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經典圖書館。佛經電子書 Sutra Buddhism Book》

雜阿毘曇心論卷第四

    尊者法救造

    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等譯

  使品第四

已廣說業。彼業伴煩惱受種種生。非離煩惱。煩惱今當說

 一切有根本  業侶生百苦
 謂彼有七使  牟尼說當思 

謂欲有色有無色有。此有貪欲等七使為種。以煩惱故業。業故受生。彼煩惱業伴生百苦。不離於業。煩惱轉時作十事。所謂根堅固分相續起於田生依果種業有執自具愚於緣引識流越善業急縛義不令作越界方便。彼智者當知此義。如此七使為九十八。今當說

 界行種分別  說有九十八
 十種修道滅  餘則見道斷 

此七使界行種分別為九十八使。彼七使中貪欲使於九十八使中以種分別為五。恚使亦如是。有愛使界種分別為十。慢使界種分別為十五。無明使亦如是。見使行分別為五。行種分別為十二。界行種分別為三十六。疑使界種分別為十二。是為七使分別為九十八。問此九十八使幾見斷幾修斷。答十種修道滅。餘則見道斷。愛慢無明界分別為九。瞋恚為十。餘八十八使見道斷。彼於諦暫見則斷。故曰見道。若數習道而斷。故曰修道。若見道所斷。是說見斷。若修道所斷。是說修斷。如是不覺心覺心九種一種九種九種。破石方便斷。藕絲方便。未見爾炎觀。已見爾炎觀。彼斷時修四行道。是見道斷。彼斷時修十六行道。是修道斷。對無事對有事亦如是。已說使對治差別。謂種差別。今當說

 使有二十八  是障於見苦
 彼當見苦時  永盡無有餘 

見斷八十八使中二十八障。見苦故見苦斷。斷義此品後當說

 見集斷十九  當知滅亦然
 增三見道斷  十說修道滅 

見集斷十九使障。見集故見集斷。當知滅亦然者。見滅斷十九使亦如是。增三見道斷者。二十二使見道斷。十說修道滅者。十使修道斷如前說。已說使種差別。界差別今當說

 第一煩惱種  在欲當知十
 二種種有七  餘八見道斷 

第一煩惱種在欲當知十者。如前說。初見苦斷煩惱種。彼十使欲界繫。二種種有七者。見集見滅斷各七使欲界繫。餘八見道斷者。見道斷八使欲界繫

 欲界應當知  四是修道斷
 謂餘上二界  當知同可得 

欲界應當知四是修道斷者。若修道斷煩惱四是欲界繫。如是說欲界三十六使。謂餘上二界者。餘六十二使在色無色界。問幾色界繫幾無色界繫。答當知同可得。彼三十一使色界繫。三十一使無色界繫。已說界種差別。使自相今當說

 所謂有身見  受邊見邪見
 二取應當知  是五說名見 

諸行從緣起而無知亂心。愚夫於五受陰若自若共起我我所審爾計著。是名有身見。於諸行受斷常審爾計著。是名受邊見。無施等審爾計著。是名邪見。於有漏法受第一審爾計著。取見等除等故是名取見見。於有漏行受淨等審爾計著。取戒等除等故是名取戒見。此五煩惱決斷故說見。此一邪見邪決斷故。以行差別故說五見(二取梵音中亦可言摩亦可言此並有竊取義選擇義雖實與理乖而意存求宗故言選擇所受非道故言竊取)

 貪欲疑瞋恚  慢癡說非見
 境界差別轉  建立種種名 

貪欲疑瞋恚慢癡說非見者。於彼境界樂著名貪欲。於諦。或名為疑。眾生非眾生數忿怒名瞋恚。族姓色力富勢伎術等方他卑等上起意自高名為慢。於諦愚名為癡。此五煩惱非慧性故非見。是為十使。境界差別轉建立種種名者。此十使境界差別轉故建立種種名。此諸使若障見苦說見苦斷。如是障見集滅道說見道斷

 下苦說一切  二行離三見
 道除於二見  上界不行恚 

下苦說一切者。下苦謂欲界苦。彼一切十使與見苦相違故見苦斷。二行離三見者。除身見邊見戒取。餘七使與見集滅相違故見集滅斷。道除於二見者。除身見邊見餘八使與見道相違故見道斷。問何故身見邊見見苦斷非餘耶。答苦處轉故。果處轉故。見彼則斷不遠隨至根。此見不隨根故初見諦則斷。問何故戒取見苦見道斷非集滅耶。答彼處起故異學於彼二諦相違非集滅。彼垢處故於集諦欲。洗浴處故於滅諦欲。若內法者見苦斷。外法者見道斷。問疑使何故不修道斷。答於事不見故疑。於事見故斷。彼方起見故無有見修道斷。上界不行恚者。色無色界除恚餘如欲界說。彼色界見苦斷九。見集滅斷六。見道斷七。修道斷三。無色界亦如是。問上二界何故無恚耶。答彼無有無慚無愧慳嫉憂苦性故。寂止養身故。得慈心故。無九惱性故。離不饒益相故。離一向不善故。二果故是瞋恚。已說使界建立。一切遍今當說

 普遍在苦因  疑見及無明
 是使一切種  謂在於一地 

見苦集所斷疑見。彼相應無明及不共。此十一使當知地地一切遍。廣境界故。自地如是緣使五種。上不使下。非境界故。離欲故。斷知故。下不使上。劣非所使事故。依果不可得故。當知見諦所斷是一切穢污法因。彼應如是。何以故。聖人不起無有愛瞋恚纏慢種現在前者。應說轉非分故。無有愛者斷見所長養隨斷見起。彼斷見滅故。瞋纏者邪見所長養隨邪見起。彼邪見滅故。慢種者身見所長養隨身見起。彼身見滅故。已說自地一切遍他地今當說

 他地為境界  除二見如前
 地地九遍使  非想則不然 

前說十一一切遍。除身見邊見餘九一切遍。從欲界乃至無所有處。是他地一切遍。彼欲界見苦斷邪見。若自若共謗色無色界果。見取受第一。戒取受淨。起疑或無明不了。欲界見集斷邪見。若自若共謗色無色界陰因。見取於因受第一。疑或無明不了。如是初禪見苦集所斷邪見。若自若共謗七地苦集。如是廣說。乃至無所有處見苦集所斷邪見。若自若共謗一地苦集。如是廣說。非想非非想處地無他地一切遍。無上地故。界亦如是說。無色界無他界一切地遍。無上界故。問一切遍有何義。答一切有漏種普緣義是一切遍義。緣力持義是一切遍義。一切起一切眾生一切事故名一切遍。無有凡夫於有漏法本來不取我等行。問何故身見邊見說自地一切遍。非他地耶。答見現境界故。此見見現境界。非下地生見上地。雖上地生見下地。前已說上地使不緣下地愛恚慢自相起故。不緣他種。況緣他地。未離欲者雖樂上地。是欲非貪

 若緣苦邪見  是違於見苦
 一地緣九地  緣集亦復然 

若緣苦邪見是違於見苦。一地緣九地者。欲界見苦斷邪見緣九地苦。從欲界乃至非想非非想處非一時。謂欲界非色界。若異者則斷知壞及界壞。初禪緣八地。二禪七地。乃至非想非非想緣非想非非想。緣集亦復然者。如說見苦斷邪見。見集斷邪見亦如是。問云何唯使是一切遍。復餘法耶。答

 若一切遍使  同一果諸行
 當知一切遍  非為諸得等 

若一切遍使相應受等法及共有生等。彼亦一切遍。同一果故。和合故。相隨行故。前後無不合故。是名一切遍。一果等非性故。得非一切遍一切遍使。三事故。五種因緣五種使五種。彼相應法五種因緣五種不使五種。非使性故。彼共有法五種因。不緣五種不使五種。是故說。若一切遍使一切遍因作四句。一切遍使非一切遍因者。未來一切遍使也。一切遍因非一切遍使者。過去現在一切遍使相應共有法也。一切遍使一切遍因者。過去現在一切遍使也。非一切遍使非一切遍因者。除上說

 邪見疑相應  及不共無明
 滅道之所斷  當知無漏緣 

見滅見道斷邪見疑相應無明及不共無明。此六使當知界界無漏緣。彼見滅斷邪見謗於滅。疑惑無明不了於滅處轉。如是見道斷於道處轉。問見滅斷邪見為見滅謗耶不見耶。若見者。不應謗以見故。若不見者。不應無漏緣。答見謗。但邪見如有處人想謗處。彼亦如是。問如欲界見苦斷邪見緣九地苦乃至非想非非想處緣一地。見滅斷亦然耶。答不然。問云何。答

 若滅境界見  自地諸行滅
 是境界非餘  滅盡非因故 

若滅境界見自地諸行滅是境界非餘者。欲界見滅斷邪見。緣欲界諸行滅。非餘初禪。初禪乃至非想非非想處亦如是。問何故非他地。答滅盡非因故。滅盡者無為故非展轉因。非展轉因故自地諸行滅為邪見境界故非餘。謂善知亦如是者不然何以故。轉生相違故。善智者行諦與轉生相違。是故彼轉異穢污亦異。以有漏地因果斷故。謂見苦斷邪見亦自地苦為境界者不然。展轉相牽故。若生若依若立若因。展轉因故。問見道斷邪見云何轉。如見苦集斷耶。如見滅斷耶。答異轉。問云何。答

 若道境界見  彼見則緣道
 展轉相因故  六地及九地 

道者展轉相因故。欲界見道斷邪見緣六地。法智品。色界無色界八地。見道斷邪見緣九地未知智品唯法智。未知智展轉相因。若彼法欲界愛所潤見我我所受。彼諸對治應欲界見道斷邪見緣。非此煩惱他地緣。如此論未知智亦如是說。問滅道法智非色無色界法對治耶。是故彼智應為色無色界見道斷邪見境界。若非境界者亦不應說。若法色無色界愛所潤見我我所受。彼諸對治應色無色界見道斷邪見緣。答俱不全故無過。非全法智為彼界對治。雖滅道法智非苦集法智。亦非滅道法智全為色無色界對治。唯修道法智對治非見道。彼初非分故。是故汝所說不然。譬如樂根意行(憂喜捨在意地因六識故立十八意行欲界樂根不在意地故不立意行)。問何故貪恚慢見取戒取非無漏緣耶。答

 貪緣不應責  不為不饒益
 寂靜第一淨  彼非無漏緣 

智者見貪過。若無漏緣者不應見過。若不見過亦不應斷。若欲涅槃者。是善法欲則非貪愛。不饒益故起瞋。彼非不饒益。不寂靜故起慢。而彼寂靜。見取者第一行轉無漏法第一。若彼無漏緣者。應是正見非煩惱。不顛倒故。戒取亦如是。問諸使何所使。答

 欲界一切種  一切遍使使
 緣縛於自地  上地亦復然 

欲界一切種一切遍使使緣縛於自地者。欲界一切遍使緣使欲界五種。問色無色界云何。答上地亦復然。如是色無色界自地一切遍使緣使自地五種

 謂彼諸餘使  當知緣自種
 緣使自境界  一切所依品 

謂彼諸餘使當知緣自種緣使自境界者。餘不一切遍及一切遍使。自相境界故。緣使自種法一切所依品者。若一切遍及不一切遍。若有漏緣若無漏緣。彼各使自品相應法

 若使無漏緣  他地緣煩惱
 自品相應使  境界解脫故 

若使無漏緣他地緣煩惱自品相應使者。若使無漏緣及他地緣自品相應使非緣使。何以故。境界解脫故。此使境界解脫。以無漏法解脫一切煩惱。上地諸法解脫下地煩惱故。問一一使幾使使。答

 彼使身見者  見苦所斷種
 見集一切遍  見苦餘亦然 

彼使身見者見苦所斷種。見集一切遍者。謂身見為見。苦斷。一切使所使。以自種故。及見集斷一切遍所使。廣境界故。問見苦斷餘使云何。答見苦餘亦然。如說身見。當知見苦斷餘使亦如是

 如苦集亦爾  滅道有漏緣
 盡使於自種  修道斷亦然 

如苦集亦爾者。如說見苦斷。見集斷亦如是。滅道有漏緣盡使於自種修道斷亦然者。如是見滅見道。修道斷亦如是。差別者。見滅見道斷使自種有漏緣。使盡使自種及一切遍使使。亦無漏緣相應使使。問已知使諸使使所。使諸使使。誰為緣使使。非相應使使。乃至誰非緣使使。亦非相應使使。答

 見苦使自品  緣使及相應
 見相應無明  緣使餘亦然 

彼身見身見相應無明二種使使緣及相應。餘見苦斷使及見集斷一切遍緣使非相應使。不同品故。餘使亦非緣使亦非相應使。身見相應非使。法身見及相應無明相應使亦緣使。餘見苦斷使及見集斷一切遍使緣使非相應使。餘使亦非相應亦非緣。如身見如是。邊見見苦斷邪見見取戒取疑貪恚慢亦如是。見苦斷無明於見苦斷無明及見集斷一切遍緣使非相應。餘見苦斷使亦緣亦相應使。餘亦非緣亦非相應使。如見苦斷見集斷亦如是。見滅見道斷有漏緣及修道斷亦如是。差別者。若使相應可得。即彼使相應使及緣使

 若滅境界見  彼俱生無明
 諸一切遍使  有漏緣相違 

若滅境界見彼俱生無明者。見滅斷邪見彼相應無明相應使。彼無明邪見相應使。彼相應法二俱相應使。問餘使復云何。答諸一切遍使有漏緣相違。若一切遍及見滅斷種有漏緣使緣使。餘非相應使亦非緣使。以是義故當知餘無漏緣使亦如是。不共無明差別者。彼無相應使使

 彼使與微入  隨入亦隨逐
 是從三事起  當知不斷等 

彼使與微入隨入亦隨逐者。彼使者作也。微入者性也。隨入者相應也。隨逐者得也。復次使者如乳嬰兒。微入者微細行也。隨入者如麻中油。隨逐者如空行影水行隨。問云何起彼使。答是從三事起當知不斷等。三事故起貪使。因力境界力方便力。彼貪欲使不斷不知是因力。貪欲纏所緣是境界力。彼不正思惟是方便力。此說煩惱具足因緣不必要具三事。若必具三事起者不應退。當知一切使亦如是。問諸使為不善為無記耶。答

 身見受邊見  彼相應無明
 欲界中無記  色無色一切 

身見受邊見彼相應無明欲界中無記者。欲界身見邊見及相應無明是無記。何以故。於施戒修不相違故。若計我者行施令我後世得樂。亦持戒令我生天。亦修道令我得解脫。斷滅見者順解脫。復次此見於自事中愚故起。不為逼迫他起。彼計我者眼見色言。我見非眼見。不以我見色逼迫他。是故非不善。餘欲界煩惱是不善。色無色一切者。色界無色界使一切無記。正受壞故。無苦受性故。不善者苦受報。彼色無色界無。非色無色界有欲界報。果報斷地故。問何使何處轉。答

 貪欲瞋恚慢  過去或緣起
 未來說一切  餘二世盡縛 

貪欲瞋恚慢過去或緣起者。過去貪恚慢是自相煩惱故。不能於一切有漏法起。貪者不能不見不聞不思惟境界起。由方便故熾然。或時有人於眼起愛非餘身分。恚慢亦如是。未來說一切者。未來貪恚慢緣縛三世。一切有漏法以三世緣故。餘二世盡縛者。見疑無明是餘。彼共相起故。若過去未來縛三世有漏法。現在使不定故不說。若有者若自相煩惱現在前。即彼現在未來縛過去。若於彼起已滅不斷。問非為過去使斷。即彼未來斷耶。何故說過去起已滅不斷耶。答不以等種故說。有時增上中種先起。彼若過去斷即彼未來斷。於彼事中未來軟煩惱縛。是故無過。若共相煩惱現在前縛三世一切有漏法。此則總說。若五識身煩惱過去縛過去。現在縛現在。未來若生法縛未來。若不生法縛三世事。若意地者過去未來現在盡縛三世事。問云何縛。答若眼識身煩惱縛所縛緣色。彼相應法相應縛。彼相應法意入及法入。如是乃至身識身煩惱縛所緣觸。彼相應法相應縛。若意地煩惱縛所緣十二入。彼相應法相應縛。彼相應法意入及法入。彼婆蹉部說。人成結成事成。阿毘曇者說。人不成結成事成。譬喻者說。結成人不成事不成。境界不定有欲無欲故。有時於彼起欲起恚起慢起嫉起厭起悲起捨。已說使世建立。次第今當說

 煩惱次第起  自地於自地
 上地亦生下  當知隨次生 

煩惱次第起自地於自地者。自地一切使於自地一切。煩惱次第轉一一次第生一切。上地亦生下當知隨次生者。上地煩惱次第生下地煩惱。彼染污心命終起下地中陰生陰。彼非想非非想地次第生八地。乃至梵世次第生欲界。問此諸煩惱世尊說扼流取受漏縛。彼云何。答

 有扼漂流取  泄漏與結縛
 以是義故說  扼流取漏縛 

苦所扼故說扼。故彼四種。欲扼有扼見扼無明扼。問何故五見說見扼。一無明立一扼耶。答等擔故。問何故色無色界結除見無明。餘立一有扼耶。答等正定地故。及隱沒無記故。漂眾生故說流。彼亦四種。如扼說。取有故說取。極執故。彼亦四種。欲取見取戒取說我取。問何故無明說扼流。而不說取耶。答非捷疾行故。執受義是取義。捷疾行。彼無明非捷疾行。以愚故不說取。問何故四見說見取。一取說戒取耶。答等擔故。謂彼能熾然業及違道故。內外可得故。外道不食等苦作道想。內道糞掃衣等作道想。問何故色無色界結說我取。非欲界耶。答內處起故。色無色界結內向起自己緣故。欲界結外向起故。是故說欲取。一切入處漏故。心漏連注故說漏。彼三種。欲漏有漏無明漏。問何故說見流見扼。不說見漏耶。答住義是漏義。此見捷疾於住不順。是故餘不捷疾。煩惱雜已說。漏漂義是流義。見於漂順。是故建立流苦。繫義是縛義。問扼流取漏縛有何性。答

 數有二十九  亦說二十八
 三十六十五  欲等扼流性 

彼欲扼性二十九。貪五恚五慢五疑四十纏。纏此品後當說。有扼二十八。愛十慢十疑八。見扼三十六。五見界行種分別三十六。無明扼界種分別有十五。流亦如是

 謂前三十四  次種說三十
 第三者說六  第四三十八 

欲取性三十四。貪五恚五慢五無明五疑四十纏。見取三十。除戒取。戒取性六。戒取界種分別有六。說我取性三十八。愛十慢十無明十疑八。色無色界有二纏。睡及掉纏。非界種分別。前已說故。此中不說

 說彼欲漏性  當知四十一
 有漏五十二  無明漏十五 

欲漏性四十一。貪五恚五慢五疑四見十二十纏。有漏性五十二。愛十慢十疑八見二十四。無明漏性十五。此百八煩惱。扼義故說扼漂義故說流。取義故說取。為漏義故說漏。問諸煩惱種云何起。答

 無知故猶預  猶預故邪見
 因此邪見故  轉生諸身見 

初以無知故苦不欲。乃至道不欲是名無明。無明故猶預。苦非苦耶。乃至道非道耶。是無明轉生疑。疑故求決定。若得正方便生正決定。則有苦集滅道。若邪方便生邪決定。則無苦集滅道。是疑轉生邪見。若此非苦者則是我。是邪見轉生身見

 從是起邊見  戒取戒想取
 於彼決定已  次第生見取 

彼於我見變壞便見斷。若見相似相續便見常。是身見轉生邊見。若見一邊淨。是邊見轉生戒取。若淨者是為第一。是戒取轉生見取

 自見則生欲  他見則起恚
 自見舉名慢  從使轉生纏 

彼自見生染。他見起恚。自見舉慢。是從見起貪恚慢從使生上煩惱纏。問何者是。答

 無慚與無愧  睡悔慳嫉掉
 眠忿及與覆  是上煩惱纏 

十纏。所謂無慚無愧睡悔慳嫉掉眠忿覆。此相行品已說。謂此是使依(依者梵音膩山地膩山地義言津液謂纏是使之津液如蘇蜜瓶津液流出也)。問何纏何使依。答

 無愧睡與眠  此三無明依
 掉慳及無慚  是從貪欲生 

無愧睡與眠此三無明依者。無愧睡眠當知無明依。問若彼纏是無明依者。以無明相應耶。答若無明依即無明相應。或無明相應非無明依者。餘七纏是。掉慳及無慚是從貪欲生者。掉慳無慚纏是貪欲依。問若纏是貪欲依。即彼相應耶。答作四句依不相應者。慳纏是。相應不依者。無愧睡眠是。亦依亦相應者。掉及無慚是。非依非相應者除上說

 覆纏二使依  悔則因猶豫
 忿嫉瞋恚依  明智之所說 

覆纏二使依者。或說覆纏是愛依。以愛力故覆藏。有說。是無明依。以無知力故覆藏。悔則因猶豫者。悔纏是疑依忿嫉瞋恚依。明智之所說者。忿纏嫉纏是瞋恚依。問此煩惱垢有六。何依。答(急縛是纏義輕繫是垢義是十纏六垢差別義也)

 所謂煩惱垢  害恨瞋恚依
 誑高依貪欲  是義應當知 

所謂煩惱垢害恨瞋恚依者。害及恨是瞋恚依。誑高依貪欲是義應當知者。誑高垢是貪欲依

 所謂五邪見  諂依由是生
 說依見取果  是惱應當知 

所謂五邪見諂依由是生者。五見起諂依。健疾故。說依見取果是惱應當知者。惱垢是見取依。問何纏與何煩惱相應。答

 一切煩惱俱  說睡及與掉
 無慚不善俱  無愧亦復然 

一切煩惱俱說睡及與掉者。此二纏一切煩惱相應。一切穢污心不寂靜故當知掉。煩惱現在前心無所堪。故當知睡。雖掉掉不相應及睡睡不相應。自性故以少故不說。當知使即煩惱。彼纏一切煩惱俱故。五種六識身三界不善及無記。無慚不善俱無愧亦復然者。此二纏一切不善使相應。一切不善心現在前。壞恭敬不畏罪。是故彼纏說五種六識身。不善故欲界繫

 悔在於意苦  修道之所斷
 眠唯在欲意  餘各自建立 

悔在於意苦者。悔在意地。捷疾故。以愁戚起故。憂相應故。苦受所攝故在欲界。問此何斷。答修道之所斷。善行惡行中生故修道斷。眠唯在欲意者。眠在欲界意地。眠時一切煩惱共行。是故欲界一切煩惱相應。餘各自建立者。餘纏上煩惱各自建立。所謂忿覆慳嫉不與餘使相應。除無明當知悔亦自建立。餘煩惱行非性故。問何故慳嫉立九結中。非餘耶。答

 所謂慳與嫉  獨立離於二
 是故此二纏  立於九結中 

慳嫉二纏自力起故。獨立一向不善故離於二。以是故立於九結中。睡掉者一切煩惱俱故不獨立。不善及無記故不離二。眠亦與餘使相應故不獨立。善不善無記故不離二。無慚無愧雖離二而不獨立。悔雖獨立而不離二。善不善故。忿及覆雖獨立亦離二。或有欲令是使性彼記有八纏悔眠。若善者當知非纏。纏一向穢污故。問愛何故立一結而二使或三或六耶。答得一縛相故立一結。正定地不定地故說二使。界別故說三。依別故說六。問何故三見立見結。二見立他取結耶。答名等故。事等故。身見邊見邪見是女。名十八使自性。是故立一結。他取結是男。名彼亦十八使自性。是故立一結。是故如是說。若見相應法愛結繫。非見結亦非不見使使。若集智生滅智未生見滅見道。斷(見取戒取)相應法愛結繫。以愛結有漏緣故非見結。以彼一切遍見結斷故。雖自種見結不斷。而不緣彼無漏緣故。非相應異品故。非見使不使。以五見為見使。三見為見結故。已說煩惱自性。根相應今當說

 諸使在三界  盡捨根相應
 隨地諸根使  相應至色有 

諸使在三界盡捨根相應者。三界一切使捨根相應。何以故。隨順一切。煩惱故。與欣戚及俱煩惱轉行故。以一切煩惱皆處中而息故。若異者無離煩惱。是故捨根得五種六識身三界。隨地諸根使相應至色有者。謂喜根樂根乃至梵世。彼諸使喜根樂根相應。光音天亦有喜根。彼地使喜根相應。遍淨天有樂根。彼地使樂根相應。果實天有一捨根。彼諸使捨根相應。非餘(愛等是欣煩惱恚癡是戚煩惱邪見是俱煩惱捨根悉與彼相應同共一緣行也)

 邪見及無明  欲界中樂苦
 瞋恚疑唯苦  謂餘一向樂 

邪見及無明欲界中樂苦者。邪見起惡業則喜。淨業則憂。無明一切根相應。瞋恚疑唯苦者。欲界疑不決定故不喜。是故苦受相應。初禪二禪無餘根性。與喜根相應。欲界喜根麤故。眾生不應起而起。如貧賤人常戲笑隨彼事不應起而起。欲界疑微細故不與喜根相應。瞋恚憂戚行起故苦受相應。謂餘一向樂者。欲界餘煩惱樂行起故樂受相應

 謂勳二相應  見斷唯應意
 欲界諸煩惱  說諸根相應 

謂勳二相應者修道斷煩惱名為勳。身受相應及心受若六識身者。彼五根相應如所起隨其義說彼苦根欲界樂根。五識身喜根憂根意地捨根。六識身一切身受修道斷意俱有見斷。唯應意者。見道斷煩惱在意地。意識諸根相應非隨事起故。欲界諸煩惱說諸根相應者。此說欲界諸煩惱。上地隨地根相應亦如是說。問諸纏何根相應。答睡掉無慚無愧五根相應。眠三根。除樂根苦根。忿悔嫉恨害惱憂根。及捨根覆誑諂三根。除樂根苦根慳喜根及捨根高三根。除苦根憂根。以高意地故。三界喜行轉故。問諸使幾識相應。答

 貪欲瞋恚癡  當知六識俱
 謂欲隨道斷  上地隨所得 

貪欲瞋恚癡當知六識俱謂欲修道斷者。欲界修道斷欲恚無明六識相應。上地隨所得者。色無色界無瞋恚。愛無明隨有識身即彼相應。謂梵世四識身可得。即彼地二使四識相應

 無色界一切  非事慢意地
 當知彼七使  自性果及人 

無色界一切者。謂使無色界見道斷及修道斷。非事慢意地者。欲色界見道斷及慢。此諸使在意地。雖上三禪亦意地。以界分別故不說地。問云何知使。答當知彼七使自性果及人。三事故知使。謂自性果及人。彼自性者。貪欲使如興渠勳。瞋恚使如苦種子。有愛使如嬰兒衣。慢使如憍人。無明使如愚癡人。見使如迷失道。疑使如惑二道。果者。貪欲使修習多修習生鴛鴦雀等眾鳥中。瞋恚使修習多修習生虺蛇中。有愛使修習多修習生色無色界。慢使修習多修習生卑賤中。無明使生闇冥中。謂世界中間。見使生邪見家。疑使生邊地。及人者。貪欲使當觀如難陀等。瞋恚使如央掘魔等。有愛使如阿私多阿羅蘭鬱頭藍子等。慢使如慢高兒等。無明使如鬱鞞羅迦葉等。見使如須那剎多羅等。疑使如摩訶迦葉等。以此三事知使者則能遠離。如知嶮道。滿煩惱為使。不滿煩惱為纏。是故纏不立使。煩惱垢亦如是。以是五事具故名滿煩惱五事者。謂諸結縛使上煩惱纏。若一一不具名不滿煩惱。已說煩惱建立。斷煩惱今當說

 一時斷煩惱  正智之所說
 如此諸解脫  亦非一時得 

一時斷煩惱正智之所說者。此諸煩惱頓斷不漸漸。謂自分對治起時。而苦法忍起。欲界見苦所斷十使頓斷。苦未知忍。色無色界十八使頓斷。如是乃至道未知忍。十四使頓斷。修道漸漸聖道起。上上四使頓斷。乃至上上聖道起。漸漸四使頓斷。如是一切地。問見道一時斷應爾。以一種道斷九種結故。修道斷者。以九種道斷九種結。云何一時斷。答修道斷者。若此種對治起。即此種頓斷不漸漸。初已斷故。如此諸解脫亦非一時得者。彼諸解脫數數得。謂欲界見苦諦斷。及色無色界見苦集滅斷。六時得。謂自分對治時。及四沙門果時。及增益根時。色無色界見道斷五時得。除自分對治。以道未知智初得故。欲界修道斷五種五時。除須陀洹果。三種四時。軟軟

種三時。色無色界七地及非想非非想地八種三時。除前三沙門果。軟軟種二時。阿羅漢果及增益根。問諸煩惱云何斷。答

 謂彼緣中覺  及說彼緣斷
 亦說得對治  又復彼緣滅 

四事斷煩惱。謂知緣。緣斷。得對治。彼緣滅。知緣者。見苦見集斷自界緣及無漏緣。緣斷者。見滅見道斷有漏緣。得對治者。修道斷。彼緣滅者。他界緣。復次五事斷煩惱。謂因永滅。得斷。轉依。知緣。得對治。已說斷煩惱因緣建立。斷知今當說

 欲界中解脫  聖說四斷知
 離色無色界  當知五斷知 

九斷知欲界煩惱斷立。四斷知色無色界煩惱斷立。五斷知雖智知而斷。是智果故說斷知。如業果亦名業

 苦集煩惱盡  總說一斷知
 滅道斷各一  如欲上亦三 

彼欲界見苦集斷煩惱盡立一斷知。見滅斷二。見道斷三。如欲界。色無色界見苦見集斷亦立一。見滅斷二。見道斷三。此品後廣說

 修道斷當知  界界斷說一
 三斷是智果  餘則說忍果 

欲界修道斷一斷知。色界斷二。無色界斷。此三當知是智果。問以何等故色無色界見道斷立一斷知。修道斷立二耶。答見道斷同對治故。修道斷不同故。問餘斷知何果。答餘則說忍果。見道斷盡六斷知。說忍果。忍對治故。見道斷盡若言忍果非斷知者不然。謂忍智眷屬故。與智同一果故。是故見道修道斷俱得名智果。已說斷知是智果。謂若地若道。若法智未知智。若彼同品果今當說

 初地說一切  禪五亦復八
 無色說一果  眷屬果亦然 

初地說一切者。未至依具九斷知果。彼三界對治故。禪五亦復八者。阿毘曇者說。根本禪五斷知果。謂色無色界煩惱斷。如前說。尊者瞿沙說。有八除五下分結盡斷知。是未至依果故。彼欲令欲界見諦斷盡。是禪果禪中間如禪說。無色說一果者。三無色定說一斷知果。一切結盡是。眷屬果亦然者。如色空處眷屬亦說一斷知果。色愛盡是。雖四地修道斷盡建立斷知。但第四禪軟軟種盡得斷知名。是故說是空處眷屬果

 世俗道果二  聖九法智三
 未知智說二  彼品果六五 

世俗道果二者。五下分結盡及色愛盡。是世俗道果。謂聖人以世俗道斷二界結故。聖九者。一切九斷知是聖道果。以聖道對治一切煩惱故。法智三者。三斷知是法智果。五下分結盡色愛盡及一切結盡。是以修道法智斷三界結故。未知智說(二者二斷)。知是未知智果。色愛盡及一切結盡。是以色無色界修道果故。彼品果六五者。法智品果有六斷知。欲界見道斷三。及前說法智果三。未知智品五斷知果色無色見道斷三。及前說未知智果二。問誰成就幾斷知。答

 或有諸聖人  未成就斷知
 或成一二三  四五及與六 

見道五心頃不成就斷知。集法智集未智忍一。集未知智滅法忍二。滅法智滅未知忍三。滅未知智道法忍四。道法智道未知忍五。須陀洹六。向斯陀含果者。若倍欲盡超升離生如前說。若次第向成就六。斯陀含果亦六。向阿那含果。若欲愛盡超升離生如前說。若次第向成就六得阿那含果一。下分結盡是向阿羅漢果者。若色愛未盡一。色愛盡二阿羅漢果一。一切結盡斷知是。問誰捨幾斷知。答

 捨一二五六  如捨得亦然
 得果及度界  二處斷知集 

捨一二五六者。阿羅漢果退捨一斷知。色愛盡阿那含色界纏退捨一。若色愛未盡欲界纏退捨一。色愛盡阿那含果欲界纏退捨二。得阿羅漢果捨二。若欲愛盡超越阿那含捨五。次第捨六。問誰得幾斷知。答如捨得亦然。或有得一斷知。見道第六第八第十第十二第十四。乃至道未知智心一一得一次第。阿那含果得一。五下分結盡是聖人色愛盡一。色愛盡是阿羅漢果一。一切結盡是得二者。阿羅漢無色界纏退得六者。若阿羅漢若阿那含欲界纏退無有得五者。是故經中無。問此斷知何處集。答得果及度界二處斷知集。此斷知二處集。阿那含果阿羅漢果。以彼處得果。即彼度界。是故下分結上分結斷時得道未知智生。六種斷雖得果非度界。色愛盡雖度界非得果。餘非度界亦非得果。是故此諸斷知處不名為集。已說建立自性果成就捨得集。若因緣彼斷得斷知名。今當說

 謂彼二因滅  離繫及度界
 得於無漏得  及缺第一有 

以四因緣故。或五彼斷得斷知名見道。四因緣。謂俱因滅。俱繫離。得無漏解脫得。及缺第一有。彼苦法忍苦法智苦未知忍生非俱因滅。雖見苦斷因滅非見集斷。以是義故非俱繫離。雖得無漏解脫得。未缺第一有故。如是一因緣合。三因緣不合。苦未知智集法忍生。雖得無漏解脫得及缺第一有。餘二因不具。是故此處不立斷知。集法智生俱因滅。謂先見苦斷因滅。今見集斷因滅。當知亦是俱繫離得無漏解脫得。苦未知智生時。已缺第一有。是故此處建立斷知。集未知智生一切因緣具。是故此處建立斷知。如是滅法智第三。滅未知智第四。道法智第五。道未知智第六。此說見道也。修道斷五因緣。前四及界永斷是為五。欲界修道斷煩惱九種展轉相縛。乃至非相非非想地亦如是。彼欲界一種斷。乃至八種具二因緣。謂得無漏解脫得及缺第一有。三因緣不具。第九種滅具五因緣。是故此處建立斷知。初禪一種斷。乃至八種具二因緣非餘。如前說。第九種斷具四因緣。一因緣不具。謂度界。第二第三禪及三無色亦如是。第四禪地乃至八種斷具二因緣非餘。第九種斷具五因緣。是故此處建立斷知。非想非非想亦如是。以是義故凡夫離欲不立斷知。以彼不得無漏解脫得亦不缺第一有故。已說斷知。三種境界五種愛生今當說

 好境俱不俱  彼二種愛生
 惡境二亦然  一則謂為捨 

好境俱不俱彼二種愛生者。好名可愛樂境界。若得彼境界不離愛生。云何令我於此事不離。若未得者想得愛生。云何當得。惡境二亦然者。惡名不可愛樂境界。彼亦二種。愛生俱者離想愛生。不俱者不得想愛生。一則謂為捨者。捨名境界非可愛樂非不可愛樂。一向愚愛生。問彼使為心相應為不相應。此何所疑。二師異說故。毘婆闍婆提。欲令不相應。育多婆提。欲令相應。於此有疑。答相應何者

 謂使煩惱心  障礙不違淨
 妙善心可得  非不相應使 

使有二事故惱心緣及相應。若使心不相應者。不應於緣中惱心。以彼無緣故。一切心不相應法。無緣亦不相應。非有相應法故。心為使所惱。如所說。貪欲惱心故心不解脫。以此說故知使心相應。障礙者。若使心不相應者。道生時不應障礙。不違心相續故。以障礙故非不相應。不違淨者。若使心不相應。不應與善心相違。與善心一時俱生。不應作過。作過故是故非不相應。復次善妙心可得。功德相違故名使。若使心不相應者。彼常行故。善心應無生處。善心生故當知非不相應。復次說著相等故。云何貪使。謂染著相。云何瞋使。謂心法惱。云何慢使。謂心法舉。如是比。是故使心非不相應。若纏善心相違非使者不然。何以故。得使相故。貪欲纏故名貪欲纏。如是比。不說差別因。俱是貪欲。而言纏相應使不相應者。但有言說。竟不說差別因緣。若言纏以使為種子者。所說不成。因不相應果相應故有過。是使非不相應

雜阿毘曇心論卷第四

 

 

 

 

 

 

 

 

 

 

 

 

 

 

 

| 佛光山 | 佛經 | 英翻中 | 釋大寬法師佛學問答 Wiki | 佛陀紀念館 | 佛教 | 佛學 | 

 

佛教

Like

分享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