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戒律學綱要 >> 沙彌律儀要略集註(電子書)

 

沙彌律儀要略集註(全集之八)不歌舞倡伎戒.doc

廣化律師 註述 

第七 不歌舞倡伎不往觀聽戒

 

七曰:不歌舞倡伎不往觀聽。

 

歌者唱歌,舞是跳舞,吹簫彈琴,操奏樂器,統名倡伎。今時之電影、戲劇、魔術等,皆屬此戒所攝。若故自作、若教他作,若他人作時,故往觀聽者,皆犯戒。

 

開緣:若行路時,中途遇有歌舞倡伎等事,但低頭直過,不故意留戀觀聽者,無犯。

 

解曰:歌者口出歌曲。舞者身為戲舞。倡伎者謂琴、瑟、簫、管之類是也。不得自作,亦不得他人作時,故往觀聽。

 

唱歌是口過,跳舞是身過,倡伎為身口犯過。歌舞倡伎皆由意業發號施令,便是意過。自作歌舞倡伎,即身口意三業,皆不清淨,障道敗德,莫此為甚。若是沙門觀聽歌舞倡伎,則由眼耳兩根,招來色聲二塵,污染清淨道心,惛亂神智,是故沙門不得觀聽歌舞倡伎。

 

也許有人會疑惑,歌曲和梵唄,同是長引其聲;倡伎與法樂,都用簫鼓琴鈸。究竟如何分別其善惡?答曰:若據形式,都差不多;若論存心和影響力,那就天地懸殊了。佛教禁止唱歌,是禁止唱緋色歌曲。由於唱歌的心情,淫蕩放逸,所以發出的歌音,亦就靡靡入耳,令人生非非之想。唱梵唄的心情則不然,恭敬至誠,歌讚佛德,所以發出的梵音,清淨莊嚴,令人肅然起敬,惡念冰消。如鎮江焦山定慧寺所唱的梵唄,名曰海潮音,悠揚悅耳,江中往來船隻,往往停舶傾聽,接引無數人信仰佛法。至於簫鼓琴鈸等,本器世間無情之物,它的本身無善惡可言,善惡在於操奏人的心理和它所發出的音聲,是令人趨善趨惡,以為判別。

 

今者結判:由逸蕩心發出的歌音樂音,是婬是靡,叫做歌曲倡伎,能導欲增悲,足以危害身心健康,故應當禁止。由誠敬心發出的梵音法音,是莊是和,號曰梵唄法樂,有利人天,可導致國泰民安,世界和平,所以必須提倡。

 

昔有仙人,因聽女歌音聲微妙,遽失神足。觀聽之害如是,況自作乎?

 

遽者速疾也。神足是六神通之一,有了神足通,就能飛行自在,變現如意。這「仙人聽歌失神通」的故事,出自大毘婆沙論:古時有騭陀衍那王,帶了宮娥婇女,遊山玩水,燒名香,奏五樂,作裸體之舞。香氣芬馥,世間難得幾回聞。時有五百仙人,乘神通由空飛行經過,觀舞聞歌,心生貪染,遂失神通,一時墮下。王問道:你們是什麼人?答:是仙人。又問:得神通否?答:曾得今失。王怒道:不離欲人,竟敢觀我宮人裸舞。遂令砍去手足。請看仙人「觀」舞「聽」歌,尚且喪失神通,乃至被砍去手足,其害「如是」之大,何「況」凡夫僧,「自作」歌舞倡伎,受害之大,不言可知。

 

今世愚人,因法華有琵琶鐃鈸之句,恣學音樂。然法華乃供養諸佛,非自娛也。

 

恣是恣縱,即任意亂做也。琵琶鐃鈸,皆樂器名。「今世愚人」,因看到「法華」經中,有「琵琶鐃銅鈸」之句,便「恣」意濫「學音樂」。可是法華經「若使人作樂,擊鼓吹角唄,簫笛琴箜篌,琵琶鐃銅鈸,如是眾妙音,盡持以供養,或以歡喜心,歌唄頌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明明說的「使(俗)人作樂」,而非沙門自作。又「盡持以供養(三寶)」不是自圖娛樂。愚痴無智,誤解經文,情有可原;若心存欺誑,曲解經義,作樂自娛,難逃犯戒之罪。

 

律云:舍利弗、目犍連般涅槃已,諸比丘自作伎樂,吹唄供養,佛言:不應爾。諸比丘畏慎,不敢令白衣作伎,佛乃聽許。試讀此一公案,則佛制戒之意義,便可知矣。須知法華、律儀,皆是佛說,法華許使人作樂,供養諸佛,是欲令種未來成佛之因。律儀不許比丘自作伎樂,惟恐情生愛染,增長未來生死根本,故不許也。許與不許,皆是我  佛大慈利物,應病與藥也。

 

應院作人間法事道場,猶可為之。今為生死捨俗出家,豈宜不修正務,而求工伎樂!

 

應院就是應付經懺的門庭。沙彌的正務,為坐禪、誦經、學問、勸助作福等是也。大師說:「應」赴經懺之寺「院」,「作」世俗「人間」紅白「法事道場」,為了適應齋主世俗情見,以樂音佐伴誦經拜懺,「猶可」勉強「為之」,不是沙門奏作自娛也。「今為」求了「生死捨俗出家」,自當勤行精進,如救頭然。「豈宜不修」坐禪、誦經、學問、作福等「正務」;反而「求工」巧世間「伎樂」,重增生死業緣,可憐!可憐!

 

應付經懺法事,對信徒來說,是一種弔死唁生的表示;對一般俗人說亦是超薦亡魂及與其家屬廣結善緣,本屬好事。若是以經懺圖財,沈湎利養,妨廢道業,當然不可;但認經懺不屑一顧,詆詬譏毀,亦過於偏激。大凡一個宗教流行世間,必須與人群打成一片,與信徒發生密切關係,即對生老病死皆有表示。今南傳佛教,對信徒之生育子女,或生意開張,或新屋落成,皆請僧人去唸吉祥經洒聖水等,而信徒可隨意供養香花、茶葉、袈裟、手巾等物品,以示謝意。至於信徒或病或死,僧團則酌情派人去慰問,喪家亦到寺院延僧誦經超薦。即佛住世時,護法家中,若有災禍,亦常派弟子去慰問的。今本省許多寺院,為信徒誦經,不計較錢,由信徒隨意供養,與原始佛教精神,不謀而合。

 

乃至圍棋、陸博、擲骰、樗蒲等事,皆亂道心,增長過惡。

 

圍棋、象棋,是眾所週知的消遣藝事。擲骰為賭博之一種,今雖存但很少人作。陸博、樗蒲,古代博奕之戲,今已失傳,代之而起的有搓麻將、打橋牌等,這些玩藝,和上面歌舞倡伎相等,皆令人六根放逸,空過光陰,起貪瞋痴,爭奇鬪勝。故曰:「皆亂道心,增長過惡。」出家人應遠離為是。

 

噫,可不戒歟!

 

釋子沙門,應求禪定之樂,法悟之樂,遠離世間聲色欲樂。禪樂法樂,高出世間聲色欲樂千萬億倍。若貪著世間五欲之樂者,不能專心修道,便無從證得出世法樂。高僧傳,唐玄奘法師,年十一出家,見諸沙彌,劇談掉戲,謂曰:「夫出家者,為無為法,豈復更為兒戲,可謂徒喪百年矣。」奘公大師為沙彌時,便能如是不放逸,故有後日之卓逸成就,凡諸沙彌,應奉為師範也。

 

現時各寺院,如置電視機和收音機,則當發道心觀聽教育節目和時事廣播,增廣見聞,俾有利於弘法度生。倘若以貪染心,觀歌舞戲劇,聽流行歌曲,便是擾亂道心,增長過惡,難逃犯戒之罪,慎之!戒之!所以出家人,應以不看電視為妙。

 

 

測驗題

1.何謂歌舞倡伎?

2.自作歌舞倡伎,和故往觀聽,有何過失?

3.歌曲和梵唄,倡伎與法樂,有何不同?

4.沙彌的正當業務是什麼?

 

  

  

 沙彌律儀要略集註pdf

 

 

以戒為師_wiki.jpg

勤修清淨波羅蜜   恆不忘失菩提心
滅除障垢無有餘   一切妙行皆成就

牟尼佛法流通網 釋大寬法師 合十 分享

http://www.muni-buddha.com.tw/dakuanQA

 

 

 

弘律沙門wiki    amita-buddha-wiki.jpg

勤修清淨波羅蜜   恆不忘失菩提心
滅除障垢無有餘   一切妙行皆成就

Email:dakuan00@yahoo.com.tw

牟尼佛法流通網 釋大寬法師 合十 分享

http://www.muni-buddha.com.tw/dakuanQA/

佛教的戒律主要有:五戒、八關齋戒、沙彌戒、比丘戒、菩薩戒,在這些戒律中,「沙彌戒」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因為沙彌戒不但是比丘戒的基礎,更是在家居士要邁入出家修行的第一個門檻。沙彌律儀要略集註(目錄)(廣化法師)弘律沙門:釋大寬法師解釋 Pdf 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