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教義卷第三
大門第三明四門入理者。尋真性實相之理。幽微妙絕。一切世間。莫不能契。但以大聖明鑒通理之門。乃於無言之理赴緣以教為門。是以稟教之徒因門契理。故法華經云。以佛教門出三界苦。又云。其智慧門難解難入。淨名經明。諸菩薩各說入不二法門。即其意也。今略以五意解釋。一略辨四門相。二正明四門入理。三明四悉檀起四門教。四約十法成四門義。五明信法兩行四門不同。第一略辨四門相者。門者以能通為義。佛教所詮正因緣四句法。通行人至真性實相之理。故名為門。若外人邪因緣無因緣法四句。因此四句各見四種邪法之理。因此生十四難六十二見。起諸結業沈輪生死。此是邪道四門。今所不述。若佛法四門。即是正因緣四句法。能通行人同入第一義涅槃也。故大智論云。四門入清涼池。又般若如大火炎四邊不可觸。又云。般若波羅有四種相。即四門別義。仰尋佛法既有四教不同。今約四教明門各有四門別。一三藏教四門。二通教四門。三別教四門。四圓教四門。一明三藏教四門即為四。一有門。二空門。三亦有亦空門。四非有非空門。一有門者。即三藏教明正因緣生滅之有。若稟此教能破十六知見。見陰界入一切有為諸法。悉皆觀無常苦空無我。得世第一法發真無漏。因有見真有即第一義諦之門也。故大集經云。甚深之理不可說。第一義諦無聲字。陳如比丘。於諸法獲得真實之知見。此即諸阿毘曇論之所申也。二明空門者。即是三藏教明。折正因緣假實法生滅入空。若稟此教能破假實之惑。見假實空發真無漏。因空見真空即第一義之門也。故須菩提在石室觀生滅無常。入空因空得道。名見佛法身。恐此是成實論之所申也。三明有空門者。即三藏教明。正因緣生滅之有空。若稟此教能破偏執有無之惑。見因緣有空發真無漏。因有空見真有空。即第一義之門也。此是迦旃延。因此入道故作昆勒論。還申此門也。四非有非無門者。即三藏教明。正緣生滅非有非空之理。若稟此教。能破有無邊邪執見因緣。非有非無發真無漏。因非有非無。見真非有非無。即第一義之門也。惡口車匿因此入道。未見論度。有人言。犢子阿毘曇申此意也。彼論明。我在第五不可說藏中。我非三世即非見有非無為法。即是非見空也。此恐未可定用。二明通教四門者。即是智度論明。一切不實。一切亦實亦不實。一切非實非不實。佛於此四句。廣說第一義悉檀。中論明此四句。皆名諸法之實相。即通教明。正因緣法如夢幻響化水月鏡像體法即空之句也。若三乘共稟此教。而根緣不同。各於一句入第一義。故四句皆名門也。此具如青目注解。又注云。諸法實相有三種。故知。此四句門即是三乘同入此四門。得見第一義也。三明別教四門者。若用中論亦名為假名。而辨四門者。即別教之四門。大智度論四句亦得也。此別教四門意。正出大涅槃經。但多散說。約乳明四句譬。即是別教四門也。若明佛性如乳有酪性石有金性。力士額珠。即是有門。若明石無金性乳無酪性。眾生佛性猶如虛空。大涅槃空迦毘羅城空。即是空門也。涅槃經又云。佛性亦有亦無者。即云何為有。一切眾生悉皆有心故。云何為無。從善巧方便而得見故。又譬如乳中亦有酪性亦無酪性。即是亦有亦無門也。若明佛性即是中道。百非雙遣故。經譬云。乳中非有酪性非無酪性。即是非空非有門也。別教菩薩。別稟此四門之教。因見佛性住大涅槃。故此四句之教。即是別教之四門也。今一往約涅槃經文分別別教四門之相。但此經文。或可是圓教四門。至下圓教四門。自當料簡同異也。問曰。若別教四門。但出涅槃經。若爾前諸摩訶衍經。何意無別教四門也。答曰。大涅槃經。是解釋前教之經。此前諸摩訶衍豈無別教四門。具出經文事盛繁也。四明圓教四門者。四門明入佛性第一義。一往與別教四門。入第一義諦。見佛性得常樂涅槃。名義是同。細尋意趣有異。問曰。以何相知異耶。答曰。分別有異意乃多途。今略約圓教七義分別。即知別教四門。與圓教四門有殊也。七義者。一若明一切法即真性實相。佛性涅槃不可復滅。而明四門者。即是圓教四門也。二若初心即開佛知見圓照而辨四門者。即圓教四門也。三若明不思議不斷煩惱圓入涅槃而辨四門者。即是圓教四門也。四若明圓行而辨四門者。即是圓教四門也。五若明圓位而辨四門者。即是圓教四門也。六若明圓體而辨四門者。即圓教四門也。七若明圓用而辨四門者。即是圓教四門也。第二正明四門入理者。若外人四門心行理外諸顛倒想與顛倒理相應。不得入真性理。所以者何。隨心異故見理亦異。是故各說。謂得一究竟道因起諍論也。今明佛法四門。皆得入一理。但有二種不同。一者三藏通教兩種四門同入偏真之理。二者別圓兩教四門。同入圓真之理。一明三藏四門通教四門。同入偏真之理者。各因四門同入偏真第一義。得二種涅槃是同也。理雖是一而門有異者。既有巧拙兩度之殊。故有兩種四門能通之別也。真理無二故所通至理是一也。譬如州城開四門使君是一而從四門入者。門雖有殊而所見使君只是一也。三藏教四門。如從州城四邊偏門。而入通教四門如從四正門而入。偏正雖殊入見偏真第一義諦。得二種涅槃是一也。二明別教四門圓教四門。同入中道實相真性理者。各因四門而入見實相佛性。得常樂涅槃是一也。理雖是同而門有異。教門既有偏圓之殊。故有兩種四門能通之異也。佛性真理不二故。所通之真性理是一也。譬如臺城有四門。門雖不同所見天子是一也。別教四門。如從臺城四邊偏門而入。圓教四門如從四正門而入。偏正雖殊入見真性解脫實相之理是一也。第三明用四悉檀起四門之教者。若外道四門皆不見根緣。執心取相定說。如舊醫常用乳藥治一切病。此不因四悉檀而起四門也。今佛法四門。皆因四悉檀而起也。一明悉檀起三藏教四門。二明悉檀起通教四門。三明悉檀起別教四門。四明悉檀起圓教四門。一明四悉檀起三藏教四門者。即是生生不可說。有四悉檀因緣。亦可得說。一明用四悉檀起有門者。若眾生心樂有法。即用世界悉檀。說毘曇有門。若宜聞生善。即用各各為人悉檀。說於有門。若執無因緣邪因緣。或執空取著起諸結業。即用對治悉檀為說有門。若聞即是悟見第一義。即用第一義悉檀為說有門。如拘鄰等五人。聞說四諦即見第一義諦。得須陀洹果。若不能用四悉檀赴緣而說法者。即是差機說法是眾生怨。天魔外道一手作諸牢侶。涅槃經云。說法者諸佛之境界。非諸聲聞緣覺所知也。二明用四悉檀起空門者。類前有門用四悉檀起空門義即成也。而諸成論師云。毘曇有門。但是調心不能得道。成實見空乃得道耳。諸數論師云。我用小乘明義見有得道。汝採用大乘明義。故說見空得道今謂此並不得三藏教意。大集經云。常見之人說異念斷。斷見之人說一念斷。二見雖殊得道無異。大智論云。聲聞經中處處明法空義。豈得言見空得道明大乘。今約此四悉檀意作成壞義。數人四義成。成論四義壞。成論四義成。數人四義壞。是則成壞敵等。何者是成論成。何者是數人壞。若解三藏教巧拙度。則成論空門義成。數人有門義壞。三明用悉檀起有無門者。類前有門用悉檀意。則有空門得道。故為毘曇論之所通也。四明用悉檀起非有非無門者。亦類前有門。用四悉檀意可見也。二明用悉檀起通教四門者。通教四門。雖如幻化但有名字。即是生不生不可說。而眾生四種根緣不同。若用四悉檀赴緣。即得起四門也。用四悉檀起通教類前可知也。三明用四悉檀起別教四門者。不生生不可說。以四悉檀因緣故。得赴緣起教說四門也。但地論師明。阿梨耶識是如來藏。即是用別教有門。入道三論人云。汝是不見真空亦是唼水義。三論師明諸法畢竟無所有。此是別教空門。地論師云。汝是外人冥初生覺義。亦是黃蜂黃[虫*巢]義。執諍不穆何可融會也。今謂此是不得別教四門之意。不知四悉檀。說此有空兩門義也。四明悉檀起圓教四門者。不生不生不可說。以四悉檀因緣。起圓教說四門也。第四明約十法成四門義者。外人亦說。四門但不為十法所成。故諸顛倒流轉生死不得解脫。今佛法四門。皆為十法所成必得涅槃。故不同外人也。就此即為四。一十法成三藏教四門。二十法成通教四門。三十法成別教四門。四十法成圓教四門。一明十法成三藏教四門者。四門即為四。一明用十法成毘曇有門見有得道者。十法名目具如前出。但知正因緣法成見有得道者。知無明因緣生一切法。破一切外人計無因緣邪。因緣生一切法也。二真正發心成見有得道者。知無明因緣。有三界一切生死苦。覺悟心生欲斷無明結業正求涅槃。此心真正過一切天魔外道之心也。三止觀進行成見有得道者。因止觀能發無漏定慧。不同外人不知。攢搖乳酪猶難得。況復生蘇。四破法遍成見有得道者。用生滅無常破身邊二見。單四見複四見。具足四見六十二見無量諸見。皆知從無明因緣生。心不愛著。涅槃經云。是諸外道無有一法不從緣生。從緣生法悉皆無常。云何外道有常樂我淨。如此諸見四顛倒悉能遍破不同外道也。五善知通塞成見有得道者。知無量諸見皆有道滅故為通。悉有苦集故為塞。不同外道如彼蟲道。不知是字非字也。六善修三十七品成見有得道者。三十七品調適行。對涅槃開三脫門。不同外人。如佛為須跋陀羅。經中作獅子吼八正道。外人尚無一分決定。不得四沙門果也。七對治助開成見有得道者。五停心觀發諸禪定背捨勝處。不同外人。根本味禪定起愛見慢之三病也。八善知次位成見有得道者。知七賢七聖之位。心不叨濫起增上慢。不同外人。戒取見取計生死法為涅槃也。九安忍強軟兩賊成見有得道者。能忍八風內外三障四魔。心不退轉。不同外人不能安忍微細遮道法也。十順道法愛不生成見有得道者。四善根人發得善有漏五陰。大涅槃經說。我弟子有外道則無。若不生法愛。則不頂墮進入忍法成世第一法。發苦忍真明十六剎那證須陀洹果。若入超果即成羅漢。故知十法成見有得道。聲聞乘辟支佛乘乃至大乘。故知毘曇見有得道。此非虛說也。二明十法成空門。三明十法成有空門。四明十法成非空非有門。悉得見第一義。證二種涅槃類。有門有十法所成意可知也。今佛法中義學坐禪。若不深得此意。但言見有見空得道。與外人有何殊也。故大智論云。若無方便入阿毘曇。則墮有中。入空門即墮無中。入昆勒門即墮有無中。中論云。若非有非無即是愚癡論也。二明十法成通教四門。三明十法成別教四門。四明十法成圓教四門。皆得入道類前可知。若偏取四門執諍戲論。不得十法入道意者。為邪見之火所燒也。故大智論云。般若波羅蜜。譬如大焰四邊不可取。邪見火燒故。是事前於四教中已處處分別也。第五明信法兩種四門不同者。外人不信三寶。不學佛法。邪信邪行雖有四門非佛弟子。豈成信法兩行。今明佛弟子深信佛教修集佛法能發無漏。故成信法兩行。若信行人即是四種教門。若法行人即是四種觀門。是則信行人。以佛教門出三界苦。約四教各有四種教門。一往則有十六種教門。十六種信行人。約四教各有四種觀門。一往即有十六種觀門。十六種法行人。若細分別四教。則有能所信法兩行教門無量無邊。信行亦無量無邊。觀門無量無邊。法行亦無量無邊。宜論三藏四門。五百羅漢各說身因。即是五百觀門。況復此經諸菩薩。各說入不二法門。善財入法界見無量善知識。各各說所得法門。皆從四教三十二門顯出也。若四不可說故。文殊師利說一切法。無言無說。盡諸戲論。名入不二法門。淨名杜口默然無說。文殊稱歎是真入不二法門。當知一切法門皆不可說也
四教義卷第三
| 佛光山 | 佛經 | 英翻中 | 釋大寬法師佛學問答 Wiki | 佛陀紀念館 | 佛教 | 佛學 |
分享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