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藏經閣 >>  佛教戒律學綱要

 

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箋要

宋 天竺 三藏求那跋摩 譯

明 沙門 智旭箋要

 

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箋要doc_wiki.doc

 

 

 

 

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箋要集註

釋廣化法師 集註

 

五戒相經箋要集註pdf_wiki.pdf

 

 

 

牟尼佛法流通網 釋大寬法師 合十 謹識

 

 

 

聞如是。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爾時淨飯王來詣佛所。頭面禮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欲所請求。以自濟度。惟願世尊。哀詶我志。佛言。可得之願。隨王所求。王白佛言。世尊已為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制戒輕重。唯願如來。亦為我等優婆塞。分別五戒可悔不可悔者。令識戒相。使無疑惑。

 

迦維羅衛。中天竺國之名。即世尊生處也。淨飯王。即世尊之父。以父王為當機而請五戒法相。正表此五戒法。乃是三世諸佛之父。依於五戒出生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詎可忽哉。

 

佛言。善哉。善哉。憍曇。我本心念。久欲與優婆塞分別五戒。若有善男子受持不犯者。以是因緣。當成佛道。若有犯而不悔。常在三塗故。

 

上契佛意。下契群機。故再歎善哉也。憍曇。即瞿曇。是王之姓。西國以稱姓為敬故。受持不犯。則當成佛。犯而不悔。則墮三塗。五戒為法界。十法界皆趣五戒。皆趣不過也。

 

問。受持不犯。當成佛道。受而犯者。亦當成佛否。犯而不悔。常在三塗。犯而悔者。亦墮三塗否。答。受而犯者亦當成佛。惟不受戒。則永無成佛因緣。犯而悔者。不墮三塗。但犯分上中下三種差別。悔亦有作法。取相。無生三種不同。理須各就當戒委明。未可一言盡也。

 

牟尼佛法流通網 釋大寬法師 合十 謹識

 

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箋要集註doc pdf《戒律學綱要總整理》Wiki

 

五戒戒相表解 (新編) - 犯戒、破戒的標準?

 

釋大寬法師佛學問答  佛教戒律學綱要總整理   

牟尼佛法流通網 Muni-Buddha 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