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1511 [No. 1513; cf. Nos. 1512, 1514]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卷上

    天親菩薩造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法門句義及次第  世間不解離明慧
 大智通達教我等  歸命無量功德身
 應當敬彼如是尊  頭面禮足而頂戴
 以能荷佛難勝事  攝受眾生利益故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在舍婆提城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婆提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食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如常敷座結加趺坐。端身而住正念不動

爾時諸比丘來詣佛所。到已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退坐一面

爾時慧命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向佛合掌恭敬而立。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應供正遍知。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論曰。善護念者。依根熟菩薩說。善付囑者。依根未熟菩薩說。云何善護念諸菩薩。云何善付囑諸菩薩。偈言

 巧護義應知  加彼身同行
 不退得未得  是名善付囑 

云何加彼身同行。謂於菩薩身中與智慧力。令成就佛法故。又彼菩薩攝取眾生。與教化力。是名善護念應知。云何不退得未得。謂於得未得功德中。懼其退失付授智者。又得不退者。不捨大乘故。未得不退者。於大乘中欲令勝進故。是名善付囑。應知

經曰。世尊云何菩薩大乘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降伏其心

爾時佛告須菩提。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如菩薩大乘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修行。如是降伏其心。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是願樂欲聞。佛告須菩提。諸菩薩生如是心。所有一切眾生眾生所攝。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所有眾生界眾生所攝。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眾生相。即非菩薩。何以故非。須菩提。若菩薩起眾生相人相壽者相。則不名菩薩

論曰。云何菩薩大乘中住。問答示現此義。偈言

 廣大第一常  其心不顛倒
 利益深心住  此乘功德滿 

此偈說何等義。若菩薩有四種深利益菩提心。此是菩薩大乘住處。何以故。此深心功德滿。足是故四種深利益攝取心生。能住大乘中

何等為四種心。一廣二第一三常四不顛倒。云何廣心利益。如經諸菩薩生如是心所有一切眾生眾生所攝。乃至所有眾生界眾生所攝故

云何第一心利益。如經我皆令住無餘涅槃而滅度之故

云何常心利益。如經如是滅度無量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眾生相即非菩薩故。此義云何。菩薩取一切眾生猶如我身。以此義故。菩薩自身滅度。無異眾生得滅度者。若菩薩於眾生起眾生想。不生我想者則不應得菩薩名。如是取眾生如我身。常不捨離。是名常心利益

云何不顛倒心利益。如經。何以故非。須菩提。若菩薩起眾生相人相壽者相。則不名菩薩故。此示現遠離依止身見眾生等相故

論曰。自此以下說菩薩如大乘中住修行。此事應知

經曰。復次須菩提。菩薩不住於事。行於布施。無所住行於布施。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想。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聚不可思量。須菩提。於汝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佛言如是。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聚亦復如是不可思量

佛復告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是行於布施

論曰。偈言

 檀義攝於六  資生無畏法
 此中一二三  名為修行住 

何故唯檀波羅蜜。名說六波羅蜜。一切波羅蜜檀波羅蜜相義示現故。一切波羅蜜檀相義者。謂資生無畏法檀波羅蜜應知。此義云何。資生者。即一檀波羅蜜體名故。無畏檀波羅蜜者有二。謂尸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於已作未作惡不生怖畏故。法檀波羅蜜者有三。謂毘梨耶波羅蜜等不疲惓。善知心如實說法故此即是菩薩摩訶薩修行住。如向說三種檀攝六波羅蜜。是名菩薩摩訶薩修行住。云何菩薩不住於事行於布施。如是等偈言

 自身及報恩  果報斯不著
 護存已不施  防求於異事 

不住於事者。謂不著自身。無所住者。謂不著報恩。報恩者。謂供養恭敬種種等門。如經無所住故。不住色等者。謂不著果報。何故如是不住行於布施。偈言。護存已不施防求於異事。若著自身不行布施。為護此事於身不著。若著報恩果報捨佛菩提。為異義行於布施。為防是行於事不著

自此以下說云何菩薩降伏其心。此事應知。云何降伏心。名之降伏。偈言

 調伏彼事中  遠離取相心
 及斷種種疑  亦防生成心 

此文說何義。所謂不見施物受者及施者。偈言。調伏彼事中遠離取相心故。如經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想故

次說布施利益。何以故。此中有疑。若離施等相想。云何能成施福。彼人如是布施。其福轉多故

次說布施利益。如經。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聚不可思量。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如是等。何故說修行後。次顯布施利益。以得降伏心故。是以次說布施利益。此義云何。不住相想行於布施。成就義故

自此以下一切修多羅。示現斷生疑心。云何生疑。若不住於法行於布施。云何為佛菩提行於布施斷彼疑心

經曰。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相成就見如來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不可以相成就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相即非相

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妄語。若見諸相非相。則非妄語。如是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論曰。偈言

 分別有為體  防彼成就得
 三相異體故  離彼是如來 

此義云何。若分別有為體。是如來以有為相為第一。以相成就見如來。為防彼相成就得如來身

如經。不可以相成就得見如來故。何以故。如來名無為法身故。如經。何以故。如來所說相即非相。偈言。三相異體故離彼是如來。彼相成就即非相成就。何以故。三相異如來體故

如經。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妄語。若見諸相非相。則非妄語。如是諸相非相。則見如來。此句顯有為虛妄故。偈言。離彼是如來。示現彼處三相無故。相非相相對故。彼處生住滅異體不可得故。此句明如來體非有為故。菩薩如是知如來為佛菩提行於布施。彼菩薩不住於法行於布施。成如是斷疑故

自此以下。尊者須菩提生疑致問

經曰。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末世。得聞如是修多羅章句生實相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頗有眾生於未來世末世。得聞如是修多羅章句生實相不。佛復告須菩提。有未來世末世。有菩薩摩訶薩。法欲滅時有持戒修福德智慧者。於此修多羅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

佛復告須菩提。當知彼菩薩摩訶薩非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修行供養。非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而種善根

佛復告須菩提。已於無量百千萬諸佛所修行供養。無量百千萬諸佛所種諸善根。聞是修多羅。乃至一念能生淨信。須菩提。如來悉知是諸眾生。如來悉見是諸眾生。須菩提。是諸菩薩生如是無量福德聚。取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須菩提。是諸菩薩無復我相眾生相人相壽者相。須菩提。是諸菩薩無法相亦非無法相。無相亦非無相。何以故。須菩提。是諸菩薩若取法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若是菩薩有法相。即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何以故。須菩提。不應取法。非不取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筏喻法門。是法應捨。非捨法故

論曰。此義云何。向依波羅蜜說不住行於布施。說因深義。向依如來非有為體。說果深義。若爾未來惡世人不生信心。云何不空說。為斷彼疑。佛答此義

如經。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乃至非捨法故。此義云何。偈言

 說因果深義  於彼惡世時
 不空以有實  菩薩三德備 

此義云何。彼惡世時。菩薩具足持戒功德智慧故。能生信心。以此義故名不空說。又偈言

 修戒於過去  及種諸善根
 戒具於諸佛  亦說功德滿 

如經。佛復告須菩提。當知彼菩薩摩訶薩非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修行供養。非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而種善根

佛告須菩提。已於無量百千萬諸佛所修行供養。無量百千萬諸佛所種諸善根故。此經文明於過去諸佛具足持戒供養彼佛。亦種諸善根。如是次第。彼持戒具足。功德具足故。又偈言

 彼壽者及法  遠離於取相
 亦說知彼相  依八八義別 

此義云何。復說般若義不斷故。說何等義。明彼菩薩離於壽者相離於法相故。以對彼相故說此義。偈言。依八八義別故。此復云何。依四種壽者相。有四種義故。依四種法相有四種義故。是故依八相有八種義差別故。此義復云何。偈言

 差別相續體  不斷至命住
 復趣於異道  是我相四種 

此義云何。明壽者相義故。何者是四種。一者我相。二者眾生相。三者命相。四者壽者相。我相者見五陰差別。一一陰是我。如是妄取是名我相。眾生相者。見身相續不斷。是名眾生相。命相者。一報命根不斷住故。是名命相。壽者相者。命根斷滅復生六道。是名壽者相。如經。何以故。須菩提。是諸菩薩無復我相眾生相人相壽者相故。云何及法。偈言

 一切空無物  實有不可說
 依言辭而說  是法相四種 

何者是四種。一者法相。二者非法相。三者相。四者非相。此義云何。有可取能取一切法。無故言無法相。以無物故。彼法無我空實有故。言亦非無法相。彼空無物。而此不可說有無故言無相。依言辭而說故。言亦非無相。何以故。以於無言處依言相說。是故依八種差別義。離八種相。所謂離人相離法相。是故說有智慧

如經。須菩提。是諸菩薩無法相。亦非無法相。無相亦非無相故。有智慧便足。何故復說持戒功德。為示現生實相差別義故。云何示現。偈言

 彼人依信心  恭敬生實相
 聞聲不正取  正說如是取 

此義云何。彼人有持戒功德。依信心恭敬能生實相。是以說彼義故。次言聞說如是修多羅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是故不但說般若。又有智慧者。不如聲取義。隨順第一義智正說如是取。能生實相。是以說此義故。次言須菩提不應取法非不取法。不應取法者。不應如聲取法。非不取法者。隨順第一義智正說如是取。彼菩薩聞說如是修多羅章句生實相故。又經復言。須菩提。如來悉知是諸眾生。如來悉見是諸眾生。如是等。此明何義。偈言

 佛非見果知  願智力現見
 求供養恭敬  彼人不能說 

此義云何。彼持戒等人。諸佛如來非見果比知。云何知。偈言。願智力現見故。如來悉知是諸眾生便足。何故復說。如來悉見是諸眾生。若不說如來悉見是諸眾生。或謂如來以比智知。恐生如是心故。若爾但言如來悉見是諸眾生便足。何故復說如來悉知是諸眾生。若不說如來悉知是諸眾生。或謂如來以肉眼等見。為防是故。何故如是說。以有二語故。又何故如來如是說。偈言。求供養恭敬彼人不能說故。此義云何。若有人欲得供養恭敬。自歎有持戒等功德。彼人則不能說。是人自知故。諸佛如來善知彼何等人有何等行。是故彼人不能自說

又是諸菩薩生如是無量福德聚。取如是無量福德者。此義云何。生者能生因故。取者熏修自體果義故。又何以故。須菩提。是諸菩薩若取法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此義云何。但有無明使無現行麤煩惱。示無我見故。又經言。以是義故。如來常說筏喻法門。是法應捨非捨法者。有何次第。偈言

 彼不住隨順  於法中證智
 如人捨船筏  法中義亦然 

此義云何。示修多羅等法中證智不住故。以得證智捨法故。如到彼岸捨筏故。隨順者。隨順彼證智法。彼法應取。如人未到彼岸取筏故

自此以下。說何等義。為遮異疑故。云何異疑。向說不可以相成就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非有為相得名故。若如是云何釋迦牟尼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說名為佛。云何說法。是名異疑。為斷此疑。云何斷疑

經曰。復次佛告慧命須菩提。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何以故。一切聖人皆以無為法得名

論曰。以是義故。釋迦牟尼佛。非佛亦非說法。此義云何。偈言

 應化非真佛  亦非說法者
 說法不二取  無說離言相 

此義云何。佛有三種。一者法身佛。二者報佛。三者化佛。又釋迦牟尼名為佛者。此是化佛。此佛不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不說法。如經無有定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若爾何故經言。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如是等。有人謗言。如來一向不說法。為遮此故。偈言。應化非真佛亦非說法者故。說法不二取無說離言相者。聽者不取法不取非法故。說者亦不二說法非法故。何以故。彼法非法非非法。依何義說。依真如義說。非法者。一切法無體相故。非非法者。彼真如無我相實有故。何故唯言說不言證。有言說者。即成證義故。若不證者。則不能說。如經。何以故。一切聖人皆以無為法得名。此句明何義。彼法是說因故。何以故。一切聖人依真如法清淨得名。以無為法得名故。以此義故。彼聖人說彼無為法。復以何義。如彼聖人所證法。不可如是說。何況如是取。何以故。彼法遠離言語相。非可說事故。何故不但言佛。乃說一切聖人。以一切聖人依真如清淨得名故。如是具足清淨如分清淨故

經曰。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須菩提。於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婆伽婆。甚多修伽陀。彼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何以故。世尊。是福德聚即非福德聚。是故如來說福德聚福德聚

佛言。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復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無量不可數。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一切諸佛如來皆從此經生。須菩提。所謂佛法。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

論曰。此說勝福德譬喻校量。示現何義。法雖不可取不可說。而不空故。偈言

 受持法及說  不空於福德
 福不趣菩提  二能趣菩提 

何故說言。世尊是福德聚即非福德聚者。偈言。福不趣菩提二能趣菩提故。此義云何。彼福德不趣大菩提。二能趣大菩提故。何者為二

一者受持。二者演說。如經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故。何故名福德聚。聚義有二種。一者積聚義。二者進趣義。如人擔重說名為聚。如是彼福德聚以有積聚義故。說名為聚。於菩提不能進趣故。名為非福德聚。此二能趣大菩提。是故於彼福德中此福為勝。云何此二能得大菩提。如經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一切諸佛如來皆從此經生故。云何說一切諸佛菩提法皆從此經出。云何說一切諸佛如來皆從此經生。偈言

 於實名了因  亦為餘生因
 唯獨諸佛法  福成第一體 

此義云何。菩提者名為法身。彼體實無為。是故於彼法身。此二能作了因。不能作生因。餘者受報相好莊嚴佛化身相好佛。於此為生因。以能作菩提因。是故名因。顯彼福德中此福勝故。如經。何以故。須菩提乃至皆從此經生故。云何成此義。偈言。唯獨諸佛法福成第一體故

須菩提所謂佛法佛法者即非佛法者。彼諸佛法餘人不得。是故彼佛法名為佛法。是故言唯獨諸佛法。第一不共義。以能作第一法因。是故彼福德中。此福為勝。如是成福德多故

經曰。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須陀洹。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佛言。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斯陀含。是名斯陀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那含是名阿那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最為第一。世尊。說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世尊。則不說我無諍行第一。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無諍無諍行

論曰。向說聖人無為法得名。以是義故。彼法不可取不可說。若須陀洹等聖人取自果。云何言彼法不可取。既如證如說云何成不可說。自下經文為斷此疑。成彼法不可取不可說故。偈言

 不可取及說  自果不取故
 依彼善吉者  說離二種障 

此義云何。以聖人無為法得名。是故不取一法。不取者不取六塵境界。以是義故。名不取逆流者。如經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故。乃至阿羅漢不取一法。以是義故。名為羅漢。然聖人非不取無為法。以取自果故。若聖人起如是心我能得果。即為著我等者。此義云何。以有使煩惱非行煩惱。何以故。彼於證時離取我等煩惱。是故無如是心我能得果。何故尊者須菩提。自歎身得受記。以自身證果。為於彼義中生信心故。何故唯說無諍行。為明勝功德故。為生深信故。何故言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無諍無諍行者。偈言依彼善吉者說離二種障故。二種障者。一者煩惱障。二者三昧障。離彼二障故言無所行。以是義故。說名二種諍離彼二種障故。名為無諍無諍行

經曰。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論曰。復有疑釋迦如來昔在然燈佛所受法。彼佛為此佛說法。若如是云何彼法不可說不可取。為斷此疑。說彼佛所無法可取。如經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何故如是說。偈言

 佛於然燈語  不取理實智
 以是真實義  成彼無取說 

此義云何。釋迦如來於然燈佛所。言語所說不取證法故。以是義故。顯彼證智不可說不可取。偈言以是真實義成彼無取說故

又若聖人無為法得名。是法不可取不可說

云何諸菩薩取莊嚴淨佛國土。云何受樂報佛取自法王身。云何餘世間復取彼是法王身。自下經文為斷此疑

經曰。佛告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莊嚴佛國土。彼菩薩不實語。何以故。須菩提。如來所說莊嚴佛土者。則非莊嚴是名莊嚴佛土。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而無所住。不住色生心。不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須菩提。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彼身非身是名大身

論曰。此義如是應知。云何知。偈言

 智習唯識通  如是取淨土
 非形第一體  非嚴莊嚴意 

此義云何。諸佛無有莊嚴國土事。唯諸佛如來真實智慧習識通達。是故彼土不可取。若人取彼國土形相。作是言我成就清淨佛土。彼不實說

如經。何以故。須菩提如來所說莊嚴佛土者。則非莊嚴是名莊嚴佛土故。何故如是說。偈言非形第一體非嚴莊嚴意故。莊嚴有二種。一者形相二者第一義相。是故說非嚴莊嚴。又非莊嚴佛土者。無有形相故非莊嚴。如是無莊嚴即是第一莊嚴。何以故。以一切功德成就莊嚴故。若人分別佛國土。是有為形相。而言我成就清淨佛國土。彼菩薩住於色等境界中生如是心。為遮此故。如經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而無所住。不住色生心。不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故。前言云何受樂報佛取自法王身。云何餘世間復取彼是法王身。為除此疑。說受樂報佛體同彼須彌山王鏡像義故。此義云何偈言

 如山王無取  受報亦復然
 遠離於諸漏  及有為法故 

此義云何。如須彌山王勢力高遠故。名為大。而不取彼山王體我是山王。以無分別故。受樂報佛亦如是。以得無上法王體故名為大。而不取彼法王體我是法王。以無分別故。何故無分別。以無分別故

如經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彼身非身是名大身故。何故如是說。偈言遠離於諸漏及有為法故。彼受樂報佛體離於諸漏。若如是即無有物。若如是即名有物。以唯有清淨身故。以遠離有為法故。以是義故。實有我體以不依他緣住故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卷上

 

 

 

 

 

 

 

 

 

 

 

 

 

 

 

| 佛教如來宗 | 台灣論壇 | 電子書下載 | 法師 Wiki | 陀羅尼 | 佛教 | 弘憶論壇 |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