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元新定釋教目錄卷第二十五(別錄之六)
一百一十五部二百六十五卷
右一經前後兩譯一本在藏一本闕
右二經同本異譯。出長阿含第七卷。與蔽宿經同本。其本並闕
右兼長阿含第十一中善生經。前後三譯。二存一闕
右兼長阿含第十三中阿摩晝經。前後三譯。二存一闕
右兼長阿含第十四中梵動經。前後三譯。二存一闕
右兼長阿含第四分中記世經。前後六譯四存二闕
鳩摩迦葉經下一十四部二十八卷並是長阿含部分闕本
右兼中阿含第七卷中分別聖諦經。前後四譯。二存二闕
右兼中阿含第三十卷中降魔經。前後五譯。三存二闕
右兼中阿含第三十一中賴吒和羅經。前後四譯。二存二闕
右兼中阿含第三十三中善戒經。前後六譯。二存四闕
右一經疑與第三十一中賴吒和羅經同本
四諦經下一十四部一十四卷。並是中阿含部分闕本
右兼增一本經前後四譯。二存二闕。出第十八卷
右兼增一本經前後四譯。二存二闕。出第二十六卷
右兼增一本經前後五譯。三存二闕。出第三十一卷
右兼增一本經前後四譯。二存二闕。出第四十一卷
右兼增一本經前後五譯。三存二闕。出第五十卷
右或云雜經四十四篇。既不顯別名。未詳出何卷中
波斯匿王喪母經下七部八卷。並是增一阿含部分闕本
安公本錄從自見自知下有二十二經。云是阿含一卷於中五經已備。餘錄不復重載。安云。是阿含一卷者四種阿含之中。而不的指何部。今且附此雜阿含之錄
色比丘念本起經下二十五經。安公云。並出雜阿含
異處三觀經下四十五部四十五卷。是雜阿含部分闕本
右前後五譯四存一闕
(藏中摩鄧女經是世高譯今有舍頭諫經其摩鄧女與舍頭諫既是同本不合雙出今二本俱載未詳所以或可此經即是藏中舍頭諫經法護譯者錄家錯上)
右前後四譯三存一闕
右與阿難問事佛經等同本。前後四譯。三存一闕
右前後六譯三存三闕
右前後三譯二存一闕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右前後三譯一存二闕
(今有禪要經五卷文極交錯不可流行如刪繁錄中具述)
右前後三譯一存二闕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右前後三譯一存二闕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右前後三譯一存二闕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右與三摩竭經同本。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右前後三譯一存二闕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右二經同本異譯二本俱闕
右二經同本異譯二本俱闕
右二經同本異譯二本俱闕
右二經同本異譯二本俱闕
右二經同本異譯其本並闕
從舍頭諫經下四十三部六十一卷除四阿含外諸重譯經闕本
四百八十一部五百五十一卷
從頂生王因緣經下。諸失譯經群錄之中。但題名目久虧其本。無可披詳。大小二乘實難詮定。且粗分判尚多參涉。幸諸明士詳而正之
四十四部九十二卷
右前後兩譯一本在藏一本闕
右兼合本前後三譯。一存二闕
(右長房錄云僧純於拘夷國得梵本佛念為譯文煩後竺法汰刪改正之見寶唱錄今疑佛念譯者與曇摩持同是尼戒所出何異而別存之)
前後三譯其本並闕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右二雜事同本異譯。其本並闕
(靜秦錄云後秦曇摩蜱譯十誦律雜事問二卷寶唱錄云後秦罽賓沙門曇摩耶舍譯十誦律雜事一卷此之二說多是錄家人名差誤或即是前第一譯者長房內典二錄並云東晉所翻非秦代譯依此二錄為正房錄又云曇摩譯者明佛法僧物互相交涉分齊差殊甚要須善除防護今藏中有五百問事經一卷有三十三紙亦明佛法僧物不得參涉事然名目不同莫知所以餘錄云出十誦律者即五百問經中明三十九夜受日等事即與十誦扶同但以名目有殊未為剋定後諸博見詳而正之)
(右合戒序云晉太元六年辛巳六月二十五日比丘竺曇無蘭在謝鎮西寺合此戒到七月十八日記之又長房內典二錄及靖邁經圖之中並云漢明帝時沙門竺法蘭譯二百六十戒合異二卷今詳此說理定不然當佛法初興戒律未備戒之合異從何而來今愚見所裁只是竺曇無蘭所合之者二人名姓俱同錄家誤上曇無即法還是法蘭故高僧傳法蘭所譯但標餘部無此戒名今此錄中廢之不立其曇無所合非是正翻此錄之中亦不合載但以二說差誤故存而記之)
從出家事下五部十卷同帙。又從藥事下七部五十卷拾遺補 貞元新入目錄
右七部五十卷。大唐三藏義淨從大周證聖元年至大唐景雲二年譯畢。准長安四年十二月十四日敕及景雲二年閏六月二十六日敕遍入經目。今開元釋教錄中無。今欲拾遺補闕編入貞元新定釋教目錄。為訪本未足且附此闕本錄
九部六十五卷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右據俱舍本論。即前偈是。今後言論本一十六卷。未詳所以
(右長房錄云文帝代外國沙門伊葉羅譯至擇品緣礙未竟遂輟後求那跋摩續譯都訖成十三卷見高僧傳房錄之中伊葉波羅及求那跋摩各存其本唐內典錄及翻經圖同此今以求那跋摩但續前闕更不再翻前後各存理為不當今合為一本其第四譯見流行者長房錄云宋文帝代天竺沙門僧伽跋摩元嘉十年屆自建業善律藏明雜心道場慧觀以跋摩妙解雜心諷誦通利先三藏等雖復譯出未及繕寫更請重翻寶雲傳語觀自筆受一同及訖故知見行之者是其後本)
前後四譯一存三闕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四十七部一百八十四卷
右前後三譯二存一闕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右前後三譯一存二闕
右與坐禪三昧經同本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右此修行方便經。詳其名目。與達摩多羅禪經合是同本。而彼禪經亦名修行方便經。是東晉代覺賢所譯。佛大先造。先罽賓人也。覺賢之師。賢與支謙相去一百四十年。佛大先彼未出。配為同本。或將未當。故為單譯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右前後三譯二存一闕
右前後三譯一存二闕
姚秦建初六年辛卯佛念共難提出壞目因緣經。二人共出合是一本。二處俱存。或恐誤也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右與法句喻經同本。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右前後三譯一存二闕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都計小乘經律論。及聖賢集傳闕本者。總七百五部。一千一百五十七卷。舊六百九十八部。今加七部。合計七百五部。舊一千六百六卷。今加五十卷。合一千六百五十六卷
貞元新定釋教目錄卷第二十五
| 佛光山 | 佛經 | 英翻中 | 釋大寬法師佛學問答 Wiki | 佛陀紀念館 | 佛教 | 佛學 |
分享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