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壹阿含經卷第十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勸請品第十九

  (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摩竭國道場樹下

爾時。世尊得道未久。便生是念。我今甚深之法難曉難了。難可覺知。不可思惟。休息微妙。智者所覺知。能分別義理。習之不厭。即得歡喜。設吾與人說妙法者。人不信受。亦不奉行者。唐有其勞。則有所損。我今宜可默然。何須說法

爾時。梵天在梵天上。遙知如來所念。猶如士夫屈伸臂頃。從梵天上沒不現。來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住。爾時。梵天白世尊曰。此閻浮提必當壞敗。三界目。如來.至真.等正覺出現於世。應演法寶。然今復不暢演法味。唯願如來普為眾生廣說深法。又此眾生根原易度。若不聞者。永失法眼。此應為法之遺子。猶如優缽蓮華.拘牟頭華.分陀利華。雖出於地。未出水上。亦未開敷。是時。彼華漸漸欲生。故未出水。或時此華以出水上。或時此華不為水所著。此眾生類亦復如是。為生.老.病.死所見逼促。諸根應熟。然不聞法而便喪者。不亦苦哉。今正是時。唯願世尊當為說法

爾時。世尊知梵天心中所念。又慈愍一切眾生故。說此偈曰

 梵天今來勸  如來開法門
 聞者得篤信  分別深法要
 猶在高山頂  普觀眾生類
 我今有此法  昇堂現法眼 

爾時。梵天便作是念。如來必為眾生說深妙法。歡喜踊躍。不能自勝。頭面禮足已。即還天上

爾時。梵天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

聞如是

一時。佛在波羅奈國仙人鹿苑中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此二事。學道者不應親近。云何為二事。所謂著欲及樂之法。此是下卑凡賤之法。又此諸苦眾惱百端。是謂二事學道者不應親近。如是。捨此二事已。我自有至要之道得成正覺。眼生.智生。意得休息。得諸神通。成沙門果。至於涅槃

云何為至要之道得成正覺。眼生.智生。意得休息。得諸神通。成沙門果。至於涅槃。所謂此賢聖八品道是。所謂等見.等治.等語.等業.等命.等方便.等念.等定。此名至要之道。今我得成正覺。眼生.智生。意得休息。得諸神通。成沙門果。至於涅槃。如是。諸比丘。當學捨上二事。習於至要之道。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羅云.迦葉.龍  二難.大愛道
 誹謗.非梵法  二事最在後 

  (三)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釋提桓因至世尊所。到已。頭面禮足。在一面住。白世尊曰。云何比丘斷於愛欲。心得解脫。乃至究竟安隱之處。無有諸患。天.人所敬

爾時。世尊告釋提桓因曰。於是。拘翼。若是比丘聞此空法解無所有。則得解了一切諸法。如實知之。身所覺知苦樂之法。若不苦不樂之法。即於此身觀悉無常。皆歸於空。彼已觀此不苦不樂之變。亦不起想。以無有想。則無恐怖。以無恐怖。則般涅槃。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復受有。如實知之。是謂。釋提桓因。比丘斷於愛欲。心得解脫。乃至究竟安隱之處。無有災患。天.人所敬

爾時。釋提桓因禮世尊足已。繞三匝而退

當於爾時。尊者大目犍連去世尊不遠結跏趺坐。正身正意。繫念在前。爾時。尊者大目犍連便作是念。向者。帝釋得道跡而問事耶。為不得道跡而問義耶。我今當試之。爾時。尊者大目犍連即以神足。如屈伸臂頃。便至三十三天

爾時。釋提桓因遙見大目犍連遠來。即起奉迎。並作是語。善來。尊者大目犍連。尊自不至此。亦大久矣。願欲與尊論說法義。願在此處坐

是時。目犍連問釋提桓因曰。世尊與汝說斷愛欲之法。我欲聞之。今正是時。可與我說之

釋提桓因白言。我今諸天事猥多。或自有事。或復有諸天事。我所聞者即時而忘。昔者。目連。與諸阿須倫共鬥。當鬥之日。諸天得勝。阿須倫退。爾時。我身躬往自戰。尋復領諸天還上天宮。坐最勝講堂。因鬥勝故。故名為最勝講堂。階巷成行。陌陌相值。一一階頭。七百樓閣。一一樓閣上。各七玉女。一一玉女各有七使人。願尊目連在彼觀看

爾時。釋提桓因及毘沙門天王在尊者目連後。往至最勝講堂所。是時。釋提桓因及毘沙門天王。白大目犍連曰。此是最勝講堂。悉可遊看

目犍連曰。天王。此處極為微妙。皆由前身所作福祐故。致此自然寶堂。猶如人間小有樂處。各自慶賀。如天宮無異。皆由前身作福所致

爾時。釋提桓因左右玉女。各各馳走。莫知所如。猶如人間有所禁忌。皆懷慚愧。是時。釋提桓因所將玉女亦復如是。遙見大目犍連來。各各馳走。莫知所湊。時。大目犍連便作是念。此釋提桓因意甚放逸。我宜可使懷恐怖

是時。尊者大目犍連即以右腳指案地。彼宮殿六變震動。是時。釋提桓因及毘沙門天王皆懷恐怖。衣毛皆豎。而作是念。此大目犍連有大神足。乃能使此宮殿六返震動。甚奇。甚特。未曾有是。是時。大目犍連便作是念。今此釋身以懷恐怖。我今宜可問其深義

云何。拘翼。如來所說除愛欲經者。今正是時。唯願與我等說

釋提桓因報言。目連。我前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住。是時。我即白世尊曰。云何比丘斷於愛欲。心得解脫。乃至究竟至無為處。無有患苦。天.人所敬

爾時。世尊便告我言。於是。拘翼。諸比丘聞法已。都無所著。亦不著色。盡解一切諸法。了無所有。以知一切諸法已。若苦.若樂.若不苦不樂。觀了無常。滅盡無餘。亦無斷壞。彼以觀此。已都無所著。已不起世間想。復無恐怖。以無恐怖。便般涅槃。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復受有。如實知之。是謂。釋提桓因。比丘斷欲。心得解脫。乃至究竟無為之處。無有患苦。天.人所敬。爾時。我聞此語已。便禮世尊足。遶三匝。即退而去。還歸天上

是時。尊者大目犍連以深法之語。向釋提桓因及向毘沙門具分別之。爾時。目犍連具說法已。猶如士夫屈伸臂頃。從三十三天沒不現。便來至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爾時。目犍連即於座上白世尊曰。如來前與釋提桓因說除欲之法。唯願世尊當與我說之

爾時。世尊告目犍連曰。汝當知之。釋提桓因來至我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爾時。釋提桓因問我此義。云何。世尊。比丘斷愛欲。心得解脫。爾時。我告釋提桓因曰。拘翼。若有比丘解知一切諸法空無所有。亦無所著。盡解一切諸法了無所有。以知一切諸法無常。滅盡無餘。亦無斷壞。彼已觀此。已都無所著。已不起世間想。復無恐怖。已無恐怖。便般涅槃。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復受有。如實知之。是謂。釋提桓因。比丘斷欲。心得解脫。爾時。釋提桓因即從坐起。頭面禮我足。便退而去。還歸天上

爾時。大目犍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世間有此二人。若見雷電霹靂。無有恐怖。云何為二人。獸王師子.漏盡阿羅漢。是謂。比丘。有此二人在於世間。若見雷電霹靂。不懷恐怖。是故。諸比丘。當學漏盡阿羅漢。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五)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此二法。令人無有智慧。云何為二法。不喜問勝人。但貪睡眠無精進意。是謂。比丘。有此二法。令人無有智慧。復有二法。令人成大智慧。云何為二法。好問他義。不貪睡眠有精進意。是謂。比丘。有此二法。令人有智慧。當學遠離惡法。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六)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此二法。令人貧賤。無有財貨。云何為二法。若見他施時便禁制之。又自不肯布施。是謂。比丘。有此二法。令人貧賤。無有財寶。比丘。復有二法。令人富貴。云何為二法。若見人與他物時助其歡喜。己好布施。是謂。比丘。有此二法。令人富貴。如是。諸比丘。當學惠施。勿有貪心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此二法。令人生貧賤家。云何為二法。不孝父母.諸尊師長。亦不承事勝己者。是謂。比丘。有此二法。令人生貧賤家。諸比丘。復有二法生豪族家。云何為二。恭敬父母.兄弟.宗族。將至己家。惠施所有。是謂。比丘。有此二法。生豪族家。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梵志女名須深。往至尊者大拘絺羅所。到已。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爾時。彼梵志女須深白拘絺羅曰。優蹋藍弗.羅勒迦藍。此深法中。竟不受化。各取命終。世尊記此二人曰。一人生不用處。一人生有想無想處。此二人盡其壽命。各復命終。一人當為邊地國王。傷害人民。不可稱計。一人當為著翅惡狸。飛行走獸無得脫者。命終之後各生地獄中。然復世尊不記彼人何時當盡苦際。何故世尊不記彼人當盡苦際

爾時。尊者拘絺羅語須深女人曰。所以世尊不說者。皆由無人問此義故。是故。世尊不記彼人何時當盡苦際

須深女人曰。於是如來以取涅槃。是故不得問之。若當在世者。往問其義。如今尊者拘絺羅與我說之。彼人何時當盡苦際

爾時。尊者拘絺羅便說此偈

 種種果不同  眾生趣亦然
 自覺覺人者  我無此辯說
 禪智解脫辯  憶本天眼通
 能盡苦原本  我無此辯說 

爾時。須深女人便說此偈

 善逝有此智  質直無瑕穢
 勇猛有所伏  求於大乘行 

是時。尊者拘絺羅復說此偈

 是意甚難得  能獲異法要
 難為能辦之  向於奇特事 

爾時。尊者與彼須深女人具說法要。便發喜心。時。彼女人即從坐起。頭面禮足。便退而去

時。須深女人聞尊者拘絺羅所說。歡喜奉行

  (九)

聞如是

一時。尊者摩訶迦遮延遊婆那國深池水側。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

爾時。尊者迦遮延有此名聞。流聞四遠。尊者長老姦茶婆羅門在此遊化。爾時。婆羅門聞尊者迦遮延在此池側遊化。將五百比丘。尊者長老功德具足。我今可往問訊彼人。是時。上色婆羅門將五百弟子。往至尊者迦遮延所。共相問訊。在一面坐

爾時。彼婆羅門問尊者迦遮延曰。如迦遮延所行。此非法.律。年少比丘不向我等諸高德婆羅門作禮

迦遮延曰。婆羅門當知。彼如來.至真.等正覺。說此二地。云何為二地。一名老地。二名壯地

婆羅門問曰。何者為老地。何者為壯地

迦遮延曰。正使婆羅門年在八十.九十。彼人不止婬欲。作諸惡行。是謂婆羅門雖可言老。今在壯地

婆羅門曰。何者年壯住在老地

迦遮延曰。婆羅門。若有比丘年在二十。或三十.四十.五十。彼亦不習婬欲。亦不作惡行。是謂婆羅門年壯在老地

婆羅門曰。此大眾中頗有一比丘不行婬法。不作惡行乎

迦遮延曰。我大眾中無有一比丘習欲作惡者

時。婆羅門即從坐起。禮諸比丘足。並作是語。汝今年少住於老地。我今年老住於少地

爾時。彼婆羅門復往至迦遮延所。頭面禮足。而自陳說。我今自歸迦遮延及比丘僧。盡形壽不殺

迦遮延曰。汝今莫自歸我。我所自歸者汝可趣向之

婆羅門曰。尊者迦遮延。為自歸誰

時。尊者迦遮延便長跪向如來所般涅槃處。有釋種子出家學道。我恒自歸彼。然彼人即是我師

婆羅門曰。此沙門瞿曇為在何處。我今欲見之

迦遮延曰。彼如來已取涅槃

婆羅門言。若如來在世者。我乃可百千由旬往問訊之。彼如來雖取涅槃。我今重自歸作禮及佛.法.眾。盡其形壽。不復殺生

爾時。上色婆羅門聞尊者迦遮延所說。歡喜奉行

  (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二人出現世間。甚難得遇。云何為二人。能說法人出現於世。甚難得值。能聞法人受持奉行。甚難得值。是謂。比丘。有此二人出現世間。甚難得遇。是故。諸比丘。當學說法。當學聞法。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一)

聞如是

一時。佛遊摩竭國界。漸來至毘舍離城。爾時。在毘舍離北闇婆婆利園中。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

爾時。闇婆婆利女聞世尊來在園中。與大比丘五百人俱。爾時。彼女駕乘羽寶之車。便往出毘舍離城。至俠道口。即到世尊所。自下車往至世尊所

爾時。世尊遙見彼女來。便告諸比丘。皆悉專精。勿起邪想

是時。女人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爾時。世尊說極妙之法

說極妙之法已。女白佛言。唯然世尊當受我請及比丘僧

爾時。世尊默然受女請。女見世尊默然受請已。即從坐起。頭面禮足。復道而歸

爾時。毘舍離城男女大小。聞世尊在闇婆婆利園中。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時。城中有五百億童子。乘種種羽寶之車。其中或乘白車白馬。衣蓋.幢幡.侍從皆白。其中或乘赤車赤馬。衣蓋.幢幡.侍從皆赤。或乘青車青馬。衣蓋.幢幡.侍從皆青。或乘黃車黃馬。衣蓋.幢幡.侍從皆黃。威容嚴飾。如諸王法。出毘舍離城。往至世尊所。未到之頃。道逢彼女。走打車牛。馳向城內

是時。諸童子問女曰。汝是女人。應當羞辱。何以打牛走車。馳向城內

時女報曰。諸賢當知。我明日請佛及比丘僧。是故走車耳

童子報曰。我亦欲飯佛及比丘僧。今與汝千兩純金。可限明日。使我等飯

時女報曰。止。止。族姓子。我不聽許

童子復報。與汝二千兩.三千.四千.五千。乃至百千兩金。是非聽許。明日使我等飯佛及比丘僧

女報言。我不聽許。所以然者。世尊恒說。有二希望。世人不能捨離。云何為二。利望.命望。誰能保我至明日者。我以先請如來。今當辦具

時。諸童子各振其手。我等爾許人不如女人也。作是語已。各自別去

時。諸童子往至世尊所。頭面作禮。在一面住。爾時。世尊見童子來。告諸比丘。汝等比丘。觀諸童子威容服飾。如天帝釋出遊觀時。等無差別

爾時。世尊告童子曰。世間有二事。最不可得。云何為二。有反復之人。作小恩常不忘。況復大者。是謂。諸童子。有此二事。最不可得。童子當知。念有反復。亦識使小恩不忘。況復大者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知恩識反復  恒念教授人
 智者所敬侍  名聞天世人 

如是。諸童子。當知作是學

爾時。世尊具與諸童子說微妙法。聞已。各從坐起。頭面禮足。便退而去

是時。女人即其夜。辦種種甘饌飲食。敷諸坐具。清旦便白。時到。今正是時。唯願世尊臨顧鄙舍

爾時。世尊著衣持缽。將諸比丘前後圍遶。往至毘舍離城。到女舍。是時。女見世尊坐定。手擎食上佛及比丘僧。飯佛及比丘僧已。行清淨水已。更取小金鏤座。在佛前坐

爾時。女白世尊曰。此闇婆婆利園用奉上如來及比丘僧。使當來.過去.現在眾僧。得止住中。願世尊受此園

爾時。世尊為彼女故。便受此園。世尊便說此咒願

 園果施清涼  橋樑渡人民
 近道作圊廁  人民得休息
 晝夜獲安隱  其福不可計
 諸法戒成就  死必生天上 

爾時。世尊說此記已。即起而去

爾時。女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斷愛及師子  無智.少於財
 家貧.須深女  迦旃.法說.女 

增壹阿含經卷第十

 

 

 

 

 

 

 

 

 

 

 

 

 

 

 

| 佛教如來宗 | 台灣論壇 | 電子書下載 | 法師 Wiki | 陀羅尼 | 佛教 | 弘憶論壇 |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