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淨宗緣起

 

淨空法師主講

 

淨宗學會緣起

達拉斯佛七講話(一九九三年)

精要十念法

 

◎佛教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

 

◎釋迦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內容就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自己,宇宙就是我們生活的環境。

 

◎知覺名佛菩薩,不覺名凡夫。

 

◎修行就是將我們對宇宙人生錯誤的看法、想法、說法、做法,加以修正。

 

◎佛教的修行綱領是覺正淨。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並依戒定慧三學,以求達到此目標。

 

◎修學的基礎是三福,待人依六和,處世修六度,遵普賢願,歸心淨土。佛之教化能事畢矣。

 

—淨空

 

淨宗學會緣起

 

大覺世尊,愍念有情,示成正覺,隨機演教,雖有大小權實之異,要皆為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究竟成佛而已。然末世眾生,業障深重,智淺福薄,知識難遇,未能直下暢佛度生本懷。於是特開普度一切眾生,當生成就之淨土法門。昔南昌梅大士云:果能受持,如說修行,不但拔將來之苦果,實已獲現前之福利,非真修淨業者,不覺其妙,非曾涉教海者,莫窺其深。又云:欲弘佛法於今日,必須提倡淨土。

 

「淨宗學會」者,乃夏蓮公大士於大戰後所倡導之專修淨土專弘淨土之組織。淨空法師,弘揚大乘三十年,深知此宗所依,確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度生成佛之第一法門,是以近年來於臺、港、星、馬、美加各地,極力宣揚,又印大經及註解三百餘萬冊,流通十方,深望此一組織能普遍推展至全球各處,願諸大善知識,皆能弘演正法,明三世因果,示六道輪迴,表佛性真常,讚淨土超勝;讀誦大經,勸進行者,求願往生,圓成道果,誓志宣化,普令群萌,同歸淨域,為本會建立之唯一理想目的。

 

本會蓮友,修學理論,咸共遵修《淨土五經》、《淨土十要》,尤以《無量壽經》(夏大士會集本),《彌陀要解》、《普賢行願品》三種為必修所依,行有餘力,始得研習與本宗相應之大乘經論。學會特重行解相應,心口一如,是以行門咸共發願,盡未來際,遵修觀經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大願王。三福者: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六和者:一者見和同解,二者戒和同修,三者身和同住,四者口和無諍,五者意和同悅,六者利和同均。三學者:戒學、定學、慧學。六度者: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十願者: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迴向。日常功課,敬依《淨修捷要》、《寶王三昧懺》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不疑慮,不間斷,不夾雜,求生淨土,廣度有情。

 

黃念公無量壽經跋云:「苦樂忻厭,生佛感應之理,闡發盡致,顯密性相,事理因果之義,賅括無遺。是以志向大乘者在所必讀,有心救世者在所必弘也。慨自世風日下,人心陷溺,同業共感,劫運空前,群感切膚,咸思挽救。然而劫由業成,業由心造,欲迴劫運,須正人心,世風未轉,劫運難迴,苦因不拔,苦果難出。本經菩薩修持以下,直至三十七品,剴切指示濁世致苦之由,與出苦之方,深悲極慈,重重誨勉。其間歷訴眾生以三毒五惡之業,招輾轉痛燒之報,儼然為今日災劫寫照,欲令眾生觀果知因,洗心易行,改往修來,離苦得樂。若僅知持名,不明綱宗,既昧往生正因,難收感應效果。是以本經於禮佛現光之前,又復揭示,『佛所行處,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以上經文,蓋法不異佛,佛不離法。此經誦持處,即佛光照攝處。果能受持讀誦,必獲開慧滅業,延壽增福之效。普遍流通,實有移風易俗,矯正人心之功,是以前清開國,特重此經,宮庭課誦,著為定例,故得人知自戒,上下相安,會疏有云:『此經乃七難消滅之真言,天下太平之秘訣,實為確論,非讆言也。』」華藏同修蓮友深感蓮大士念公之啟示,決志依教奉行,啟建『華藏淨宗學會』,禮請淨空法師主其事,常年共修淨業,共習大經,以資提倡,上報四恩,下濟三苦,是誠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大事因緣也,敢不寶此際遇。願我緇素同修共勉之。

 

己巳元旦淨業學人韓瑛和南於華藏佛教圖書

 

達拉斯佛七講話(一九九三年)

 

經云:「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等何幸得人身?何幸得聞大法?尤幸者,竟聞如來無上至圓至頓之淨宗妙法,則此身誠大幸之至者也。

 

我等生命充實,淨定安樂,實皆得自淨宗。淨空自學佛以來,無日不思上報四恩。而報恩之唯一途徑,即是將自己一生真實受用,盡心盡力廣為一切大眾推介宣揚,這是我發心弘經的原因。晚年尤深感迫切需求,才以專修專弘淨宗經論為己任。

 

今日道場,新廈啟用,舉行佛七法會,粗具規模,在韓瑛董事長領導之下,欣欣向榮。葛光明居士又榮任達拉斯佛光協會會長,從此光明遍照,恆利一切眾生。喜見續佛慧命得人,必使諸佛欣慰,龍天稱慶,誠令人禮讚無窮耳。今年三月,華藏圖書館組團前往祖國參學,以極淺近語句,向大陸同胞簡介佛法:

 

一、佛教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

 

二、釋迦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內容就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自己,宇宙就是我們生活的環境。

 

三、知覺名佛、菩薩;不覺名凡夫。

 

四、修行,就是將我們對宇宙人生錯誤的看法、想法、說法、做法,加以修正。

 

五、佛教修行綱領是「覺、正、淨」。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並依戒、定、慧三學,以求達到此目標。

 

六、修學的基礎是三福。待人依六和;處世修六度;遵普賢願;歸心淨土。佛之教化能事畢矣。

 

經云:「佛所行處(指佛陀教育普遍推行的地區),國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這一段經文,說明了佛陀教育的真實利益。

 

梅光羲居士說:「欲弘佛法於今日,必須提倡淨土;欲弘淨土,必須先弘大經。果能人人持誦,則因果自明,身心自淨(心淨則土淨)。劫運自轉,太平自至。」

 

今世亂極,人各望治。欲求普濟全球,救劫難於眉急,化乖戾於無形,務令一切眾生,人人存好心、做好事、說好話、做好人。欲達此目的,唯有極力提倡大覺教育,以古今中外聖哲之金言教訓為依歸,以期建立共識。佛曰:見和同解,戒和同修也。於是有匯集群書,採擷格言的想法。如:佛教大藏經、中國四庫全書、薈要、史鑑,群書等,皆可摘取編成菁華錄流通。務令一切眾生能讀、能解、能行,則不辜負古來聖哲垂化之婆心也。採擷要領:

 

一、取明白易曉之短句,不取長文。

 

二、取急切實用之教誨,不取不切實際之玄談。

 

三、必利於自身之修養,家庭幸福,事業成敗之教訓。社會和諧,國家富強,世界和平,各民族、各學派、各宗教,共存共榮之諸目標為擷取之標準。

 

四、分類匯集編訂一冊,譯成各種文字流通世界。介紹中華文化精華,促進世界大同,為吾人理想之目標也。

 

五、他如西洋學術菁華:伊斯蘭、新舊約、金訓格言菁華,若能普遍流通全球,必能建立共識、共存、共榮、和睦大同、互助互惠的美滿世界。

 

淨宗學會同學,隨順諸佛真實教誨,決志求生更無疑惑。期望此處新廈能作新大陸專修淨土道場,效法印祖芳規,實踐緣起所列之願行。經常舉辦佛七暨淨宗講習,解行並重,定慧等學。然佛法並非消極,佛法非退屈。治世禦難,濟亂扶危,大乘學者分內事也。願在同一理念中,弘法利生,努力精進,以求全球人民離苦得樂,家家幸福美滿,社會祥和繁榮,國家富強,世界大同。佛光普照寰宇的宏願,早日實現。則佛祖應化大事因緣,無過於此。願共勉之!

 

一九九三年十月一日淨業沙門釋淨空於達拉斯

 

精要十念法

 

謹提議以淨空法師宣說之簡要必生十念法,為淨宗學人今後之一般自修與共修之常規。茲說明於后:

 

自修者,即是日中九次之念十聲佛號法。是日晨起與睡前各一次,日中三餐各一次,午前開工及收工各一次,午后開工及收工各一次,共計九次。每次稱念十聲四字或六字彌陀名號,原有日常定課可照常行之。

 

共修者,凡講經、開會、聚餐等無特定儀軌之集會,在共同行事之始,而行此十念法。亦即是約同大眾合掌同聲稱念十聲「南無阿彌陀佛」,而後始進行講經、開會、用餐等活動事宜。

 

按此自修與共修之十念法,有其特殊之法益。試舉如下:

 

一、此法簡單易行,用時少而收效宏,確實而切要,可久且可廣。

 

二、為「佛化家庭」之具體有效方法。例如:於家庭中三餐時行之,則舉家之成員或信或不信皆蒙攝持不遺。且有佛化親朋鄰里,普及社會之大利益在。

 

三、以簡單易行,一日九次,從早到晚,佛氣不斷。一日生活之中,佛念相繼,日復一日。久能如斯,則行人之氣質心性將呈逐漸清淨,信心與法樂生焉,福大莫能窮。

 

四、如能隨順親和,稱念十聲佛號,便有袪除雜染,澄淨心念,凝聚心神,專心務道,以及所辦易成,所遇吉祥,蒙佛加佑,不可思議等等之功德。

 

五、自修與共修,相資相融,資糧集聚,個人之往生在握,而共同之菩薩大業,亦共成焉。

 

六、此法可以二法名之。

 

一為「淨業加行十念法」,是對己有行修定課者言,因此法是在原有之課業上加行之故。

 

一為「簡要必生十念法」,是指適於目前以及今後淨業學人中大部分無定課者言。因現今社會遞變,匆忙無暇,侷礙多難故。而此法易集資糧,信願行之,平易圓具。而「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之標準,亦甚符合無缺。

 

因每次念佛時間短,易攝心及不懈怠故。又以九次念佛之功行,均衡分佈貫穿全日,全日之身心,不得不佛。亦即全日生活念佛化,念佛生活化。

 

總而言之,此法簡要而輕鬆,毫無滯難之苦,如此法大行,則淨業學人幸甚!未來眾生幸甚!諸佛歡喜。

 

南無阿彌陀佛

 

一九九四年諸佛歡喜日美國淨宗學會四眾同倫敬勸

 

| Google | 百度 | Yahoo! | 維基 Wiki | MSN | 佛教 | 經典圖書館 | 

| 電視 | 購物 | 兒童 | 書店 | 雜誌 | 視頻 | 免費佛經 | 音樂下載 | 熱門網站 | 佛教論壇  |

般若文海佛教經典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