麼虛假呢?他們搞六道輪迴。我現在學佛覺悟了嘛!覺悟,就是從今之後,我再不搞六道輪迴了,我決定要脫離六道輪迴。脫離,憑什麼脫離呢?憑真誠。如果你不從真誠上做功夫,那麼無論你怎麼樣修,修得再好,盤腿面壁可以一年不出定,也沒有什麼了不起,依舊是六道輪迴;你講經講得天花亂墜,還是搞六道輪迴,這一點很重要!我們以真誠心待人,不要怕吃虧,不要怕上當。吃虧上當,你活到一百歲,也頂多吃虧上當一百年。一百年時間很短的啦!只要脫離六道輪迴,那你的福報太大了,這一百年吃虧上當,值得,太值得啦!

 

明白之後,你為什麼不肯吃虧?為什麼不肯上當呢?何況你們都曉得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你到底吃了什麼虧?上了什麼當呢?人家欺騙你、要你的都是名聞利養,名聞利養不是你出生時帶來的,你死了也不帶去。所以你要是真的看清楚了,哪有什麼吃虧上當!吃虧上當是個錯誤的觀念,不是事實。誰真的吃虧?誰真的上當呢?虛假的人真的叫吃虧,真的叫上當了。不但搞六道,還要墮三途。假使全世界的財產都是我的,統統都給你騙光了,也無所謂。你就是全部得到了,你還是搞六道三途。

 

2、能捨•肯放下就能超越輪迴

 

我能夠捨,能夠放下,我就能出六道輪迴;一出六道輪迴,那生活的空間就大了。六道是一個範圍,超越六道,你的活動空間盡虛空、遍法界。你想不想超越呢?何必在輪迴裡打滾?輪迴都是苦沒有樂啊!欲界三種苦具足,不必細說你們都知道;色界雖然沒有苦苦,但是行苦、壞苦具足;到無色界天,連身體都沒有了(我們一般人講「靈界」),沒有身體當然也就沒有壞苦,但是他有行苦。所以佛講三界通苦啊!六道裡哪有樂呢?樂,不過是你受苦稍稍停一下,讓你感覺好像是有樂。事實擺在面前,每一個人一天吃三餐飯,一餐沒有吃,就餓得很苦了。由此可知,吃一餐飯就等於病人服藥一樣,你不服藥餓病就發作;短短的一天,就要治療好幾次,有什麼樂呢?你樂在哪裡?人就這麼愚癡,事實真相擺在面前還不知道,迷戀在這個苦海之中!

 

3、成道的根本——真誠•不自欺•無不可告人之事

 

我們學佛要從哪裡學起?從真誠!

 

印光大師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不但佛法,世法也是如此,一定要以誠敬待人。真誠從哪裡修起?從不自欺、不妄語修起。今天全世界,連法律都講求要有隱私權,你就曉得世間人,沒有出離六道的意念;不但不想出離六道,連出離欲界的念頭都沒有。為什麼呢?他有私心啊!私心重,強烈的執著五欲六塵,生色界天都沒有分。色界天人的心比我們清淨太多了,沒有那麼濃厚的欲望。你參禪為什麼不能得定呢?欲太濃了。因為堅固的執著,所以他修定也不能生初禪天。因此你就曉得隱私權的害處有多大!既然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有哪一樣不能公開?有什麼秘密要瞞人呢?有不能告人的事,都不是好事。好事哪有不能告人的?所以你要問學佛從哪裡學起?修行從哪裡修起?就從這個地方。你還有不可告人的事,你在佛法裡還能有成就嗎?念佛一天念十萬聲佛號,喊破喉嚨也枉然。你念佛不能往生,參禪也不能得定,更不要說開悟了,研教也不能開解,修「道」你沒有分啊!只是跟佛法結個善緣,種一點善根而已,要到哪一生才成就呢?遠之遠矣!這一生沒指望啊!

 

我們要想在這一生成就,就要把虛偽、作假的毛病習氣連根拔除,處事、待人、接物要用真誠,我們從這裡做起。首先要記住:不怕吃虧,不怕上當。實際上,你絕不吃虧、絕不上當。心裡頭沒有憂慮、沒有牽掛,你的心快樂啊!真正得大自在!你沒有煩惱,然後你才能作一個真正正常的人;世間人不正常,因為不真、不誠就是不正常。

 

4、極樂•華藏無量莊嚴人人具足

 

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五句,都是講心,也就是佛法講的菩提心。「真誠」是菩提心的體,後面這四句是它的起用;從體起用,用也就是享受、作用。接連的三句,就是《無量壽經》的經題:「清淨、平等、覺。」佛在《無量壽經》上,給我們提出修行的總綱領,就是:清淨、平等、覺。而經題前半段,「無量壽莊嚴」那是果報。所以這個經題有因有果。無量用一個「壽」字作代表,不僅僅是無量壽命,還有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才藝......,樣樣都是無量,世出世間哪一個人能相比呢?「莊嚴」則是指美好到了極處。

 

那麼這個果報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呢?是理想的?還是誇張的?給諸位說皆不是,性德本來如是。自性裡面的德能嘛!本來就是這樣。西方極樂世界也不是人工造的,你們念《華嚴經》,應該明白毗盧遮那佛的華藏世界,也不是人工造的,是性德自然變現的。《無量壽經》你們都念過,經裡的八個自然,那裡頭的味道無有窮盡啦!古人常講「本有家珍」,那是本有,不是從外來的。華藏世界的莊嚴,西方極樂世界的莊嚴,人人都有;我們還不能說人人都有分,而是人人都具足啊!有分,這個話說得不妥當,是本來具足,本來就是。我們今天變成窮光蛋,窮苦到這個程度,為什麼?就是我們的真誠心沒有了!一切唯心造,我們的心不正常了、迷了,所以本有的德能也改變了,真正是依報隨著正報轉。

 

佛教我們修清淨、平等、覺,你就能恢復無量壽莊嚴。世間一般人沒有這個福分,沒有這個「機會」,佛法講緣,無緣啊!現在一般人講沒有機會,遇不到佛法;遇到佛法是大善根、大因緣!遇不到佛法,不能明白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是無量莊嚴,是華藏世界,是極樂世界!一般人不知道用什麼方法去恢復自性,這真正叫可憐憫者!

 

5、清淨心是真誠

 

真誠心的表現就是清淨,清淨心是真心,是誠心。曾國藩在《讀書筆記》裡,給「誠」下了一個定義:「一念不生謂之誠。」這個說法好!你有一個念頭,已經不誠了。有念都是妄念啊!佛法注重在修定,定就是清淨心,清淨心裡沒有一個雜念。中國儒家過去非常重視修身的功夫,他也講定,但是佛法講定,講得更清楚、更明白、更具體。定就是清淨心,要懂得修清淨心。從清淨心來說,決定不為一切境緣所染污;「境」是指物質環境,「緣」是指人事環境。什麼叫染污呢?你在這個環境裡,動了心,起了念,六根接觸境界的時候,心裡起了貪瞋癡慢的念頭,你的心就被污染,就不清淨了。一被污染,你的心就不誠、不真了;真心、誠心本來是清淨的。我們通常講真誠,有些人說:我是真心的,我是誠心的;我想罵就罵,想打就打。他以為這就是直心,這就是真心,其實意思全錯會了。什麼叫真誠呢?清淨是真誠。你想想:你的心清不清淨?還被不被外面的境界污染,也就是說: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你還會不會動念頭?還會動念頭,就是凡夫不是聖人,功夫差遠了,還要認真努力!

 

6、平等心是真誠

 

平等心是真誠心。平等是沒有分別,有分別就不平等;有分別就有高下,哪來的平等呢?從形象上來看,佛法說有十法界:佛、菩薩、聲聞、緣覺、六道眾生,這個不平等。可是,佛教我們生佛平等,這個意思很深很深。從理上講,當然是平等的,十法界都是自性變現的,性相一如,性相不二。從事上講平等不平等呢?事上講還是平等。事上的平等,只有佛與大菩薩見到,我們凡夫見不到。凡夫為什麼見不到呢?凡夫著相,一著相你就見不到了,凡夫在相上分別,虛妄分別啊!諸佛菩薩何以見得到呢?因為諸佛菩薩不著相。

 

譬如我們世間人,看得最貴重的是金剛鑽,小小一粒價值就很高;如果把一個玻璃珠跟金剛鑽放在一起,誰的眼睛看是平等呢?那些還不會走路的小朋友、嬰兒,他的眼睛裡是平等的。為什麼他平等呢?他沒有分別心,他看兩個都一樣,都好看!都好玩!成年人的心就有分別了:哎喲!這是金剛鑽,那是玻璃珠。他的價值就不平等了。由此可知,不平等是從妄心裡面產生的。你再仔細觀察那些嬰兒,你給他一塊糖,他吃;他自己拉的大便,他也吃,都吃得津津有味。為什麼他都吃呢?他沒有分別。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是平等的。

 

所以佛門菩薩行裡,有一個方法叫嬰兒行,就是叫你學嬰兒啊!嬰兒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天真爛漫,你從這些細微的地方去觀察。諸佛菩薩沒有分別心,雖有十法界這些現象存在,對他而言十法界是平等的。這就是《華嚴經》上講的,差別裡有平等觀,平等裡面有差別觀,差別、平等是一不是二,這是入了不二法門。你能入不二法門,那你就是法身大士了,就是一真法界裡的菩薩。你雖懂得這個道理,但是你沒有進入這個境界,你還是十法界的菩薩,你不能夠超越十法界。入一真法界就超越十法界了,真正的功夫是在這裡,這是真功夫、真修行啊!

 

所以諸位讀《華嚴經》五十三參,你看看這五十三位善友,從他們的行跡上看,幾乎看不到,幾乎跟世間人沒什麼兩樣,功夫全用在內心裡,就像經上講的:從外面看好像沒什麼,都是心裡面在用功!心裡面用什麼功呢?用清淨的功夫、平等的功夫,這叫真精進啊!從表面上你看不出來。沒有功夫的人當然看不出來;但是,有功夫的人還是看得出來。功夫比他高的人,看得很清楚;跟他一般的也能看清楚;那些不如他的就看不出來了。高層能看得清底下的,下面的看不到高層。

 

所以要曉得,平等心非常重要,你的心不清淨,有污染,換句話說,三惡道決定有分;心要是不平等,就很難脫離六道輪迴。經題上這些句子為什麼把清淨擺在第一,平等擺在第二,正覺擺在第三呢?因為染污是三惡道的業因,不平等是三善道的業因;不平等可以在三善道,他的業障沒有那麼重。不覺呢?不能出十法界。所以正覺擺在最後頭。這個地方的正覺,不是阿羅漢所證的正覺,此地所講的正覺,是無上正等正覺,是佛的境界,這在大乘經典裡很多都是,你要仔細看清楚它的意思。

 

7、清淨平等覺是三寶•是三自歸的目標

 

清淨、平等、覺就是三寶;三寶就是三自歸的方向、目標。自歸依佛、自歸依法、自歸依僧;清淨是僧寶、平等是法寶、正覺是佛寶,一入佛門,開始學佛,就傳授三歸,就把這個方向、目標傳給他,指出來給他了。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法門無量無邊,諸位不要非常狹義地去看;參禪是個法門、持咒是法門、研教是法門、念佛是法門,這樣看太窄小了。那麼無量無邊的法門究竟怎麼講法呢?穿衣是法門、吃飯是法門、一舉手、一抬頭都是法門;生活中,從早到晚點點滴滴,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無量法門啊!無量法門都要與覺、正、淨相應;換句話說,無量法門都要與清淨、平等、覺相應。如果我們學佛、教人,只教這個狹義當中的狹義,難怪都不能成就啊!

 

這個事情說起來也不能怪我們,我們自己不曉得,上一代的老師,也沒有跟我們講清楚,講明白嘛!先人不善,無可怪乎!要是從經義裡深深去體會,無量法門就展現在我們眼前,無量法門就圍繞在我們身邊,點點滴滴,起心動念都是,原來這就是無量法門,這叫修學大乘,這才是修行人啊!

 

8、清淨•平等•正覺中自起大慈悲心

 

清淨、平等、覺就是心的真誠,換句話說,真誠心決定是清淨、平等、正覺。從清淨、平等、覺裡面一定生起大慈悲心,這個慈悲心的生起,是自然的,法爾如是,自然而然啊!對人、對事、對物一切如是。看到東西擺得不正,你把它扶正,這是慈悲,不需要人教,不需要人提示。看到椅子不正,很自然就把它扶正,這是對物的慈悲;對事的慈悲,就是認真負責去做;對人的慈悲,是真誠的關懷與愛護,這些都是出於自性,都是自然而然的,沒有一絲毫的勉強。

 

四、行門

 

1、看破•放下是成道的關鍵

 

我們講了這五條,還有後五條,這裡要注意的是,後五條是落實在生活上,就是你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從哪裡表現呢?從生活上。生活上的表現一定是看破;所謂看破,就是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明白清楚了。經上常講:徹底覺悟了,那叫「行」。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就在看破裡;看破之後,沒有不放下的。為什麼呢?底下一條講自在,得大自在啊!你看心經,開頭第一句:「觀自在菩薩」,那個「觀」是看破,觀是智慧,是真實的智慧,宇宙人生真相,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放下是絲毫不染濁,不染濁並不是講不受用,可以受用,一切都可以受用,因為一切都不染濁,所以那個受用叫「正受」,經上講三昧;「三昧」是梵語,是正常的享受。正常享受——跟我們目前的享受有什麼不一樣呢?在事上講完全一樣。我們穿衣,佛菩薩也穿衣;我們吃飯,他也吃飯,有什麼兩樣呢?可是這裡頭確實有不一樣之處,我們穿衣、吃飯執著,他穿衣、吃飯不執著;所以他穿衣、吃飯快樂自在,我們穿衣、吃飯很苦,不能稱心如意,有一少一,麻煩就大了。這是什麼原因呢?放不下啦!為什麼放不下呢?沒看破啊!所以落實在生活上,一定要真正看破,這是很不容易的事。你想要有這個功夫,在這十句裡,必須認識清楚關鍵就在「看破、放下」。因為你要是看不破,放不下,前面的真誠心你就得不到;真誠心得不到,另一邊的享受——正受,你也得不到。所以看破可以幫助放下,放下也可以幫助看破,這二法是相輔相成,互為增上啊!

 

看破幫助放下增上,放下又幫助看破增上,一直到如來果地,到究竟圓滿。所以你要問:菩薩用的是什麼功夫?「看破放下」都包括了。我們從大階段來說,看破見思煩惱的弊病,你把它放下,你就升一級,就成阿羅漢了;阿羅漢再發現塵沙煩惱的弊病,把塵沙煩惱放下,他又升高一級,他當菩薩去了;菩薩再看到無明煩惱的弊病,無明再放下一品,他又提升一級,他當法身大士去了。所以你看破一品,放下一品,你就不斷往上提升。其實有沒有這些階級呢?沒有啊!階級,佛為什麼而說呢?是從你的煩惱成分上來說的。

 

修行人功夫越低下,煩惱就越重,越往上去煩惱越輕。為什麼煩惱輕呢?放下而已嘛!菩薩修行有利根、鈍根;鈍根是什麼呢?今天放一點點,明天再放一點點,這是漸修。那個利根的人曉得統統放下,一下子就生天,頓超當然就快了,就是這麼回事。你要問哪個人是鈍根、哪個人是利根?利根、鈍根不是天生的,是你有沒有徹底覺悟而已,徹底覺悟一下子全都放下,那就是利根;上根利智啊!所以要有贍量「捨」!捨就是放下。

 

2、放下無量法——一門深入•長時薰修

 

我教各位同學講經的原則,提供你們參考的資料,你們只要取十分之一就好,十分之九要捨得放下,你要是看到句句都好,一樣也不肯放下,那你的麻煩就大啦!所以要有膽量放下。佛法尚且要放下,何況非法呢?這個原理要懂!佛法大海,我們沒有辦法一口把它喝盡,要在佛法裡成就,也只是在大海取一滴水而已,無量法門取一個法門,無量的經論取一部經論;一經通了,一切經都通了,世出世法都通了,你要問為什麼都通了?因為清淨、平等、覺。

 

你在一部經上不能得到真誠、清淨、平等、正覺,你就沒有通,通的標準就在此地。這才曉得如果你涉獵許多法門,要想得到清淨、平等,就很難。太難了!而且你所學的東西,都會變成世智辨聰。為什麼呢?因為你有分別、有妄想、有執著,而佛法的目的不為別的,就是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打掉。你要懂這個道理,然後你才曉得老師教誡的慈悲,他是真的想成就我們,而不是誤導我們。如果他勸你什麼都學,這個也好,那個也好,要你廣學多聞,那麼這個老師,有兩種可能:一種是魔,怕你成就,故意害你的,這樣搞讓你一生不能成就;另外一種是無知,他本身也不懂,所以誤導你;如果真正是善知識,他不會這麼教;你不能接受,他就不教你,你肯接受,他一定教導你,不會誤導你的,那才是真正善知識。

 

所以說佛法求的是什麼?求的是清淨、平等、覺。你們想想清淨、平等、覺,是修一個法門、一部經容易得到?還是修許多法門,許多經論容易得到?這種經驗我們都有,你們在此地短短三個月,這三個月的體驗當中,都有這樣的認識。你們過去在佛學院念四年,所學的課程樣樣都有,五花八門,回想四年學習的經驗,跟此地三個月一門深入比較,不就知道了。是三個月學一樣東西,有一點收穫,有一點心得,還是過去四年學那些東西有心得、有受用呢?兩相一比,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清淨心生智慧啊!《金剛經》上說得好:「信心清淨,則生實相。」實相就是正覺。心清淨,實相般若就現前哪!

 

由此可知,放下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個手段。諸佛菩薩沒有別的本事,就是他能放下;世間人放不下的,他都放下了,本事就在此地。放下見思煩惱,就是放下六道輪迴;放下貪、瞋、癡、慢,就是放下三惡道。跟你講:「放下三惡道。」「好!我要放下。」跟你講:「放下貪、瞋、癡。」就愁眉苦臉,覺得很難了。你不曉得三惡道從哪裡來的嗎?三惡道的業因就是貪、瞋、癡啊!果上我們沒有辦法放下,要從因上放下,因放下,果就沒有了。所以放下見思煩惱,就放下六道,六道就沒有了;放下塵沙無明,十法界就放下了。所以諸佛菩薩修的是什麼?就是修「看破、放下」!

 

3、看破•放下得自在

 

看破是學問,放下要功夫,這個功夫不是少林寺的武功,這是真功夫;果然能夠看破、放下,你的生活就自在了。「觀自在」——觀世音菩薩得大自在。自在的生活,才是真正幸福的生活,世間人所講的幸福,有名無實,不是真的。世間人講的圓滿,也是有名無實,唯獨契入這個境界才是真的,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美滿,得到大自在。

 

諸位要曉得,《心經》裡面,那個「自在」的境界深廣無限,不可思議啊!經上所舉的例子,像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應說什麼法,就示現說什麼法,這只是舉幾個簡單的例子而已,說明他自在的樣子。實在講,他沒有一樣不自在!在生活裡,不論穿衣、吃飯點點滴滴,樣樣自在,經上所舉只是大端而已,不能細說,細說說不盡。不要說一尊佛說不盡,十方如來盡無量劫,也說不盡。這是事實,絕不是誇張。

 

4、隨緣而不攀緣

 

佛法的好處,好在哪裡?沒有人知道,因為沒有人把它說出來。身為佛弟子,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把佛法的真相,明白的告訴大眾。我們得到這個利益,應當要與一切眾生分享,希望人人都得到這個利益,這是一切諸佛菩薩的本願。

 

為什麼有本願?是自然而然的,是性德的流露啊!這裡頭沒有人督促,也沒有人鼓勵,自自然然會這麼做,正如經上所講的「大慈悲的流露」,不得已只好這樣說了——純屬自然。自己生活、處事、待人、接物,隨緣而不攀緣,所以他永遠是大自在。隨緣裡面,一切事隨念成就,如同經上講的:極樂世界的菩薩,他方世界的菩薩,或是供養阿彌陀佛,或是供養十方諸佛,那個供具隨手而現,隨念而生。其實只要契入這個境界,你在這個世間一切生活,種種作為,也是隨念而生,不假絲毫造作,你說他怎麼會不自在呢?

 

得大自在;什麼時候會得到呢?你什麼時候看破、放下就得到。你能看破一分、放下一分,你就得到一分;你能看破兩分、放下兩分,你就得到兩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貪吝之人永遠得不到,永遠在打妄想。凡是損人利己的,當然是貪吝之人,他沒有貪吝之心,怎麼會做出損人利己的事!有真實智慧的人,一定是看破、放下,捨己為人。為人,就是利益眾生,利益眾生是真正利益自己,自己得大自在啊!所以一定要懂得隨緣而不攀緣;為什麼?永遠保持自己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你要是攀緣,那你的清淨心完全沒有了。你在攀緣裡生煩惱、生知見,把你的真誠心完全覆蓋住了,顯示不出來;所以隨緣才好!

 

1)蓮池大師的風範

 

古德無論是在家出家,都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淨宗的第一大德蓮池大師,明朝末年時候的人,他的《疏鈔》作得非常好,蕅益大師讚歎說:「博大精深!」蓮池大師早年在浙江時,大概在杭州雲棲寺附近,那時候還沒有建寺,他看了一塊地方很歡喜,看到山上風景很好,就在那裡搭了一個小茅篷,一個人住在那裡進修。他修行很如法,所謂「如法」就是依教奉行,佛在經上叫我們做的,我們就做,不叫我們做的,我們就不做。蓮池大師修得很如法,也就是一般人讚歎的德行高。高在哪裡?如法就高,不如法就不高。所以,附近的人對他很尊重,偏遠的學人對他也很尊敬仰慕,就想親近他,漸漸來了幾個人,沒地方住,再搭個小茅篷;以後人越來越多了,這才感動一些施主,看到這麼多出家人,修行這麼好,他們就來建道場。建寺安僧,出家人沒有操一點心啊!大概蓮池大師指點指點而已;你們要蓋就在這個地方蓋好了。一切殿宇都是大家發心蓋成的,所以他的大殿叫「神運殿」,不求自得的。

 

就這樣子從幾十年到一百年當中,逐漸形成一個叢林,絕不是事先去規劃,事先規劃就是攀緣不是隨緣了;你在心裡面天天動腦筋、操心,想辦法去化緣,想辦法去找錢,你說這個心多累呀!哪來的自在?哪來的安樂?苦從哪裡來?自找苦吃啊!沒人拿苦給你吃,是你自己找的,要懂得這個道理。所以,什麼時候需要,佛菩薩就什麼時候送來,現在為什麼不送個大廟給你呢?佛菩薩現在送個大廟給你,就害死你了,為什麼?增長你的貪、瞋、癡、慢,增長你的分別、執著。佛菩薩絕不幹這種事,絕不害眾生,只有魔才害眾生。

 

所以諸位同學修行到有一個樣子,有一點成就的時候,魔就會來干擾。「魔」不是青面獠牙,不是很恐怖的,如果樣子很恐怖,你老早就離開它了。魔現在你面前時,你會喜歡得不得了,因為魔長得好、又有錢財、又有勢力,他會搞得你心不安,把你的清淨、平等、覺全搞光了,增長你的貪、瞋、癡、慢。自己如果不能自覺,魔現前時,你落入魔掌自己都不知道,還以為他對我真好,真照顧我,這就是「魔」啊!

 

魔跟佛的辨別,《楞嚴經》上講得很清楚;所以《楞嚴經》實在講就是照妖鏡,你要是真能熟透的了解,那麼你所接觸的一切人物,他到底是佛是魔,你一眼就看清楚了。佛,決定是幫助你增長清淨、平等、覺,這是佛菩薩來護持。如果把清淨、平等、覺蓋覆住了,增長貪、瞋、癡、慢,你就要警覺到,你已經落入魔掌了。特別是在這個時代,佛在楞嚴會上講:『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邪師是什麼?妖魔鬼怪。太多太多了,防不勝防啦!何況你沒有智慧、沒有定力、沒有福報,你怎樣防呢?你沒法子防啊!

 

今天要想修福,說實在話,過去生中要不是累積深厚的善根福德,你到哪裡去修福!有財有勢的人多得很,都想修福,結果錢財都往土裡頭埋,都往海裡頭丟,都沉入海底,不起作用啊!哪裡能叫修福呢?所以如果要想在這一生當中,真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麼這十句就太重要了,如果你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這十句相違背,無論你念佛念得再好,都不能往生,只是跟佛結個緣而已。如果你念佛能與這十句相應,那就恭喜你,你這一生決定往生,你是真正的彌陀弟子,不是凡夫,經上說「如來第一弟子」,所指的就是你,你可以直下承當。

 

5、念佛要與十德相應

 

最後是念佛;佛在哪裡呢?前面九句都是佛。真誠是佛、清淨是佛、平等是佛、正覺是佛、慈悲是佛、看破、放下、自在、隨緣都是佛,而後你才曉得,這十句就是一句。正是《華嚴經》上說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差別與平等不二,分開來講十句是差別,合起來講是平等一味,這叫念佛。大家都曉得,古德所說的:「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跟什麼相應?就是跟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一直到自在、隨緣都相應。聲聲佛號裡,都具足這個綱領,這才叫念佛人。口念阿彌陀佛,心裡面搞貪、瞋、癡、慢,那不是念佛人,所謂「喊破喉嚨也枉然」,聲聲佛號都要相應哪!

 

一句佛號裡,這十種德都圓融含攝,這才叫念佛人,這才叫修淨土。同學們問我是怎麼修的?沒有別的,我這一生所修的就是這十句,我與這十句相應。今天跟大家有緣,我把這個傳授給你們,宗門裡有《傳心法要》,這個跟《傳心法要》沒有兩樣。希望大家真正發菩提心,續佛慧命、弘法利生,這是大願。大願如果真想落實,要能實現,沒有這個心行,願心就是假的,不是真的。有真誠、慈悲之心,有看破、放下、念佛之行,你的願是真實的,你決定可以做到。

 

最後,最要緊的「一就是十、十就是一」,任何一句裡頭都含攝其他九句,決定分不開的。所以句句都是圓融含攝,契入之後,真自在!真快樂!你自己會感覺到,非常明顯的感覺到,諸佛加持,諸佛護念,龍天保佑;你會很明顯的感覺到,確確實實心想事成。我們今天心裡所想,都是打妄想,不能成功;為什麼不能成功?不相應。你果然相應,就是「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求的時候不能兌現,有兩個原因,一個是眾生沒福,一個就是現在還不需要。真有需要的時候,一動念就現前。

 

6、一切要從真實心中作

 

所以,一切要從真實心中作,這是善導大師給我們的教誨;善導是阿彌陀佛化身來的。歷史上記載阿彌陀佛化身再來的有:善導大師、永明延壽大師、豐干和尚,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彌陀化身來的,他老人家所說的,就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我們自己要想在這一生當中真正得到幸福,真正得到家庭美滿,事業成功順利,學這十句才真正能得到,離開這十句,都是有名無實,不是真實的。

 

這十句二十個字,我們特別在美國作成銅牌,供養諸位同修,你們都已經拿到了。希望常常看,常常想到,懂得這裡頭的意思無限的深廣,不但任何一句含攝其餘九句,任何一句都含攝一切諸佛無量的妙理,含攝世出世間一切法,你能往這上去看,義趣無盡深廣。我們將來講經說法,勸導眾生,每一次談話的目的,無論談話時間長短、內容淺深,這一切都不論,我們教人什麼?這十句其中的一句,那你的方向、目標就正確了。言之有物啊!不會叫人聽了半天,不知道你在講些什麼,而真正能夠誘導一切眾生,趨向佛道。這十句字字句句都是佛道,大家要認真努力去做。國外有這麼多地方,邀請你們去講經,等待你們去弘法,因緣非常稀有,希望大家都能夠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