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須真天子經卷第四
須真天子復問文殊師利童子。云何菩薩得持權慧自在所入隨俗教化。爾時文殊師利便為天子歌頌偈言
心於欲無所著 常志求無上道
意所習眼悉見 以是故智慧相
令一切皆發意 常使願於此道
心於道無所捨 如是者善權相
一切人亦無人 智慧者曉了是
悉已淨諸空寂 以是故智慧相
悉合聚一切人 諸受身有著者
以道德成熟之 如是者善權相
身本空亦如是 於本無無所見
猗三場為已淨 以是故智慧相
諸所有悉惠施 頭目身及珍寶
為一切立所願 如是者善權相
樂清淨於寂默 不於戒自貢高
身口意悉俱寂 以是故智慧相
自身戒悉已備 亦勸讚持戒者
佛亦皆從戒成 如是者善權相
無吾我而得忍 一切大亦皆空
身口意無缺漏 以是故智慧相
亦不身口所說 心於是不起亂
一切法皆寂淨 如是者善權相
常忍於一切人 若罵詈加捶杖
愍一切護不捨 以是故智慧相
悉了信一切福 皆勸勉一切人
常審行於道軌 如是者善權相
常等行於三昧 皆悉滅於愛欲
於習著而不為 以是故智慧相
所樂禪皆棄捐 於城郭而現行
欲愍導一切故 如是者善權相
不在此不在彼 已正住於中間
所不可見便離 以是故智慧相
常於空無厭足 如是者為曉空
便哀護一切人 如是者善權相
無相法乃見佛 等視之如虛空
於色像無所住 以是故智慧相
已供養萬億佛 為一切供養雄
悉已得佛相好 如是者善權相
法淨無婬欲塵 平等視如虛空
如此法無所持 以是故智慧相
於法界為已住 所造立常究竟
於是而不動搖 如是者善權相
一切人無能知 其法義亦皆如
察視之本端空 以是故智慧相
無所生亦不滅 悉曉知一切法
亦不去無從來 如是者善權相
所在生常安隱 於五陰無色欲
常悉護於一切 以是故智慧相
常習在於空閑 無我法不造立
常奉修禪三昧 如是者善權相
於丘聚及城郭 柔軟音以教授
所說法無厭極 以是故智慧相
於三世無恐懼 於苦樂無所住
自調身根已寂 如是者善權相
於大眾心等定 於憂慼意亦爾
悉現身於其中 如是者善權相
悉已行無礙慧 常不住於名字
如空等無所語 以是故智慧相
於欲縛現其中 法教授於人民
常讚歎於三寶 如是者善權相
於神通行功德 常調心寂三昧
自處中不高卑 以是故智慧相
神通具飛變化 便去到億剎土
悉供養巨億佛 如是者善權相
視陰蓋譬如幻 於愛欲無色著
便得滅諸魔眾 以是故智慧相
於諸魔而示現 示現已便捨離
於其中度一切 如是者善權相
常親近度脫門 便得空無思想
願施於所當施 以是故智慧相
於瞋恚無怒害 不愚癡慧之聚
無長益栽不生 如是者善權相
所當作信已辦 常奉行於眾慧
悉過諸波羅蜜 以是故智慧相
雖現於貪欲癡 喻忤之非黠根
用是護於一切 如是者善權相
得平等若泥洹 便能滅於叢聚
已降伏於三界 以是故智慧相
於是世生死聚 一切人是朋友
所作福無厭足 如是者善權相
因八直而空寂 是則為菩薩慧
智慧及權方便 順此乘得世雄
行善權智慧俱 亦不生亦不有
智慧與善權俱 至得黠無貢高
智慧及善權慧 常相隨與併行
如兩牛共一轢 覺法田無有上
須真天子復問文殊師利童子。道為何等類。文殊師利答言。天子。我所處是道類。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何所處是道處。文殊師利答言。天子。寂靜是道處。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何所是道之相。文殊師利答言。天子。虛空是道相。天子復問。文殊師利。道何所住止而為道。文殊師利答言。天子。住止於虛空是則為道。天子復問。文殊師利。道誰之所立。文殊師利答言。天子。道從諸法立。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何所是道之本。文殊師利答言。天子。平等則道之本。天子復問。文殊師利。法何所持而為道。文殊師利答言。天子。持無我無人。是故為道。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何所而與道等。文殊師利答言。天子。無所生無所起。則與道等。天子復問。文殊師利。道去至何所。文殊師利答言。天子。道去至一切人心諸所行中。所以者何。無所行亦無所至。天子復問。文殊師利。道何所出生。文殊師利答言。天子。大哀則道所出生。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云何大哀是道之所生。文殊師利答言。天子。度於一切是則大哀。道之所生。天子復問。文殊師利。道從何求。文殊師利答言。天子。道從一切愛欲中求。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云何愛欲而能出道。文殊師利答言。天子。淨八直行是故道。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云何八直行與愛欲俱耶。文殊師利答言。天子。爾八道與愛欲俱。卿將讚道之淨乎。婬怒癡盡是故道。如行愛欲行道亦爾。天子復問。文殊師利。於此行中何所為作而與道合。文殊師利答言。天子。於此行中亦不得愛欲。亦不得生死。亦不得泥洹。是故道。道之所行得合於道。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何所是菩薩行。文殊師利答言天子。六十二見。四顛倒。五覆蓋。一切無功德輩。是菩薩行。天子復問。文殊師利。是事云何。文殊師利答言。天子。菩薩以善權方便。廣隨所入欲救度一切。一切所求惟因諸見愛欲四顛倒中求。所以者何。一切從是中生故。於此求索一切不可得見。亦不見所見。愛欲亦不可見。四顛倒亦不可見。亦非一切亦非不一切。所以者何。護脫一切故。如是天子。當作是知。菩薩道於愛欲中求。天子復問。文殊師利。菩薩不從三脫門而求道耶。文殊師利答言。天子。不可從空而成道。亦不可於無相。亦不可於無願而成道也。所以者何。於是中無心意識念亦無動故。有心意識念動者乃成其道。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何所施行而名為道。文殊師利答言。天子。愚癡與道等。道與愚癡等。施行是等。則名曰道等。於直見等於邪見等。於直念等於邪念等。於直語等於邪語等。於直活等於邪活等。於直業等於邪業等。於直方便等於邪方便等。於直意等於邪意等。於直定等於邪定等。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云何直見與邪見等。文殊師利答言。天子。等於虛空等於寂靜。天子復問。文殊師利。空與寂靜有何差特。文殊師利答言。天子。虛無等虛空等。是寧有異不也。天子報文殊師利言。虛無等虛空等。實無有異也。文殊師利言。如是天子。空寂適等亦復無異。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云何所說等而復有稱譽讚歎之差特耶。文殊師利答言。天子。無思想因所作而自貢高。便有異而致稱譽讚歎。設使無思想因所作而自貢高。解知是義相者是無有異也。譬如天子萬川四流各自有名。盡歸于海合為一味。所以者何。無有異故也。如是天子。不曉了法界者便呼有異。曉了法界者便見而無異也。天子復問。文殊師利。法界乎寧可得見知不也。文殊師利答言。天子。法界不可得見知也。所以者何。總合聚一切諸法故。於法界而不相知。於是法界而等念得三世之慧。是則法界之處。棄捐煩亂猶豫之心。是則知處所。亂語者終不受之則知其處。譬若天子於無色像悉見諸色。是色亦無等如虛空也。如是天子。於法界為甚清淨而無瑕穢。如明鏡見其面像。菩薩悉見一切諸法。如是諸法及於法界等淨如空。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云何菩薩得辯才慧。文殊師利答言。天子。菩薩以空身慧而無所斷。於諸所見自現其身。為一切人說無常法令離是身。是為菩薩得辯才之慧。知所有空於一切皆無所有。天子復問。文殊師利。菩薩得分別諸法。文殊師利答言。天子。知空寂於有身無身而不作異。是故菩薩得分別諸法。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云何菩薩得為導師
文殊師利答言。天子。菩薩法亦不住。亦不不住。是故天子。菩薩得為導師。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云何菩薩得知一事了無數事。文殊師利答言。天子。菩薩於無思想而不動搖。是故菩薩。得知一事了無數事。天子復問。文殊師利。菩薩寧能有要現入三品不。何等為三。等於正要。入於不要。入於邪要。文殊師利答言。天子。菩薩於正要入佛法。於不要入聲聞辟支佛地。於邪要入度一切。天子復問。文殊師利。菩薩寧有住於閑復住於懅不。文殊師利答言。天子。菩薩有閑務。天子復問。何以正爾。何故得入於懅。答言。以諸懅故而住示現。育養眾生而令得閑。所以者何。瞻視一切故。天子。聲聞解脫自為身故。所以者何。是為得閑。菩薩不於是中而示現。復次有懅者皆來得道。菩薩而往示現。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仁者今得閑耶。而懅乎。文殊師利答言。天子。吾亦不懅。亦復不閑。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何故如是乎。文殊師利答言。天子。吾未有所至。亦無所得。不閑於閑。亦不須臾亦不一時。以生死為拘。天子復問。文殊師利。說是法言為降伏魔場已。文殊師利答言。實爾。天子。如仁者所云。說是法言為降伏魔場。何以故爾。天子。如是法言不識五陰。亦不於愛欲有所棄。亦不於解脫有所起。亦不近於解脫。降伏於異道。何以故爾。天子。一切異道行不在其中。為堅立法英。所以者何。無冥皆悉明故。為轉法輪。為斷一切諸所見已。天子復問。文殊師利。說是法言為有幾人得知法世。文殊師利答言。天子。無世為不冥。是則法世之所作。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世人聞是法言而得解脫。甚哉難值。文殊師利答言。天子。其不厭於世縛者乃信是法無不解脫。天子復問。文殊師利。厭於世縛為何所是。文殊師利答言。遠婬怒癡棄於愛欲。覺知苦者而欲求脫。是則厭於世間縛。天子復問。文殊師利。誰復不厭世間縛者。文殊師利答言。天子。等於婬怒癡。等於愛欲。等於解脫。是故不厭世間縛。於是眾會聞說法言莫不踊躍皆得歡喜。爾時雨於天華及栴檀香。諸天亦復持衣[袖-由+戒]盛花香。散於佛上及文殊師利上。鼓樂絃歌來供養佛。億百千諸天以柔濡聲讚歎於佛。復於虛空奮振衣服。喜踊加倍僥倖乃聞是法。爾時眾會一切人民見是變化皆以華香及與衣服。散於世尊及文殊師利童子上便說是言。世尊。聞是法言而不信解者為不值見佛。云是法言非佛所說者。為非除鬚髮及持大戒者。亦不諷誦復不信樂。亦非沙門婆羅門。而不隨是。是輩無四德。亦無名字。所以者何。用恐畏故。聞是有信菩薩摩訶薩最上菩薩種種功德者。為盡生死底斷絕諸惡道。於過去當來今現在佛世尊所。得持是法而堅住。聞是法因是皆當解脫。有受持諷誦廣為一切解說其義者。是為持戒清淨而完具。是為值見佛。是為轉法輪。是為沙門。是為婆羅門。是為除鬚髮。是為受大戒。是為有所得。是為有名字
爾時世尊於眾會中讚言。善哉善哉。於是佛語彌勒言。受持是法當諷誦讀廣為一切說之。說是經時十二那術人眾遠塵離垢諸法法眼生。八千比丘漏盡意解。三萬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五萬菩薩得無所從生法忍。佛語彌勒。仁者得佛時一切菩薩及諸會者。皆當逮得奉持是法。其聞受持是深經者。彌勒皆當授與其決。爾時世尊語賢者阿難。書持諷受是法言品廣為一切說之。阿難白佛言。唯受持之。阿難問佛。是名何經。云何奉行之。佛言。是經名須真天子所問。是名文殊師利童子所報。是名斷一切諸法狐疑。是名一切諸佛法普入方便慧。分別照明教授之持當持審持持而諦持。說是法言時三千大千不可計剎土六反震動。佛說經已。文殊師利童子。須真天子。彌勒菩薩等。賢者阿難及大眾會諸天人民及犍沓和阿須輪阿須輪人民。皆大歡喜前為佛作禮而去
佛說須真天子經卷第四
| 佛教如來宗 | 台灣論壇 | 電子書下載 | 法師 Wiki | 陀羅尼 | 佛教 | 弘憶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