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譯經圖紀卷第四

    大唐翻經沙門釋靖邁撰

齊蕭氏都建康

沙門曇摩伽陀耶舍。此言法生稱。印度國人。悟物居情導利無捨。以齊高帝建元三年歲次辛酉。於廣州朝亭寺。譯無量義經(一卷)。沙門慧表筆受

沙門摩訶乘西域人。栖心妙道結志弘通。以齊武帝永明年中。於廣州譯五百本生經(一卷)。他毘利律(一卷)他毘利此云宿德

沙門僧伽跋陀羅。此云眾賢。西域人。懷道放曠化惠無窮。以齊武帝永明六年歲次己巳。共沙門僧猗於廣州竹林寺。譯善見毘婆沙律一部(十八卷)

沙門達摩摩提。此云法意。西域人。悟物情深隨方啟喻。以齊武帝永明八年歲次辛未。為沙門法獻於楊州瓦官寺。譯觀世音懺悔除罪咒經(一卷)。妙法蓮華經提婆達多品第十三(一卷)

沙門求那毘地。此云德進。中印度人。弱年從道強記洽文。誦大小乘凡二十萬言。陰陽圖讖莫不窮究。執錫戒塗威儀端肅。以齊武帝永明十年九月十日。於楊州毘耶離寺。起譯。百句譬喻集(十卷)。十二因緣經(一卷)。須達長者經(一卷)。總三部合一十二卷

沙門釋法度。以齊武帝世於楊州譯灰河經(一卷)。毘跋律(一卷)

沙門釋曇景。以齊世譯未曾有因緣經(二卷)。摩訶摩耶經(二卷)

沙門釋法化以齊世譯益意經(二卷)

南魏元氏都洛陽

沙門曇摩流支。此云法希。亦曰法樂。南印度人棄家入道偏以律藏傳名。弘道為務感物而動。遊魏洛陽。以魏宣武帝景明二年歲次辛巳。譯如來莊嚴智慧光明入諸佛境界經(二卷)。正始元年歲次甲申。譯信力入印法門經(五卷)。四年丁亥譯。金色王經(一卷)。沙門道寶筆受

沙門釋法場。元魏人也。以魏宣武帝時。於洛陽譯。辯意長者子所問經(一卷)

沙門菩提流支。此云覺希。北印度人。遍通三藏妙入總持。志在弘法廣流視聽。以魏宣武帝永平元年歲次戊子至洛陽。武帝親慰勞。住永寧寺供給。七百梵僧以流支為譯匠。即以其年譯十地經論。初一日武帝親自筆受。後付沙門僧辯僧朗道湛侍中崔光等筆受。從魏永平元年歲次戊子。至天平二年歲次乙卯。譯佛名經(一十二卷)。入楞伽經(十卷)。大薩遮尼乾子授記經(十卷)。法集經(八卷)。勝思惟梵天所問經(六卷)。深密解脫經(五卷)。信力入印法門經(五卷)。奮迅王問經(二卷)。不增不減經(一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卷)。差摩婆帝受記經(一卷)佛語經(一卷)。無字寶篋經(一卷)。不必定入印經(一卷)。大方等修多羅王經(一卷)。彌勒菩薩所問經(一卷)。第一義法勝經(一卷)。伽耶頂經(一卷)。文殊師利巡行經(一卷)。一切法高王經(一卷)。護諸童子陀羅尼咒經(一卷)。謗佛經(一卷)。十地經論一部(一十二卷)。勝思惟經論(十卷)。彌勒菩薩所問經論(十卷)。寶積經論(四卷)。寶性論(四卷)。金剛般若經論(三卷)。順中論(二卷)。妙法蓮華經論(二卷)。伽耶頂經論(二卷)。三具足經論(一卷)。無量壽經論(一卷)。寶髻菩薩四法經論(一卷)。轉法輪經論(一卷)。十二因緣論(一卷)。百子論(一卷)。破外道四宗論(一卷)。破外道涅槃論(一卷)。譯眾經論目錄(一卷)。總三十九部一百二十七卷梵本萬甲筆受草本滿一間屋。洞善方言兼工雜術。嘗坐井口藻灌置空。或咒井令涌酌而為用

沙門勒那摩提。或云婆提。此言寶意。中印度人。誦一億偈。博贍之富。理事兼通。尤明禪法。意存遊化。以宣武帝正始五年歲次戊子即是永平元年。於洛陽殿內。譯毘耶娑問經(二卷)。十地論(十二卷)。寶積經論(四卷)。究竟一乘寶性論(四卷)。法華經論(一卷)。總有五部經合二十三卷

沙門僧朗覺意侍中崔光等筆受。帝每請講華嚴經詞義開悟。忽於高座見大官執笏。云天帝請師講華嚴。意曰。今法席未終經訖從命。然法不獨資都講香火維那梵唄請亦定之。使如其言。講將了見前使來迎。果與都講等五人俱於座終。現聽道俗咸睹

沙門佛陀扇多。此言覺定。北印度人。神悟聰敏內外博通。特善方言尤工藝術。以魏孝明帝正光六年歲次乙巳。至元象元年歲次戊午。於洛陽白馬寺及鄴都金花寺。譯金剛上味陀羅尼經(一卷)。如來師子吼經(一卷)。轉有經(一卷)。十法經(一卷)。銀色女經(一卷)。正法恭敬經(一卷)。無畏德女經(一卷)。無字寶篋經(一卷)。阿難多目佉尼訶離陀羅尼經(一卷)。攝大乘論(二卷)總一十部合一十卷

梁簫氏都建康

沙門曼陀羅。此言弱聲。亦云弘弱。扶南國人。神解超悟幽明畢觀。無憚夷險志存弘化。大齎梵本以梁武帝天監二年歲次癸未用以奉獻。帝令譯之。即以其年。共僧伽婆羅同於楊都。譯寶雲經(七卷)。法界體性無分別經(二卷)。文殊師利說般若波羅蜜經(二卷)。總三部合一十一卷

沙門僧伽婆羅。此言眾養。亦云僧鎧。扶南國人。幼而穎悟早附法津。十五出家榮聲自遠。儀貌澄潔善於談對。講阿毘曇論解標時望具足已後律藏尤明。善數國書語。以梁天鑒元年歲次丙戌。至普通元年歲次庚子。敕於楊都壽光殿正觀寺瞻雲館三處譯。阿育王經(十卷)。孔雀王陀羅尼經(二卷)。文師利問經(二卷)。度一切諸佛境界智嚴經(一卷)。菩薩藏經(一卷)。文殊師利所說般若波羅蜜經(一卷)。舍利弗陀羅尼經(二卷)。八吉祥經(一卷)。十法經(一卷)。解脫道論(十三卷)。阿育王傳(五卷)。總一十一部合三十八卷。初武帝自筆受。後付沙門寶唱慧超僧智法雲等筆受。帝甚厚重。不畜私財。凡所有施盡用造寺。太尉臨川王亦極崇敬

沙門波羅末陀。此言真諦。亦云拘那羅陀。此曰親依。西印度優禪尼國人。景行澄明器宇清肅。風神爽拔悠然自遠。群藏廣部罔不措懷。藝術異解偏素諳練。歷遊諸國隨機利現。以梁武帝泰清二年歲次戊辰。現帝於寶雲殿。帝敕譯經。即以泰清二年譯。承聖三年歲次甲戌。於正觀寺譯金光明經(七卷)。彌勒下生經(一卷)。仁王般若經(一卷)。十七地論(五卷)。大乘起信論(一卷)。中論(一卷)。如實論(一卷)。十八部論(一卷)。大涅盤經本有今無偈論(一卷)。三世分別論(一卷)。總一十部合二十卷。屬侯景紛糾。乃適豫章始興南康等。雖復栖遑譯業無輟。即汎舶西歸。業風賦命飄還廣州。屬廣州刺史穆國公歐陽頠延住制旨寺請譯經論。自陳永定元年歲次丙子。訖陳泰建元年己丑歲。更譯佛阿毘曇經(九卷)。無上依經(二卷)。解節經(一卷)。金剛般若經(一卷)。廣義法門經(一卷)。僧淴多律(一卷)。修禪定法(一卷)。俱舍釋論(二十二卷)。俱舍論本(十六卷)。攝大乘論(一十五卷)立世阿毘曇論(一十卷)。佛性論(四卷)。四諦論(四卷)。僧佉論(三卷)。攝大乘論本(三卷)。大空論(三卷)。中邊分別論(三卷)。金七十論(二卷)。俱舍論偈(一卷)。金剛般若論(一卷)。律二十二明了論(一卷)。大涅槃經論(一卷)。遺教論(一卷)。三無性論(二卷)。反質論(一卷)。墮負論(一卷)。求那摩底隨相論(一卷)。寶行王正論(一卷)。成就三乘論(一卷)。十八空論(一卷)。思塵論(一卷)。解捲論(一卷)。正說道理論(一卷)。意業論(一卷)。部異執論(一卷)。唯識論文義合(一卷)。正論釋義(五卷)。佛性義(三卷)。禪定義(一卷)。婆藪槃豆傳(一卷)。梁陳二代總譯五十部合一百四十九卷。沙門惠愷筆受。然諦或鋪坐具加趺水中。若乘舟而濟岸。接對使君。而坐具無濕。或以荷藉水乘之而度。如斯神異其例甚多

東魏元氏都鄴

優婆塞瞿曇般若留支。此云智希。南印度波羅奈城人。婆羅門種。少學佛法妙閑經旨。神理標異領悟方言。以魏清河王子善見元象元年歲次戊午。至興和三年歲次辛酉。在鄴城。譯正法念處經(七十卷)。聖善住意天子所問經(三卷)。八佛名經(一卷)。金色王經(一卷)。無垢女經(一卷)。無垢優婆夷問經(一卷)。寶意貓兒經(一卷)。菩薩四法經(一卷)。解脫戒本(一卷)。犢子道人問論(一卷)。迴諍論(一卷)。業成就論(一卷)。唯識無境界論(一卷)。伊迦輸盧迦論(一卷)。總一十四部合八十五卷。沙門曇林僧昉等筆受

齊高氏都鄴

沙門那連提耶舍。此言尊稱。北印度烏長國人。以幼出家數近靈跡。是以天梯石臺之所。龍廟寶塔之方。並親頂禮僅無遺逸。雖入鬼國鬼莫敢傷。設往亂邦賊徒息擾。既常遊化感及茲境。以齊文宣帝天保八年歲次丁丑。至天統四年歲次戊子。共達摩闍那於鄴都。譯菩薩見實三昧經(十四卷)。大方等月藏經(一十二卷)。月燈三昧經(一十一卷)。大悲經(五卷)。須彌藏經(二卷)。施然燈功德經(一卷)。法勝阿毘曇論(七卷)。總七部合五十二卷。後至隋文帝開皇二年歲次壬寅訖。至五年歲次乙巳。又譯大方等日藏經(十五卷)。力莊嚴三昧經(三卷)。大莊嚴法門經(二卷)。德護長者經(二卷)蓮華面經(二卷)。大雲輪請雨經(二卷)。牢固女經(一卷)。百佛名經(一卷)。總八部合二十八卷。沙門僧琛明芬等度語。沙門智鉉及學士費長房等筆受。面首形偉特異常倫。頂起肉髻聳若雲峰。目正處中上下量等。耳高而長輪埵成具

居士萬天懿元是鮮卑。姓萬俟氏。師事婆羅門甚聰悊。善梵書語尤工咒術。特鑒醫方妙閑佛法。以高齊於鄴城。譯尊勝菩薩所問經一名入無量門陀羅尼經(一卷)

陳陳氏都建鄴

優禪尼國王子月婆首那。此云高空。生知俊朗體悟幽微。專學佛經尤工義理。洞曉音韻兼善方言。以東魏帝善見元象元年歲次戊午訖。至興和二年歲次庚申。於鄴都司徒公孫騰之第。譯僧伽吒經(四卷)。大迦葉經(二卷)。頻婆沙羅王問佛供養經(一卷)。總三部合七卷。僧昉筆受。又以梁武帝大同末年。自高齊入梁見帝。帝因留住敕遣總知外國使命。即以其年。譯大乘頂王經(一卷)。又以太清二年。遇于填僧得勝天王般若梵本。到陳天嘉六年歲次乙酉。於江州興業寺譯為七卷。沙門智欣筆受

沙門須菩提。此云善現。扶南國人。解悟超群詞彩逸俗。化物無倦遊方屆茲。以陳世於楊都城內至敬寺。為陳主。譯大乘寶雲經一部(八卷)

周宇文氏都長安

沙門攘那跋陀羅。此云智賢。波頭摩國人。善達三藏。以周明帝戊寅歲。於長安城婆伽寺。共闍那耶舍。譯五明論(一卷)。耶舍崛多等度語。沙門智仙筆受

沙門闍那耶舍。此云藏稱。摩伽陀國人。共二弟子耶舍掘多闍那崛多。以周武帝保定四年歲次甲申。至建德元年。為大[蒙-卄]宰晉蕩公宇文護。於長安四天王寺。譯定意天子所問經(五卷)。大乘同性經(四卷)。入如來智不思議經(三卷)。寶積經(三卷)。佛頂咒經并功能(一卷)。大雲輪經請雨品第一百品(一卷)。總六部合一十七卷。沙門圓明道辯及城陽公蕭吉等筆受。上柱國平高公候壽為總監檢校

沙門耶舍崛多。此言稱藏。優婆國人。共同學闍那崛多。以周武帝世為大[蒙-卄]宰。於四天王寺及於北胡坊歸聖寺。譯金光明經更廣壽量大辯陀羅尼品(五卷)。須跋陀羅因緣優波提舍經(二卷)。十一面觀世音咒經并功能(一卷)。大雲請雨經(一卷)。總四部合九卷。沙門圓明。及城陽公蕭吉筆受

沙門闍那崛多。此言志德。北印度揵達國人。剎帝利種。少懷達量長垂清範。遊涉行化來達茲境。初以周武帝世。譯金色仙人問經(二卷)。妙法蓮華普門重頌偈經(一卷)。種種雜咒經(一卷)。佛語經(一卷)。總四部合五卷。沙門圓明筆受。又至隋文皇帝開皇七年太歲丁未。至十五年奉敕。於大興善寺譯。佛本行集經(六十卷)。法炬陀羅尼經(二十卷)。大威德陀羅尼經(二十卷)。諸佛護念經(十卷)。五千五百佛名經(八卷)。大集賢護菩薩經(六卷)。聖善住天子所問經(四卷)。觀察諸法行經(四卷)。四童子經(三卷)。諸法本無經(三卷)。虛空孕菩薩經(二卷)。月上女經(二卷)。善思童子經(二卷)。移識經(二卷)。譬喻王經(二卷)發覺淨心經(二卷)。一向出生菩薩經(一卷)。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一卷)。文殊尸利行經(一卷)。八佛名號經(一卷)。希有校量功德經(一卷)。善恭敬師經(一卷)。如來善巧咒經(一卷)。不空罥索觀世音心咒經(一卷)。十二佛名神咒校量功德除障滅罪經(一卷)。金剛場陀羅尼經(一卷)。諸法最上王經(一卷)。入法界體性經(一卷)。商主天子問經(一卷)。出生菩提心經(一卷)。金光明經囑累品(一卷)。總三十三部。合一百五十卷。沙門僧曇道邃僧琨明芬道密學士費長房劉憑等筆受。曉殊俗語明深祕旨。凡所翻譯不勞傳度。理會義門口圓詞體

隋楊氏都長安

洋川郡守曇法智。梵名達摩波若。婆羅門種。門世已來相傳翻譯。高齊之季為昭玄寺都統。齊國既平佛法同毀。智因僧職轉任俗官。策授洋州洋川郡守。隋文皇帝以開皇二年歲次壬寅。敕召智還使譯經。於大興善寺。翻業報差別經(一卷)。智既妙善隋梵二言無勞傳語。成都釋智鉉筆受

沙門毘尼多流支。此言滅喜。北印度烏長國人。振錫來此。以隋文帝開皇二年歲次壬寅。敕令於大興善寺。譯象頭精舍經(一卷)。大乘方等總持經(一卷)。二部合二卷。給事李道寶傳語。沙門高法纂筆受

沙門達摩笈多。隋言法密。南賢豆國人。雖學年慕道落彩。冠字之暮戒具。尋師遍歷大小乘國。聞見既廣藝業尤多。遂發大心遊方利物。凡所至國唯以講說為懷。暨開皇十年來屆瓜州。文帝延入京寺。至止未久大通隋言。敕於大興善寺。譯無所有菩薩經(四卷)。護國菩薩經(二卷)。佛華嚴入如來不思議境界經(二卷)。大集譬喻王經(二卷)。東方最勝燈王如來經(一卷)。移識經(二卷)。大乘三聚懺悔經(一卷)。大方等大雲請雨經(一卷)。義理允正稱經微旨。然而慈恕立身恭和成性。心非道外行在說前。戒地夷而靜。定水幽而潔。經洞字原論探聲意。容儀祥正勤節高猛。誦響繼昏晨。法言通內外。好端居而簡務。貴寡欲而息求。無倦誨人有踰利己。至煬帝定鼎東都。敬重隆篤。復於上林園內置翻經館。譯法炬陀羅尼經(二十卷)。起世經(十卷)。大方等大集菩薩念佛三昧經(十卷)。緣生經(二卷)。菩提資糧論(六卷)。金剛般若經論(二卷)。緣生論(一卷)。大方等善住意天子所問經(四卷)。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一卷)。攝大乘論(十卷)。從開皇十年至大業末歲。譯經一十八部合八十一卷。並文義清素華質顯正。沙門彥琮行矩等筆受

大唐李氏都長安

沙門波羅頗迦羅。唐言作明知識。或云波頗。此云光智。中印度人。剎帝利種。識度通敏器宇沖邃。博窮內外研精大小。誓傳法化不憚艱危。遠涉蔥河來屆於此。以貞觀元年。敕於大興善寺。譯寶星經一部(七卷)。般若燈論一部(十五卷)。大莊嚴論一部(十三卷)。凡三部合三十五卷。沙門慧乘等證義。沙門玄[莫/二/?]等譯語。沙門慧明慧賾慧淨法琳等筆受。左僕射房玄齡詹事杜正倫太府卿蕭璟等並知監護

沙門玄奘。河南洛陽人。俗姓陳氏。穎川陳仲弓之後。鳩車之齡落綵。竹馬之齒通玄。牆刃干霄風神朗月。京洛名德咸用器之。但以隨曆云湮四郊多壘碩德高僧第如西蜀法師。以志學之歲即焉詢道至止。未久半滿洞微。二江鑒徒莫不嘉駭。戒具云畢偏隸毘尼。儀止祥淑妙式群範。洎武皇定鼎。文軌攸同沿江侚友。途經鄢郢。于時漢陽王以磐石之寄藩鎮荊楚。先聞高譽殷請敷揚。爰於荊府天皇寺。講攝大乘及阿毘曇等論。淮海名僧欽風雲萃。王及群公親詣法筵。法師析微通質妙盡理。原王公碩識得未曾有。其時大德法師智琰等。並江漢英靈解窮三藏。既覯法師妙辯無礙。泣而歎曰。豈期以柔榆未光得遇大陽初輝乎。遂以縱心之年師奘卒禮法師。自是厥後閱筌蹄乎。九丘探幽旨于八藏。常慨教缺傳匠理翳譯人遂使如意之寶不全。雪山之偈猶半。於是杖錫裹足履險若夷。既戾梵境籌諮無倦。五明四含之典。三藏十二之筌。七例八轉之音。三聲六釋之句。皆盡其微畢究其妙。然彼小乘爰洎外道。各構異論誹毀大乘。法師遂造制惡見論。制十八部小乘。破九十五種外道。并造會中論。融會瑜伽中論之微旨。以靜大乘之糾紛。于時中印度國戒日大王總統五印諸國。內外博綜才藝俊越。觀于斯論歎而言曰。雖有顯大摧邪之殊益。然彰我大夏之蔑人。吾方九旬大施。可因此會定其臧否。遂散馳眾傳告萬里。以來所屬諸國敕能論者畢萃。大眾僉集。法師以所造二論六千餘頌。書于大施場門云。其有能破一偈當截舌而謝之。日日桴鼓命于論人。凡一十八日。莫敢當者。于時戒日等王大小乘師內外諸道。咸用駭忸法師討論。一十七周遊覽百有餘國。以貞觀十九年迴靶。上京見帝于洛。帝大悅即命所將梵本六百五十七部。敕於西京弘福寺翻譯。仍敕左僕射房玄齡。廣召國內碩學沙門慧明靈潤等五十餘人助光法化。并敕太子左庶子許敬宗等專知監譯。到二十二年已譯之經奉以奏聞。于時太宗文皇帝。以悟達之懷縱玄覽而為序。天文絢發冠日月而揚輝。皇上以文思欽明暢叡想而興記。聖藻光繢掞雲霞而布彩。又以其年十二月皇上在春宮。警大孝之慮軫聖善之懷。奉為文德皇太后。敬造大慈恩寺及翻經院。殿宇宏壯窮班爾之工。瑩飾妍華極珍繪之妙。于時西東兩宮大出幡像。敕九部樂及京城諸寺寶幢幡蓋綺華妙香。并萬年長安諸坊寶車眾伎。送奘所將經像及慈恩大德僧等。住慈恩及翻經院。時皇帝親御安福門。以香華等供養。至二十四日皇儲親臨慈恩。度僧千人大赦京城。暨顯慶元年敕左僕射于志寧。侍中許敬宗。中書令來濟。李義府。杜正倫。黃門侍郎薛元超等潤文。國子博士范義頵。太子洗馬郭瑜。弘文館學士高若思等助知翻譯。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一部(六百卷)。大菩薩藏經一部(二十卷)。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一部(十卷)。本事經一部(七卷)。無垢稱經一部(六卷)。解深密經一部(五卷)。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一部(二卷)。能斷金剛般若經(一卷)。佛地經(一卷)。緣起聖道經(一卷)。如來示教勝軍王經(一卷)。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一卷)。稱讚淨土佛攝受經(一卷)。最無比經(一卷)。甚希有經(一卷)。稱讚大乘功德經(一卷)。顯無邊佛土功德經(一卷)。六門陀羅尼經(一卷)。諸佛心陀羅尼經(一卷)。拔濟苦難陀羅尼經(一卷)。勝幢臂印陀羅尼經(一卷)。八名普密陀羅尼經(一卷)。不空罥索神咒心經(一卷)。十一面神咒心經(一卷)。持世陀羅尼經(一卷)。受持七佛名號所生功德經(一卷)。天請問經(一卷)。佛臨涅槃記法住經(一卷)。寂照神變三摩地經(一卷)。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卷)。緣起經(一卷)。咒五首(一卷)。菩薩戒本(一卷)。菩薩羯磨(一卷)。瑜伽師地論一部(一百卷)。顯揚聖教論一部(二十卷)。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一部(十六卷)。大乘阿毘達磨集論一部(七卷)。攝大乘論本一部(三卷)。攝大乘論世親釋一部(十卷)。攝大乘論無性釋一部(十卷)。廣百論一部(十卷)。掌珍論一部(二卷)。大乘成業論(一卷)。佛地經論一部(七卷)。成唯識論一部(十卷)。因明正理門論(一卷)。因明入正理論(一卷)。大乘百法明門論(一卷)。大乘五蘊論(一卷)。廣百論頌(一卷)。顯揚聖教論頌(一卷)。王法正理論(一卷)。觀所緣論(一卷)。唯識三十論(一卷)。辯中邊論一部(三卷)。辯中邊論頌(一卷)。唯識二十論(一卷)。瑜伽師地論釋(一卷)。大毘婆沙論一部(二百卷)。發智論一部(二十卷)。順正理論一部(八十卷)顯宗論一部(四十卷)。俱舍論一部(三十卷)。識身足論一部(十六卷)。法蘊足論一部(十二卷)。五事論一部(二卷)。異部宗輪論(一卷)。入阿毘達磨論一部(二卷)。俱舍論頌(一卷)。品類足論一部(十八卷)。集異門足論一部(二十卷)。界身足論一部(三卷)。大阿羅漢難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一卷)。勝宗十句論義(一卷)。大唐西域記一部(十二卷)

右除西域記總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

古今譯經圖紀卷第四

 

 

 

 

 

 

 

 

 

 

 

 

 

 

 

| 佛教如來宗 | 台灣論壇 | 電子書下載 | 法師 Wiki | 陀羅尼 | 佛教 | 弘憶論壇 | 

 

佛教