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內心生起對佛菩薩不敬的念頭,我是不是犯了謗佛的大罪了?
師父您好:
末學心中有不少的念佛上疑問想請教師父,末學在前陣子因身體有些小病痛。後來在網路上看到淨空法師講經的影片,看一陣子後,心中也萌生想要來學佛的動力。剛開始時念佛還沒什麼異狀,都還能蠻專心的念誦佛號。最近一陣子末學在線上看經書或是有時候在唸經時會突然在腦海裡不由自主的閃過一個對佛菩薩不敬的念頭出現,我一發現時當下就馬上制止這個念頭,我本意並不是如此要對佛菩薩不敬,心裡告誡這是不對的,雖然末學有向阿彌陀佛懺悔,也有唸誦八十八佛大懺悔文,但是心中還是相當不安,一直在想末學是不是犯了謗佛的大罪了?
還有有一次時,在騎車時心中想著心經的內容,一直覺得心經真的是很殊勝,很讚嘆心經的好,而且很多人都說初學可以從心經開始,因為經文不長容易背誦,末學就想著先從心經來好好持誦(末學剛學佛2月多月),正在想經文比較長的,就以後再來學習持誦時,不知為什麼,這時閃過有對經書不敬的言詞的念頭,不知道是不是電視看太多,常在連續劇裡出現不雅的言詞,還有在朋友同事間常聽到的(類似又臭又長)之類的,所以會把不雅的不敬的言詞不由自主的出現在念頭裡,這真的不是我的本意,好像有另一個人出現在我念頭裡,我一發現時心裡就崩潰了,不但謗佛又謗經,犯了下地獄重罪了,當下末學也是在心裡求懺悔,向阿彌陀佛懺悔,目前還是一直持誦八十八佛大懺悔文來懺悔我的不敬。我不敢對別人講,一直在心裡自責,一直想用反制力壓制這念頭,而這念頭也不是我的本意,但是相當的困擾..不知如何解決?
最近這陣子就變的很敏感,好像一不小心就會犯了誨謗三寶的重罪,每天都很緊張,越不想去想,就越會去想到,一面想到就一面懺悔,不知為何未念佛前不會這樣,現在會變的如此敏感,在網路看到好像有類似的問題,都說那是念佛時的妄念,不要去想,不管他。雖他緣生緣滅..過一段時間就會好,因為我有點疑似強迫思維的症狀,還沒唸佛前也會去亂想到自己或家人有不好的事發生..是我變的太敏感嗎?
想問師父,這是我前世業障太重嗎?這是人家說的念佛會出現的妄念嗎?
還是有外力來影響我?
這樣是算是謗佛謗經了嗎?
我真的好擔心,不是我本來意願,不知為何會這樣有反面的念頭出現?
擔心前罪未消,後罪又起,網路上都說不管他,不理他,別給自己下謗佛謗經的罪名,專心在唸佛上,一段時間就會心靜...。
目前學佛才2個多月,每日會唸南無地藏菩薩,藥師琉璃光如來,阿彌陀佛佛號,還有唸誦心經及藥師灌頂真言跟八十八佛大懺悔文,請教師父,有什麼地方需要改進的
?
內容很長,麻煩師父了,不好意思..感激不盡!
阿彌陀佛!
佛子 您好 阿彌陀佛:
看經書或是在唸經時會突然在腦海裡不由自主的閃過一個對佛菩薩不敬的念頭...這個並不算是犯了謗佛的大罪。謗佛的大罪是要對某個聽得懂您的話語的人,說出謗佛的言語,這樣才構成謗佛的重罪。只有意念的惡念並不算是犯戒,只要用「責心懺」,在內心好好的責備自己一番,叮嚀自己下次不要再起惡念即可!
會在心中生起對佛不敬的惡念,這可以說是一種業障,但更貼切的說法,這是因為您的內心薰習了太多的惡念種子所致。楞嚴經有提到:「使我們造種種的惡業、流轉於生死之中的根本就是我們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而能夠讓我們修集福德、清淨解脫的根本,也是我們的六根!」
如果從六根薰習了太多污染的種子,例如不好的電視節目看太多,常在連續劇裡出現的不雅言詞,都會潛藏在我們的第八意識之中,不經意的,這些惡的種子就會起現行。
在唸經的時候也會生起惡念,這表示您誦經的清淨種子還太少太薄弱!
「攝心為戒」的功夫也還沒培養起來!
這對於初學佛法的人來說,是很正常很普遍的現象。對治的方法除了「責心懺」之外,就是要多唸經、念佛、持咒、拜佛,不斷的從六根去薰習善的、清淨的種子。就像是一個玻璃瓶,以前都是一直倒髒水進去而不自覺,現在倒一些清淨的水進去,反而就能覺察:「這玻璃瓶怎麼那麼髒呀?」所以,請不用覺得沮喪,只要再繼續倒清水下去,玻璃瓶就會慢慢的恢復清淨!
明白的說,十惡業就是對我們身心靈的一種染污,這是每一個佛弟子都要用心戒除的:「願斷一切惡,無惡不斷。」
再好好的修行十善法:「願修一切善,無善不修。」
然後更進一步清淨我們的身口意,「定慧雙修」、「解行並進」,解門要廣學多聞,行門則要一門深入!
您唸的經咒有點複雜,最好是能以一個法門為主修。比如說,專修阿彌陀佛淨土法門,每天給自己訂個定課,唸一部的阿彌陀經,108遍的彌陀大咒(或往生咒),其餘時間就多唸阿彌陀佛聖號,其餘的經咒不是不能唸,而是在定課唸完之後,有多餘的時間再隨喜修持。
例如,以阿彌陀佛為本尊,也就是以阿彌陀佛作為我們學習的榜樣,常常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要深信「阿彌陀經」是「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彌陀大咒」是「能消一切業障的不死甘露」,「彌陀聖號」是「萬德洪名」。好好的誦經、持咒、念佛,就能讓我們染污的身口意慢慢的轉為清淨。彌陀法門是如此的殊勝,而其他佛菩薩的法門也是同樣的殊勝,「法無高下、緣有深淺」,從自己適合的法門一門深入,以每日的定課培養自己的定力,有了定力,妄念自然就會少,而本性的智慧也會逐漸的展現光明。
釋大寬 合十
牟尼佛法流通網 佛學藏經閣 牟尼佛法論壇 慈悲佛網佛教導航
佛經咒輪流通處
釋大寬法師佛法問答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