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經典圖書館。佛經電子書 Sutra Buddhism Book》

正法念處經卷第三十五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觀天品之十四(三十三天之十一)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三十三天二十九地。名曼陀羅。眾生何業生此天中。彼以聞慧。見有善人順法修行。以正直心。不惱眾生。實見業果。清淨持戒。常樂持戒。離於諂曲。如煉真金。清淨無垢。正見修行。受持善戒。畏未來世。布施修福。所謂見有修禪比丘欲斷魔縛。盛夏熱時。流汗熱渴。施石蜜漿。或施拂扇。如是善人。不殺眾生。或見獵師羅捕孔雀山雞種種眾鳥。獵師捕得。或養或殺。或以眾鳥。作遊戲具。是人見之。恐其殺害。贖此生命。放之本處。令得安樂。是名不殺利益眾生。云何不盜。云何捨盜。見於微細業之果報。而生怖畏。是持戒人若河池岸邊。或於異處。見有楊枝。或有蜜漿。為施行人。是人渴乏。不取不飲。以慈心故。是名不盜。如是之人。命終生於三十三天。既生天已。一切諸欲。皆悉具足。五樂音聲。遊戲園林。種種眾鳥。出妙音聲。於蓮花中眾蜂音聲。鴻鳥之音。林中眾樹。七寶莊嚴。諸蓮花池。香水充滿。如毘琉璃。在中遊戲。其山峰中。七寶焰光。七寶石窟。金銀頗梨。因陀青寶。如是種種。眾鳥出妙音聲。如是眾鳥。七寶為翅。而以莊嚴。種種音聲。聞之悅樂。一切天眾。互相隨順。無量美音。遍園林中。於其林中。可愛飲食。從河而流。若天見之。生大歡喜。歎未曾有。如是林中。種種眾色。種種莊嚴。莊嚴其身。與諸玉女。百千同眾。遊戲受樂。受於天中。種種快樂。其身光明。威德第一。如是天子。受業果報。與諸天女。圍遶受樂。心生歡喜。既受樂已。如是思惟。我當往詣毘琉璃寶莊嚴欄楯圍遶林中。眾寶莊嚴。種種眾鳥。出妙音聲。充滿林中。一切天眾。心皆歡喜。五樂音聲。遊戲受樂。與諸天眾及諸天女。遊戲林中。林中有池。名曰清水。清淨可愛。諸天眾等。於蓮花池。遊戲受樂。爾時初生天子。與天女眾。欲至此林。爾時諸天。遙見天子歌舞戲笑。徐步而行。往迎天子。詣清水池。於此池邊。歡娛受樂。以池力故。隨諸天子心之所念。一切皆現。若念色香。眾蜂具足。若念天飲。天飲即生。若念須陀。色香味具。亦復如是。柔軟淨潔。色如滿月。若念林樹。即生第一功德具足種種樹林。鈴網彌覆。微風吹動。出妙音聲。如乾闥婆音。復次天眾。作如是念。我當入池。作是念已。即入池中。沒身深入。見於池中。種種寶珠。以為欄楯。莊嚴寶殿。或真金白銀毘琉璃寶青寶頗梨雜寶為床。敷以天衣。天子天女。遊戲受樂。於其池中。無量種種。不知厭足。於五欲樂。無有妒嫉。互相愛敬。遊戲歌舞。娛樂受樂既出池水。復往詣於尼單多林。於其林中。多有眾鳥。蓮花林池。具足莊嚴。無量眾鳥。出妙音聲。遍滿林中。其樹常有種種光明。其林具足種種功德。眾蓮花池。以為莊嚴。諸天眾等。其身光明。種種功德。具足境界。受天快樂。愚癡凡夫。第一樂者。所謂天子天女。娛樂受樂。愚癡凡夫。為婇女羅網之所纏縛。流轉生死。互相娛樂。久受樂已。復往詣於摩多山峰宮殿之處。昇須彌峰。與諸天女。共昇山峰。微風吹衣。幡然隨風。皆共上昇摩多山峰。爾時天子。見此宮殿。殊特妙好。蓮花莊嚴。七寶光明。嚴好山峰。如山功德。具足相應。摩多山峰。其處高峻。奇特嚴好。不可譬喻。於此峰中。遊戲歌舞。娛樂受樂。既受樂已。見大光明。過其本相。其山峰中。先具光明。猶如日光。時有異光。來照山峰。其光照已。過百千倍。天子見之。怪未曾有。即閉兩目。低頭而住。何以故。先未曾見此光明故。其光照之。不久還滅。如閻浮提見天火下。眾生見之。皆大怖畏。時諸天子。見此光明。亦復如是。怖畏未久。心還安隱。怖畏滅已。一切皆共。籌量此事。何故有此希有之相。令我等天皆生怖畏。未久還滅。時諸天眾。怪未曾有。詣善法堂。與諸天女。至帝釋所。見天帝釋。頂禮供養。皆悉圍遶。恭敬而住。爾時釋迦天王。近住天眾。歌舞遊戲。種種蓮華。以為莊嚴。歡喜戲笑。一切天眾。於帝釋前。歌舞遊戲。曼陀羅地諸天眾等。不歌不舞。亦不遊戲。亦不歌頌。讚歎帝釋。不與餘天言談語論。爾時帝釋。告曼陀羅所住天眾。諸天子。汝等何故不歌不舞不遊戲耶。爾時曼陀羅所住天眾。白天王言。我於住處。見未曾有。本所未聞奇特之事。爾時天王告曼陀羅所住諸天。汝見何等希有之事。自言昔來未見未聞。時曼陀羅諸天。白帝釋言。天王。我等遊戲摩多山峰。昇彼山上。見大光明。從上而下。一切山峰。皆大焰起。我見此事。怪未曾有。未知當有。何等因緣。帝釋聞之。少思惟已。告諸天眾。有如斯事。我已先聞如是之事。我於爾時。聞此事已。即問世尊。以何因緣。有此奇特希有之事。爾時世尊。而告我言。憍尸迦。汝已閉於惡道之門。勿生怖畏。一切有為生死所攝。所謂無常。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此是夜摩天上諸天命終。夜摩諸天。色量形貌。及以受樂。勝三十三天。過百千倍。以業盡故。命終還退。去此無量百千由旬。從上而墮。其光薄少。如燈欲滅。光明微少。如是夜摩天子。於虛空中退時墮落。光明微少。猶尚如是。況夜摩天大光明相。不可具說。夜摩天光。三十三天。所不能視。何以故。非境界故。憍尸迦。三十三天。不能視於夜摩天光。夜摩天眾。三種業故。三十三天。但說二業。我從世尊。聞如是說。汝今所見。亦復如是。今為汝說。時諸天眾。聞是語已。於五欲中。生厭離心。此是夜摩諸天命終之時。退歿相也。其光去此無量百千由旬。從空而下。汝勿怖也。爾時釋迦天王。為諸天眾。而說頌曰

 隨如是大樂  富樂亦如是
 決定當墮落  受如是大苦
 業得相似果  世尊如是說
 以其業勝故  其果亦如是
 上上相續法  如業之所得
 上上相續縛  其果亦如是
 此威德上故  知業決定勝
 以業上勝故  得勝命色力
 一切諸天眾  業盡故還退
 譬如焦敗種  種之不復生
 觀心性相續  念念如燈焰
 心因念念滅  諸業亦如是
 無常業因故  終必有破壞
 謂樂有常者  是則不可得
 樂若非無常  不生亦不滅
 若有智慧者  應離愛境界
 厭離愛欲人  則得離愛樂
 一切有漏法  無常苦不實
 若得無漏法  乃名不動樂 

如是天帝釋。為曼陀羅諸天。如實說已。復更安慰曼陀羅天。令歸自地。告諸天眾。汝等諸天。於一切時。莫得放逸。爾時諸天。禮天帝釋。還其所止。到本地已。受五欲樂。五樂音聲。種種莊嚴。園林之中。受天之樂。乃至愛善業盡。命終還退。隨業流轉。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生人中。生安樂處。或作大人。為一切人之所愛念。無有病惱。生大種姓大長者家。常受安樂。乃至老死。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三十三天第三十處。名曰上行。眾生何業生於此天。彼以聞慧。見有眾生順法修行。信業果報。行於正見。布施修福。持一分戒。初持多分。後一切持。於道行僧。布施靴鞋及施澡瓶。不殺不盜。或有邊地夷人捉人欲殺。是持戒人。救贖令脫。若是王者。或見曠野征伐得財。恐犯偷盜。不受其分。是名不盜。云何不殺生。是持戒人。或是王者。見有惡人欲來害己。以持戒故。不斷其命。如是之人。畏業果報。命終生於三十三天。名上行地。生此天已。以善業故。三千天女。以為給侍。諸天女眾。種種瓔珞。莊嚴其身。手執種種。伎樂琴瑟。及種種香。種種歌頌。讚歎天子。向天子所。欲心親近。天子見之。亦向天女。各各生於歡喜之心。皆共往詣常歡喜園。其林一切毘琉璃寶金銀之樹。以為莊嚴。種種流泉。蓮花林池。莊嚴其園。有無量河。而為莊嚴。種種鈴網。彌覆其上。無量眾鳥。周遍莊嚴。出於無量種種美妙和雅之音。其林如是。種種莊嚴。天子天女。於園林中。互相映發。轉增妙好。林中有山。名曰遊戲。七寶所成。有無量種眾色寶鹿。端正莊嚴。赤蓮花寶。以為其脅。真金為背。白銀為腹。真金為頂。珊瑚為足。頗梨為角。或有一色。所謂金色。或有二色。金色銀色。一切眾色。以為莊嚴。一切諸鹿。於林樹間。隨天眾行。出眾妙音。如天女歌。如是眾鹿。歌眾妙聲。此諸天眾。既受如是無量樂已。復往詣於須彌山峰。於山峰中。有一大河名曰山谷。乘種種殿。種種伎樂。五樂音聲。勝欲具足。第一歡喜。威德具足。往詣須彌山。峰山谷河所。於此種種河岸之間。遊戲受樂。流水岸中。蓮花林中。園林之中。歌音悅耳。受於欲樂。皆生歡喜。互相愛敬。多有天子。及天女眾。花香塗身。花鬘貫頂。以善業故。受天快樂。以業力故。隨順遊戲。如天所應。受天之樂。不可譬喻。今說少分。一切世人。不能具說。何以故。不可譬喻。如是天樂無相似故。人中持戒。善業因故。受如是樂。於此天中。受五欲樂。乃至可愛善業破壞朽盡。命終還退。隨業流轉。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生人中。第一安樂。近於山澤。多有河林。國土之中。或為大王。或為大臣。第一威德。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三十三天。第三十一地。名威德顏。眾生何業生於彼天。彼以聞慧。見有眾生。第一淨心。布施修福。持七種戒。不近惡友。持戒不濁。護持福德。常勤精進。一心直心。如煉真金。護幾種戒。所謂不殺。及不偷盜。云何不殺。若國土荒亂。互相殺害。是持戒人。畏破戒故。寧自捨命。不害他人。不教他殺。是名不殺生。云何不盜。若國土荒壞亂。一切眾人。競取他物。是持戒人。畏破戒故。飢渴垂死。寧自捨命。不取他物

云何布施。施何福田。若供養佛。若說法處。而施與之。第一修心。其意正見。是人命終。生於天上威德顏地。生此天已。威德光輪。周遍圍遶。第一勝色。受相似因果。以善業故。五樂音聲。以悅其耳。常聞曼陀羅香。俱賒耶舍香。青蓮花香。七寶花香。以悅其鼻。舌得種種上妙須陀天上味飲。目見種種七寶山谷上妙之色。身得種種勝妙天衣。無有經緯。優缽羅華香。以塗其身。如是天子。以善業故。善果成就。千天女眾。以為圍遶。園林莊嚴。其林勝妙。如融金色。金銀枝中。懸以寶鈴。微風吹動。出妙音聲以為娛樂。又聞種種歌頌讚歎之音。受第一樂。天鬘天衣。以為莊嚴。遊戲山谷。見於無量種種眾色毘琉璃寶。金銀青寶。大青寶王。於頗梨山峰。自見其身。猶如明鏡。時初生天子。天女圍遶。入寶山峰。見百千身。百倍歡喜。諸天女眾。亦復歡喜。嗚呼歎言。我身如是端正莊嚴。我今常樂五樂音聲。受天五欲功德之樂。諸天女眾。心生歡喜。從一山峰至一山峰。從一山谷至一山谷。皆於其中。遊戲受樂。愛毒所醉。如狂病人。心行不正。如是天眾。放逸所壞。亦復如是。共諸天女。遊於山頂。種種飲食。須陀之味。種種鳥音。於園林中。受無量樂。互相愛樂。一心共遊。一心係念。如是遊戲。以天衣鬘瓔珞莊嚴。皆共往詣如意園林。或往詣於酒水河池於此河中。赤優缽羅花。遍覆其上。鵝鴨鴛鴦。以為莊嚴。時諸天眾。於河岸上。食於花汁。或飲上味天之美飲。與諸天鳥。遊戲受樂。見之悅目

爾時諸天。愛毒所醉。復飲天酒。百倍增長。愛火燒五欲薪。愛欲所渴。不知厭足。一切皆為欲網所縛。譬如有人犯官禁法。為王所縛。一切天眾。見於無量百千愛欲。見之往趣。遊戲其中。於飲河岸。既遊戲已。河中蓮花。缽頭摩花。優缽羅花。拘物陀花。眾鳥在中。歡喜受樂。池中有鳥。名曰赤水。七寶為身。及以兩翅。其身光明。見諸天眾樂放逸行。即為天子。而說頌曰

 天眾常放逸  天鳥亦復然
 天眾及飛鳥  彼此無勝劣
 樂行於非法  不求解脫樂
 天眾若如是  與鳥無差別
 若離於放逸  順法而修行
 則為世間勝  以不放逸故
 若天樂遊戲  禽鳥亦如是
 天眾則與鳥  平等無差別
 以其業勝故  受生法亦勝
 若入於惡法  不得生善處
 若不覺生死  一切皆無常
 天眾若如是  愚癡如畜生
 生苦及老苦  死苦亦如是
 恩愛及別離  次第受眾苦
 若人有智慧  視於無垢法
 彼於世間勝  非汝放逸行
 若人覺苦惱  而生淨智慧
 是人名為天  非汝著欲者
 親友及兄弟  數數愛別離
 若不厭生死  與鳥等無異
 飲酒過雖重  酒醉尚可醒
 放逸不可悟  是故應遠離
 放逸破壞人  輪轉於五道
 是故離放逸  第一勝方便
 酒醉但一日  令人不醒悟
 放逸惛醉人  流轉百千劫
 若離於放逸  則得不滅處
 若人樂放逸  常受於生死
 若人求利益  當捨於放逸
 放逸生煩惱  大聖之所說
 鳥行於放逸  畜生輕心故
 天何故放逸  而不能捨離 

如是天鳥。以善業故。教化利益一切諸天。如是天鳥。猶如父母。利益教示。此諸天眾。放逸心故。不覺天鳥說利益法

爾時諸天。復往詣於摩多羅林。種種音聲。互相愛敬。至摩多羅林。遊戲受樂。其林皆是七寶之樹。枝葉相接。無量眾蜂。遊戲在於林樹之上。天寶花中。天眾見之。皆生歡喜。共天女眾。遊戲歌舞。天女歌音。遍園林中。於園林中。出於響音。皆如歌聲。鳥音蜂音。其音齊等。遍須彌山。其須彌山。本性可愛。既有此音。二倍轉勝。時諸天眾。若見若聞。皆受快樂。大欲成就。共諸天女。遊戲受樂。種種莊嚴。妙色具足。遊戲歌舞。受天之樂。乃至愛善業盡。命終還退。隨業流轉墮於地獄餓鬼畜生。有餘善業。若生人中。受第一樂。心常歡喜。顏貌端正。為一切人之所愛敬。或為王者。或為大臣。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有天處。第三十二地。名威德焰輪。眾生何業而生彼處。彼以聞慧。見此眾生。善心修福。不諂不幻。觀於正法。以正見心。利益一切眾生。信佛法僧。其心柔軟。修行福業。若於僧寺。或見佛塔。有破壞者。為之修治。或時塔寺。為火所燒。竭力救護。不惜身命。或見大火焚燒佛法眾僧。珍寶財物。喪身救之。或見有人為火所燒。入火救之。以悲心故。能作如是難為福德。云何不殺。及不偷盜。若見道邊遺落之物。若金若銀。及餘財寶。取已唱令。此是誰物。若有人言此是我物。當問其相。實者當還。若無人認。七日持行。日日唱之。若無主認。以此寶物。付王大臣。州郡令長。若王大臣州郡令長。見福德人。不取此物。後當持與佛法眾僧。是名不偷盜。云何不殺。若行道路見諸虫蟻蚓蛾蝦蟆及餘小蟲。捨避諸蟲。行於遠道。以慈悲心。護眾生故。信業果報。知生死過。觀生滅法。是名不殺生。是持戒人。身壞命終。生於善道三十三天威德焰輪所住之地。生彼天已。第一善業。其威德輪。周匝莊嚴。而受快樂。不可具說。今說少分。其身周遍。威德熾光。如日之照。而不曜目。以善業故。百千天女。圍遶其人。而受快樂。金毘琉璃。青因陀寶。以為宮殿。遊戲歌舞。復有園林。花常開敷。多有眾鳥。出妙音聲。見色聞聲。皆可愛樂

復有一林。名曰開合。處處諸林。開目閉目。常見光明。於此林中。共諸天女。遊戲受樂。生希有心。復往詣於祇多之林。與無量百千天女。歌舞音聲。遊戲山峰以歌音故。出眾響聲。猶如歌音。若有異天。於諸林中。遊戲受樂。聞此歌音。即出其林。自相謂言。是何等聲。猶如第二釋迦天王。出已即見。初生天子。天眾見之。生歡喜心。出迎天子。發希有心。既見天子。皆生歡喜。命天子言。善來天子。汝來我所。汝於天眾。最為殊勝。於此天中。猶如第二釋迦天王

爾時餘天。皆悉速往。至天子所。到已圍遶。時諸天子。歌舞戲笑。心生歡喜。圍遶天子。皆共往詣。歡喜園林。遊戲受樂。諸天女等。圍遶天子。歌舞遊戲。爾時天子。須臾迴顧。見諸天眾。皆隨其後。心生歡喜。問天眾言。欲至何所。時諸天眾。語初生天子。今當往詣歡喜園林可愛之處。五欲功德受於。勝樂。爾時天子。未曾見此奇特園林。徐行往詣歡喜園林。其林晃曜。光明普照。猶如日輪。初生天子。見此園林。復生歡喜。入此林中。見此林樹。有無量種。甚可愛樂。一林之中。具四威德。無量百千眾鳥音聲。或有出於微妙音聲。或有命言。善來天子。或有圍遶。歡喜踊躍。如是天鳥。莊嚴園林。復有異處。於山谷中河水之聲。出眾妙音。真金為岸。於其水中。多有種種鵝鴨眾鳥。出妙音聲。既見此河。與無量天女。在於河岸。遊戲受樂。五樂音聲。歡娛受樂。既受樂已。復往詣於如意樹林。見如是樹。光明如月。或見如日。新生天子。於此樹下。受五欲樂。不可具說。既受如是。無量樂已向蓮花池。至蓮花池。天眾圍遶。如奉帝釋。皆生歡喜。於蓮花池。既受樂已。復往詣於高聚山頂。歌舞遊戲。天子天女。互相娛樂。受五欲樂。至高聚頂。見山頂上。有蓮花池。無量眾鳥。共諸天眾。受第一樂。以善業故。第一威德。共諸天眾。於園林中。如意林中。上味林中。多有眾鳥。莊嚴其林。於此林中。遊戲受樂。是時天子。於高聚峰。與諸天眾。久受樂已。復觀自地。新生天子。生希有心。百千天眾。皆共圍遶。復與天眾。詣善法堂。見天帝釋

爾時新生天子。至善法堂。見善法堂。種種眾寶。以為莊嚴。眾寶欄楯。如前所說。爾時釋迦提婆。見此天子。心生歡喜。而說頌曰

 以善業果報  今生於此地
 於此天世間  命終當墮落
 業盡還墮落  隨業之所生
 今若修善業  後不生悔心
 放逸著欲樂  消盡於善業
 以時自在故  業盡墮惡道
 見餘天退沒  云何不生厭
 我亦當墮落  決定無有疑
 若有畏未來  隨順於法行
 其人命終時  則無惡道畏
 放逸無怖畏  其心行不善
 後得大憂惱  臨終生悔熱
 一切諸天眾  必當有退沒
 既知欲無常  莫行於放逸
 五欲誑眾生  為欲之所迷
 欲網所纏縛  常墮於地獄
 知此衰惱已  當作自利益
 以心調伏故  命終心不悔
 為欲蛇所螫  欲如海潮波
 癡人趣死路  為欲火所燒
 親愛及兄弟  親友皆別離
 死時眾苦集  不可得具說
 死時既至已  猶如墜山巖
 大力不可避  將人入惡道
 大力執持人  能壞於世間
 天眾既知已  當捨於放逸
 諸根生貪著  而不知厭足
 愛心常增長  如酥油投火
 如是種種門  因愛有世間
 輪轉於地獄  餓鬼及畜生
 生死所擾動  苦惱自迷心
 既知能離愛  則到第一道
 勇健者斷愛  離憂無苦惱
 則得安隱眠  以能離愛故
 若人心常樂  修行於智慧
 不為於生死  愛網之所縛
 若人心無相  厭離於愛欲
 離垢及曠野  到安樂彼岸
 若人不厭苦  得樂亦不欣
 是人脫苦樂  能到涅槃城
 若有人修行  常起慈悲心
 是人知因果  則能脫苦網
 若心不分別  離意分別過
 是人離眾過  能得無上道
 和合則有離  盛色必有衰
 有命皆歸死  一切法如是
 諸天將退沒  念念欲現前
 當知如是法  莫行於放逸
 愚人無方便  常求於欲樂
 如沙中求油  則是不可得
 若人樂放逸  則不得安樂
 放逸受大苦  如樹根堅牢
 我為汝實說  法非法之義
 汝當善思惟  勿於後生悔
 若有愚癡人  不受善師教
 臨終衰惱至  心必生悔熱
 億千那由他  無數億兆載
 阿僧祇諸天  皆為放逸誑
 無常大劫火  尚燒此山王
 何況諸天身  如水沫芭蕉
 諸行皆遷動  生法悉無常
 如是諸法中  求樂不可得 

如是天帝釋。為新生天子。方便說利益法。時新生天子。以放逸故。不受一言。爾時帝釋。知其不受。默然而住。時初生天子。合掌頂上。禮帝釋已。與諸天眾。歌舞遊戲。百眾千眾。還歸自地。園林花池。處處遊戲。遍觀住處。流泉華池。莊嚴之處。種種眾鳥。其聲可愛。種種山谷。寶光焰輪。與諸天眾。受無量樂。放逸覆心。愛著慾心。慾火所燒。從於五根。生五種焰。心窟住處。不覺自燒。與諸天女。放逸遊戲。覆藏怨賊。謂為親友。如是受樂。乃至愛善業盡。隨業流轉。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有善業。生於人中。常受安樂。第一端正。無量功德。生大種姓。為一切人之所愛念。或為人王。或為大臣。生處長壽。乃至命終受樂不壞。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三十三天第三十三地。名曰清淨。眾生何業。生於彼天。彼以聞慧。見此眾生。以善心故。信於因果。持七種戒。於一切眾生。起慈悲心。不近惡友。不與惡人言語談論。常信三寶。其心寂靜。心無障礙。意無散亂。不行惡法。不與下賤惡人交友。於一切眾生。常說愛語。利益時語。供養法師。常聽正法。隨力布施。若於行路。乃至不以盜心取他草葉。是名不盜。云何不殺生。若蝦蟆。若屯頭迦(兩頭蛇也)。乃至目見不起殺心。何以故。一切眾生皆自愛命。以此因緣。一心係念。諦視而行。不傷眾生。云何不殺生。若有疾病。恐喪其命。買肉療病。若於熱時。或經多時。肉中生蟲。若去此蟲。則斷蟲命。寧自喪命。不去此蟲。護蟲命故。如是善人。乃至微細小罪。見之生怖。云何不盜。如是善人。安樂利益。一切眾生。若田澤園林。有乾牛糞。知他所攝。終不故取。恐犯偷盜。如是之人。捨於盜心。持戒離垢。不雜不濁。離於糠秸。是持戒人。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名清淨地。如是天子。生此天已。受第一樂。其身光明。勝於日光。威德熾盛。受於無量天之快樂。以善業故。受如是樂。諸天女眾。百千圍遶。天鬘天衣。莊嚴其身。七寶林中。與諸天女遊戲。受於第一之樂。復往詣於樂鹿頂林。見此園林。可愛奇特。生大歡喜。問諸天曰。以何因故。如此園林。勝諸園林。花果莊嚴。山窟谿谷。崖岸河泉。花池流水。無量眾鳥。出妙音聲。於其山中。處處多有。眾寶之鹿種種莊嚴。第一殊勝。爾時先生諸舊天等。告初生天子曰。天子當知。如我往昔。次第曾聞先世天子作如是說。有轉輪聖王。名曰頂生。主四天下。受於無量百千之樂。欲無厭足。以自在力。來至此天。從四天王天。次至此天。於人中數無量百千歲。在此天中。受於欲樂。而無厭足。既至此天。與天帝釋。分座而坐。與帝釋天。共出遊戲。知此林中。無量功德。至此林中。遊戲受樂。以此因緣。此林殊勝。乃至於今。勝於餘林。時頂生王。於此天中。與天帝釋。同處而坐。自業盡故。從天還退。我昔曾從先舊諸天。傳聞斯事。非我自見。此林具足。乃至於今時。新生天子。聞已歡喜。遠離疑惑。以五樂音聲。受於無量五欲之樂。林中有鳥。名曰悕樂。以善業故。為諸天子。而說頌曰

 以愛因緣故  欲心無厭足
 多欲從愛生  心意不可滿
 一切眾生類  死法常現前
 設以諸方便  不能遮此法
 久受無量樂  必定當退沒
 是故諸天子  應隨順法行
 唯有法能救  能令得善道
 以法得壽命  無法則無壽
 若能愛樂法  隨順於法行
 從樂得樂處  則不見眾苦
 若不愛樂法  樂行於非法
 則墮於地獄  常受諸苦惱
 如是天王界  所說諸地處
 除斯更無有  其餘諸地住
 此三十三天  更無微少處
 而能脫死地  以無常業故
 應知此因緣  種種無常法
 帝釋所說法  而天不能受
 善智憍尸迦  其身如妙藏
 愛於俱賒花  捨離於惡眾
 為諸天父母  善說於正法
 愚天不受教  放逸亂心故 

如是天鳥。為諸天子。說是偈已。時諸天子。性放逸故。不生厭心。放逸覆心。不受其教。還著欲樂。但觀現在。不觀未來。於此天中。受五欲樂。乃至愛善業盡。命終還退。隨業流轉。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有餘業。生於人中。常受快樂。好行善法。端正第一。為一切人之所愛樂。以餘業故

復次彼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所住地處。除此三十三地。更無餘地。彼作是念。但有如是三十三天。更無餘地。此是釋迦天王之地。天王福力。天王自在。更無有餘。如是觀於第二天眾。因果相似。相續而生。業果之鏡。皆悉相應。一一諸地。各各差別。具觀察已。於無量生死怖畏。生厭離心。生死險處。愛別離苦。怨憎會苦。老病死苦。逼迫之處。見無量苦。暴河所漂。心生厭離。嗚呼世間。甚為大苦。於生老病死大險難處。沒在其中。而不覺知。不知求出。如是生死。無有少樂。無常敗壞。變易之法。眾生愚癡。不知不覺。以身因緣。多作眾惡。身雖破壞。業縛不亡。爾時比丘。觀是事已。而說頌曰

 種種內供養  床褥及臥具
 此身要當壞  無人能自護
 不念於恩惠  得便則傷害
 智者為身怨  則不造惡業
 衰病所住處  種種眾苦集
 不淨穢惡聚  是故名為身
 智者所觀察  死相常現前
 命念念不住  須臾歸磨滅
 此身念念老  終無有增長
 為愚癡所迷  恃少生憍慢
 恃財生憍慢  不益於自身
 財物皆亡失  惡業還自燒
 若不行布施  則無受樂報
 財物會歸盡  貪狂故守護
 若所愛財物  布施於師長
 此財則堅牢  慳者財如草
 淨心布施者  猶如盲者導
 此世未來世  能護怯弱者
 持戒七種福  不可破壞句
 戒能護丈夫  上生於天中
 第一勝智者  常欲殺煩惱
 是人脫眾縛  則到不退處
 有海大險難  此三堅牢筏
 若得無垢心  則能到彼岸 

如是比丘。觀布施持戒智慧果報。如實見之。欲至實諦三種觀已。得十八地。於一切生死中。心得厭離。修行精進。以求涅槃。不住魔境。地行夜叉。知此事已。告虛空夜叉。虛空夜叉。告四護世。護世天王。告三十三天。三十三天。告夜摩天。如是展轉。至光音天。如上所說

正法念處經卷第三十五

 

 

 

 

 

 

 

 

 

 

 

 

 

 

 

| 佛光山 | 佛經 | 英翻中 | 釋大寬法師佛學問答 Wiki | 佛陀紀念館 | 佛教 | 佛學 | 

 

佛教

Like

分享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